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甘肅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美麗新家園

原標題:【提振信心力促增長】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美麗新家園

——我省開展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綜述

在冬日暖陽中, 漫步于碌曲縣尕秀村, 天朗氣清, 寧靜祥和, 時不時傳來牧民們悠遠的歌聲。 目光所及之處, 幾乎看不到一片紙屑, 乾淨整潔的環境為秀美的牧區添色不少。 “不光我們這裡, 整個甘南州的環境都是這樣。 ”村民自豪地說。

4.5萬平方公里青山綠水大草原, 視線所及無垃圾, 甘南州打贏這場“環境翻身仗”的制勝法寶, 就是堅定不移地創建全域無垃圾示範區。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指出,

創建全域無垃圾示範區, 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 是建設山川秀美新甘肅的有力抓手, 也是實現全面小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題中應有之義, 是一項投入小、見效快、作用大、影響面廣的發展工程、民生工程。

一場聲勢浩大、意義深遠的環境攻堅戰已經在隴原大地拉開大幕。

全域無垃圾的“甘南樣本”

6月28日, 全省全域無垃圾現場推進會在甘南州召開, 與會人員在觀摩了合作市當周街知合瑪村、桑科草原濕地旅遊景區後, 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作為全省經濟較為落後、地廣人稀的市州, 卻率先啟動了全域無垃圾治理行動, 著實不易。

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指出,

城鄉環境整治看起來好像事不大, 也是一個多年以來一直強調的老問題, 但其內涵之深、外延之廣、作用之大, 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域中的重要意義絕對不能小視。

城鄉環境整治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設山川秀美幸福美好新甘肅重要指示的具體抓手,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 是發展全域旅遊的首要前提, 也是提振各方面精氣神的生動載體。

甘南州“環境革命”的成功就是有力印證。

雖然頂著“九色香巴拉”的光環, 但“只顧溫飽、不顧面貌”的習慣, 一度使甘南這片美麗的山水黯然失色。 草原上、道路旁、河道中、水溝裡到處都是垃圾, 大街小巷、房前屋後、村裡村外的髒亂日積月累, 廣大農牧民“人畜混居”的積習根深蒂固,

城鄉接合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問題久拖不決……

直到2015年, 在被列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錄後, 甘南州自加壓力, 為這個創建目標加了3個字——無垃圾。 通過幹部帶頭, 動員群眾參與, 甘南州各地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納入網格化管理體系和村規民約, 對城區、鄉鎮、村組、公路沿線、景區景點、河道水域實行分片包乾。

同時, 甘南州每年選擇60個適宜發展鄉村旅遊的自然村作為旅遊專業村, 按照A級景區標準進行打造。

首先, 在政策上, 從重點整治到逐步拓展, 形成了一套常管長治機制, 這個閉環運行體系, 保證了整治成效不反彈。 其次, 在主體上全民參與, 無論職位高低、無論從事何種行業, 必須每週定期上街整治,

萬里草原人人都是環衛工。 再次是空間上全覆蓋, 囊括了每一個角落。 還有時間上全天候, 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 做到了及時隨時保潔, 並且在考核全過程將責任細化壓實。

天道酬勤, 非凡的努力取得了豐厚的回報, 2015年至2016年, 甘南州旅遊人數和綜合收入持續實現“井噴式”增長, 旅遊人數去年首次突破千萬人次大關, 旅遊收入同比增長34.48%, 比全省平均水準高出9.48個百分點。

如今在甘南, 全域無垃圾已經成為甘南州各族人民發自內心的“生態信仰”和“環保自覺”, 形成了可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掀起全域無垃圾熱潮

做到並不是神話, 想不到才是枷鎖。

全省全域無垃圾現場推進會召開後, 各級各部門迅速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

認真學習領會林鐸書記、唐仁健省長批示、指示精神, 高度重視, 積極推動。

8月21日, 省政府辦公廳下發《全省全域無垃圾三年專項治理行動方案(2017—2020年)》, 《行動方案》明確, 各市州要在全面排查城鄉陳年垃圾堆棄情況的基礎上, 動員全社會力量, 在規定時限內, 全面清除轄區內所有陳年垃圾, 達到視野之內(村鎮周邊、交通沿線、景區周圍)無垃圾的要求, 推動農村廁所革命, 實現污水收集處理。 到2019年6月底, 全省所有鄉鎮垃圾轉運場(站)、村莊垃圾收集點、收集車輛、無害化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100%。

9月30日, 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建立甘肅省全域無垃圾三年專項治理行動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 決定由省住建廳牽頭, 並確定了25個省直成員單位協調配合,完善了全省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工作機制。

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後,各省直成員單位結合本部門職能,積極開展全域無垃圾治理工作。

省住建廳借助先進技術手段助推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工作,與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高分中心合作,利用國產高解析度衛星遙感技術,排查農村亂堆亂放形成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分析判定出農村非正規垃圾堆點14706個,基本摸清了廣大農村陳年垃圾底數。目前,垃圾點衛星圖及垃圾點位元資訊已下發各市州進行現場核查清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時積極開展全省汙水處理廠運營達標行動,實施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突破行動,不斷提升城鄉污水垃圾處理水準;

省發改委加強規劃和政策支持,2017年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3.92億元,支持了43個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在2018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項目時,將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專案作為申報重點;

省環保廳以規範處置農村工業固體廢物、加強農村環境治理、農村地區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城鄉汙水處理、農村地區工業企業廢氣排放、垃圾焚燒企業廢氣排放等方面為重點,全面強化監督管理,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省旅遊發展委結合全省4A級景區年度集中覆核檢查,對全省14個市州81家4A級以上旅遊景區,進行了全覆蓋、拉網式的督促檢查,持續推進旅遊廁所革命,今年已完成新、改建旅遊廁所743座,力爭在年底前完成新、改建旅遊廁所1198座;

針對農村改廁,省愛衛辦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全省農村改廁工作的通知》,敦促各地按照任務要求,認真開展農村改廁工作。

各成員單位齊心合力,全力全方位開展全域無垃圾治理工作。

齊抓共管效果顯現

四個月來,全省各地將環境整治作為“一把手”工程,集中清理陳年垃圾、整治全域環境,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14個市州均已成立領導小組或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並出臺相關辦法和意見,建立了相應的工作制度,保障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長期化、經常化。特別是在明確目標任務、理清工作思路的基礎上,創新工作辦法,多措並舉,全面推動工作。

——嘉峪關市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市委、市政府領導現場辦公,下大力氣進行整治。在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的帶動下,11月17日,嘉峪關市入選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蘭州市建立了城市生活垃圾“不落地”收運、餐廚垃圾全收運、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集中收運處理的管理模式;從今年起,市、區縣財政按人均10至30元標準列支農村保潔專項資金,保障資金落實;

——武威市強化村鎮環衛隊伍建設,各級鄉鎮、村組均已建立保潔隊伍,覆蓋率達97%;

——金昌市以“三化”為舉措(市容美化、城區綠化、功能優化)、以“四治”為重點(村容村貌、農村垃圾、生活污水、面源污染治理)、以“四清”為目標(水面、地面、立面、景區清潔整治),舉措實,行動快、責任到位,達到初步效果;

各市州在督查方法上,更是各具特色,成效顯著。嘉峪關市設立4個全域全城無垃圾創建工作督查考評組,實行周督查、月排名,對季度綜合測評排名靠前的單位和城鄉社區各獎勵資金10萬元。

從量變到質變,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家園需要大家共同創造。如今,在各地幹部群眾的努力下,發生在隴原大地環境的變化正在悄悄讓城鄉面貌展露新顏。

並確定了25個省直成員單位協調配合,完善了全省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工作機制。

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後,各省直成員單位結合本部門職能,積極開展全域無垃圾治理工作。

省住建廳借助先進技術手段助推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工作,與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高分中心合作,利用國產高解析度衛星遙感技術,排查農村亂堆亂放形成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分析判定出農村非正規垃圾堆點14706個,基本摸清了廣大農村陳年垃圾底數。目前,垃圾點衛星圖及垃圾點位元資訊已下發各市州進行現場核查清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時積極開展全省汙水處理廠運營達標行動,實施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突破行動,不斷提升城鄉污水垃圾處理水準;

省發改委加強規劃和政策支持,2017年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3.92億元,支持了43個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在2018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項目時,將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專案作為申報重點;

省環保廳以規範處置農村工業固體廢物、加強農村環境治理、農村地區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城鄉汙水處理、農村地區工業企業廢氣排放、垃圾焚燒企業廢氣排放等方面為重點,全面強化監督管理,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省旅遊發展委結合全省4A級景區年度集中覆核檢查,對全省14個市州81家4A級以上旅遊景區,進行了全覆蓋、拉網式的督促檢查,持續推進旅遊廁所革命,今年已完成新、改建旅遊廁所743座,力爭在年底前完成新、改建旅遊廁所1198座;

針對農村改廁,省愛衛辦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全省農村改廁工作的通知》,敦促各地按照任務要求,認真開展農村改廁工作。

各成員單位齊心合力,全力全方位開展全域無垃圾治理工作。

齊抓共管效果顯現

四個月來,全省各地將環境整治作為“一把手”工程,集中清理陳年垃圾、整治全域環境,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14個市州均已成立領導小組或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並出臺相關辦法和意見,建立了相應的工作制度,保障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長期化、經常化。特別是在明確目標任務、理清工作思路的基礎上,創新工作辦法,多措並舉,全面推動工作。

——嘉峪關市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市委、市政府領導現場辦公,下大力氣進行整治。在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的帶動下,11月17日,嘉峪關市入選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蘭州市建立了城市生活垃圾“不落地”收運、餐廚垃圾全收運、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集中收運處理的管理模式;從今年起,市、區縣財政按人均10至30元標準列支農村保潔專項資金,保障資金落實;

——武威市強化村鎮環衛隊伍建設,各級鄉鎮、村組均已建立保潔隊伍,覆蓋率達97%;

——金昌市以“三化”為舉措(市容美化、城區綠化、功能優化)、以“四治”為重點(村容村貌、農村垃圾、生活污水、面源污染治理)、以“四清”為目標(水面、地面、立面、景區清潔整治),舉措實,行動快、責任到位,達到初步效果;

各市州在督查方法上,更是各具特色,成效顯著。嘉峪關市設立4個全域全城無垃圾創建工作督查考評組,實行周督查、月排名,對季度綜合測評排名靠前的單位和城鄉社區各獎勵資金10萬元。

從量變到質變,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家園需要大家共同創造。如今,在各地幹部群眾的努力下,發生在隴原大地環境的變化正在悄悄讓城鄉面貌展露新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