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注意了,小孩不自信的表現有哪些?

小孩不自信的表現有哪些

1、不願意和周圍人說話、交流

有時候孩子因為經常被批評、指責, 會變得少言少語。 周而復始, 便不再愛和周圍的人說話、交流, 覺得儘量少說話可以減少甚至避免挨說的機率。

2、過分依賴性

有時候一般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 卻偏偏不願意自己完成, 想要依靠周圍人來做。 這類孩子往往擔心自己做的不好, 對自己不相信, 要爸爸媽媽幫忙做肯定會比自己強。 習慣了父母給自己做好一切。

3、經常羡慕其他小朋友

有時候孩子總是看著其他小朋友的東西好, 生活好;有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雖然自己也有這些,

但總是覺得不如別人的, 不愛玩自己的。 在此類孩子心中, 已經開始有了對比、比較、甚至攀比的心理。 當自己的生活環境沒有其他人優越時, 逐漸會產生羡慕的心態, 對自己的排斥, 如果不正確引導很有可能導致嫉妒心理。

4、過於聽話的孩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 不喜歡那些頑劣的孩子。 但心理學家認為, 兒童在言行方面略有越軌, 對他們的身心成長有益。 那些對家長言聽計從的孩子, 通常低估了自我價值, 自信心比較弱, 對環境和生活中發生的事物懷有恐懼。 他們把良好的行為作為自我保護手段, 因為他們所犯的錯誤越小, 所謂的“風險”也就越少。 這都是他們自信心不足的表現,

因而在人格成長方面, 缺乏進取獨立的能力。

孩子不自信產生的原因

家長的過度保護

家長過多的溺愛和嬌慣孩子, 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包辦, 養成孩子飯來張口, 衣來伸手的壞習慣。 孩子依賴性增強, 缺乏了鍛煉的機會, 當離開父母過集體生活時就會因為掌握的技巧太少, 事事落後于其他孩子而導致缺乏自信。

家長的過多批評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常常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 一味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 孩子因為很難道達到父母的要求, 遭受失敗, 缺乏成功的體驗, 漸漸養成了遇事畏懼退縮的習慣, 對自己缺乏自信。

家長與孩子缺乏交流

家長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物質上的需求而忽視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

家長很少與孩子交流溝通, 也很少對孩子進行意志性格的培養。 甚至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忙碌而放任自己的孩子, 沒有一定的行為規範, 孩子生活散漫、缺乏自製能力和上進心, 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健康發展。

家庭氛圍不好

家庭夫妻關係不和、經常爭吵, 有家庭暴力或離異家庭讓孩子在物質、情感和智力發展方面都得不到很好的滿足, 孩子在沒有溫暖的環境下長大, 缺乏安全感, 心理發展不健全, 壓抑了孩子自信心的發展。

外表不好看

孩子到了3歲後, 開始對自我和環境有審美要求。 有些孩子甚至更早就在這方面有了敏感性。 絕大多數的女孩對於自己的外表都不滿意, 總覺得自己的外表有缺陷,

愛美是小女孩的天性, 但太過於關注自己的外表又會給這些小女孩帶來麻煩, 心靈也常常處於極度自卑之中, 大大減弱了自己的自信心, 甚至連自己都開始不喜歡自己。

經濟條件成長環境

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都有所不同, 經濟基礎較好的家庭在給孩子挑選用品時檔次、價位也可能相對較高;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則會量力而行。 而小孩子間多少都是會有攀比的心態的, 長期看著別人家孩子吃的、用的、穿的都比自己的好時, 就會對自己產生自卑, 覺得自己的拿不出手。 作為家長, 應該從小灌輸正確的思想, 讓孩子學會滿足, 經濟條件的好是遠遠沒有上限的, 攀比思想使不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