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京城各號地鐵線上,坐的都是什麼人?

範主說:這是一篇超不完全指南...

(商務範出品, 轉載請注明)

都說沒擠過北京地鐵不足以談人生, 生活在帝都這樣的巨型城市, 每天通勤的時間很可能比上班都長...

早高峰需要你拼盡全力去“廝殺”, 末班車卻能包容你疲憊的身軀和靈魂。

北京地鐵承載了無數人的青春, 自然也就有了它的江湖。

縱橫交錯的十幾條線路, 讓很多人對北京的認識, 早已變成一個個地鐵站名。

而這些不同顏色的線路, 也因為上面乘坐的不同人群, 有了自己獨特的“性格”和明顯的style~

下面, 範主就帶大家聊(扯)一聊(扯)不同地鐵線上,

都是些什麼人吧。

溫馨提示:本文純屬娛樂, 如有中槍, 還請默默承受(o°ω°o)。

-----------------please mind the gap-------------------

1號線

地鐵中的元老, 站站都是北京標籤

作為北京第一條修建的地鐵, 1號線有其獨特的“復古”style, 貫穿北京橫軸, 每一站對於外地人來說, 都是響噹噹的北京標籤。

△2013年時任倫敦市長的伯里斯·詹森來北京, 也是要坐坐1號線。

●第一次來北京的遊客, 步伐遲疑, 移動緩慢, 手持地鐵路線圖或導航APP, 一般不會出現在早晚高峰。

●趕著去西單上班的店員、服裝店小老闆, 通常會隨身攜帶化妝包, 從容夾睫毛, 嫺熟塗口紅, 讓人頓起走入化妝間的錯覺。

●家住石景山, 奔赴國貿上班的白領, 一邊嫺熟竄入車廂深處, 一邊帶上耳機學習新買的英語課。

●國貿附近上班的“時尚”小年輕,

中午的大概會去建外SOHO吃個楊國福麻辣燙, 買個鮑師傅, 再來杯一點點奶茶。

●從國貿換乘, 發往通州和燕郊的北漂, 每一個都是運動健將, 路過國貿千百次, 卻從不曾駐足停留。

2號線

地鐵中的“藍血貴族”

2號線上聚集著各種門, 黃金位置確保了其純正的“帝都血統”, 分佈了各種國企, 和事業單位, 當然也是老北京的所在地。

●住在胡同裡的老北京, 一張嘴就能識別, 比起地鐵他們更喜歡坐公交, 不太care你們這些擠地鐵的外地人都在幹啥。

●“金融民工”, 穿西裝但是很隨意, Brooks Brother, Tommy Hilfiger已經很洋氣了, 一邊排隊買著7塊錢的煎餅, 一邊打電話念著“對, 7億那個項目不考慮”。

●在西直門和東直門換乘的上班族, 通常內置人肉GPS, 在堪稱奇觀的“直門迷宮”中健步如飛。

●國企、體制內人士, 鍾愛保溫杯的“老幹部”畫風, 看起來很普通的老人, 也有可能是重量級人物, 一般會在下午出現。

4號線

專治各種不服氣

4號線是大興人“進城”的必經之路, 由於全線在西面, 所以基本上與時尚絕緣, 可以說是主要線路中, 最樸實的一條。

△跟4號線畫風一致的日本地鐵

●家住大興的上班族, 戰鬥力一絕, 米北>米南>棗園, 清源路以南擅長作弊, 反方向坐到天宮院以保有座, 家住西紅門、新宮, 能不能上車, 全看造化。

●出沒于早高峰的“暴脾氣”, 嗓音嘹亮, 語言“犀利”, 若出現在電視上, 基本上全篇需要消音。

●駐紮西單的看店小妹, 擅長把手機放在別人肩膀上刷劇, 或者穿過旁人的胳膊消消樂。

●“出差俠”, 北京南站是他第二個家,

嫺熟掌握“行李箱護體術”, 以及“雙肩包掄人術”。

●攜帶小朋友的外地遊客, 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被)到(讓)座位。 小朋友很可能踹花你的Coach、MK, 並在每一站複讀“到動物園了嗎?”

5號線

人體極限“研究專線”

5號線縱貫南北, 連接著亞洲最大的“複製黏貼”社區天通苑, 每天將年輕的夢想發往北京各地, 在惠新西街南口完成洩洪。

天通苑, 早晨排隊進站的人群

●沒有在天通苑排過隊, 就不要妄談北京地鐵, 普通人為了推推搡搡而起爭執, 而天通苑人早已學會在抬腳就沒地、眨眼都碰人的“二次元”車廂裡站著睡覺。

●在天通苑上班的北漂“社會哥(姐)”, 真實身份可能是理髮店tony、美容店麗麗, 以及紋身店阿東。

●在北京混跡多年, 終於在天通苑買房的新北京人,

深諳“地鐵禮儀”, 懂得弘揚“下車提前換到門口”的優良傳統。

●中段會出現一波文藝青年&文藝老外, 顏值不一定高, 但都透露著一股不食人間煙火的氣息。

●去簋街“朝聖”的吃貨遊客, 擅長排隊, 不畏嚴寒。

6號線

1號線的靈魂伴侶

作為一條在北面, 與1號線平行, 橫貫東西的線路, 6號線也是一條肩負使命的線路, 人流always多多多。

△人進去了, 書包只進去半個...

●租住在草房的小夥小妞, 幻想著成為娛樂圈和時尚圈的中流砥柱, 擅長自拍及街拍, 手裡常常會有免費電影票。

●朝陽大悅城逛街的小青年, 經常因為王者農藥太過投入而坐過站。

●換乘各種地鐵線路的“跨線達人”, 風格捉摸不定, 但對每條線路、換乘網站如數家珍。

●來北京旅遊的外地大學生, 標配單反,節假日湧入南鑼,為馬迭爾冰棒、北京老優酪乳的銷量做出極大貢獻。

8號線

地鐵中的“歲月靜好婊”

南鑼鼓巷、奧林匹克公園,8號線雖然人也不少,但卻有著特殊的歲月靜好、“文藝北歐”style~

●去奧體跑步的積極青年,通常裝備齊(fu)全(kua),頭系發帶,手綁iPhone,耳機、水壺、運動手環,精神煥發,出門就跑~

●中老年遊客,一年四季源源不絕,趕赴鳥巢水立方,攜帶小朋友,拍照時喜歡高舉雙臂。

●去看演唱會的年輕人,集體重溫工作日早高峰,一般只能去不能回,地鐵末班車總是在演唱會還沒結束就沒啦。

9號線

春運奇觀天天有

由於途徑北京西站和六裡橋,9號線算是見過大包小包最多的地方,各種方言交錯,每天上演春運。

●來京務工人員,多數攜帶N件行李,一個人通常要占兩個人的地兒,一有閒暇,行李則會變身為板凳。

●家住豐台或房山“進城”的北京市民,畫風淳樸,一旦融入人海很難再找到...

●去往北京西站的乘客,不管是不是大包小包,都能為你講述曾經在西站被騙的故事。

●去玉淵潭遛彎的大爺大媽,比起只有櫻花季才去賞(zhuang)花(B)的年輕人,他們更長情,不過比較prefer坐公交。

10號線

存在感最強的地鐵“扛把子”

10號線作為一條三四環之間的大環線,算是最有存在感的北京地鐵,混帝都,沒人能躲開在10號線上感悟人生。

△海澱黃莊一陣擁擠後,BoyB發現一塊被擠掉的鞋跟(꒪Д꒪)ノ...

●“金融新貴”,常出現在東北半段,西裝整齊講究,偶爾也會梳起油頭,單身居多,養貓養狗,孤獨終老。

●中關村工作的程式猿,優衣庫羽絨服、黑灰色雙肩電腦包,安踏、361度的運動鞋也是可以有。

●讓人掃描加微信的神秘執著“創業者”,有時還附贈小禮物,比如小鏡子、小扇子。

●住在蘋果社區的傳媒交際花,妝容精緻,香氣撲鼻,然而高峰時段除了要擔心鞋跟會擠掉,還要擔心內衣被擠歪。

●週末去往三裡屯的“潮男潮女”,潮牌爆款傍身,多數常年佩戴口罩,並早早用上了iPhone X。

●住在雙井的公關、攝影師、媒體人,就算吃土也要生活“精緻”,翻看朋友圈,各個都是攝影大師、ins網紅。

13號線

碼農生活行為研究專線

聯接魔幻現實主義的東西直門,途徑“宇宙中心”、“中國矽谷”,一起擠過13號線,那真的算是生死之交了...

●傳說中月薪5萬、買房指日可待的碼農,冬季偷偷換上加絨格子襯衫默默吃雞,若不穿深色羽絨服,那就是五彩衝鋒衣,常與外賣小哥撞衫。

●在望京西換乘末班車的上班族,過了10點半,幾十雙高跟鞋奮力狂奔的聲音驚心動魄,經過木地板的時候,慘烈的效果更佳。

●宇宙中心的留學僧,喝最便宜的酒,撩最容易撩的妹(漢)。

●聚集在望京的韓國業主,穿著精緻,長相“一致”,都為帝都美食的多樣性做出過貢獻。

14號線

同樣的名字,不同的畫風

由於東段和西段還沒有連接,14號線的兩段畫風非常不同,東西段遙遙相望,你有你的free style,我有的動次大次~

●租住在豐台的北漂,出沒于西段,畫風質樸,從七裡莊或西局,開始湧入北京的各個地方上班。

●住在將台、望京的中產,手裡領著經典款的奢侈品包包,下班順便逛逛BLT、OLE、 綠葉子。

●去藍色港灣、頤堤港遛娃(遛孫子)的小夫妻(爺爺奶奶),小朋友通常可愛乖巧。

●志趣高雅的老太太,週末喜歡去798、央美看展、學陶藝,與愛管閒事的老人比起來,仙風道骨一股清流。

15號線

都有15號線啦?(T▽T)

15號線的存在感不強,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而住在順義的壕們,出門也有車,很少坐地鐵。

●去順義打工的家政、保姆,不過出了地鐵站,一般也到不了目的地。

●奧特萊斯掃貨的人們,馬泉營B口上下車,單手拎三五個袋子都是少的。

●住在花梨坎、後沙峪的空姐,通常拖著小行李箱,有時候也會直接穿著制服。

●有大house的壕們,偶爾也會來“體驗生活”,如果是壕家的未成年子女,很可能身邊有專人陪同,比如司機。

---------------------性格比較單一の線路---------------------

除了以上這些“性格”比較多樣的線路,有些地鐵的“性格”就相對單一一些。

7號線:

剛剛開通的7號線,每天都是春節長假的趕腳,能坐能躺能奔跑。

不過這種場景也沒維持多久,今年人也越來越多,等雙井站一開,那就更呵呵了...

其中會見到在百子灣租房的媒體人,他們喜歡網紅餐廳,喜歡逛買手店,翻翻他們的盆友圈,每個人都看起來都活得很高端,看起來不明覺厲。

當然因為連接北京西站,拿著大包小包的乘客也少不了。

地區線:

16號線、14號線西段、昌平線、房山線、亦莊線,滿車廂都是住在北京周邊的上班族,通勤三小時,都是灑灑水╮(╯﹏╰)╭。

雖然整體畫風樸實一些,但也不時會見到一波一波穿大鵝的壕們。

八通線雖然也是一條地區線,但卻它獨特的“氣質”,傳媒之花雖然租住在通州的出租屋,但是普及起壕和中產的生活方式,可是張口就來。

---------------------好好坐地鐵----------------------

好啦,今天的帝都地鐵,範主就分(Y)析(Y)到這裡~

其實很多人上班,並不是只坐一條線,常常在多條線路穿梭,對每一條線都瞭若指掌的,那才算是老江湖~

不知道范友們對各條路線都怎麼看,或者最不能忍受地鐵上的什麼行為,都歡迎在留言區一起聊聊~

(商務範出品,圖片來自網路|轉載請注明出處,來源微信公眾號『商務範』,微信號:bfaner)

標配單反,節假日湧入南鑼,為馬迭爾冰棒、北京老優酪乳的銷量做出極大貢獻。

8號線

地鐵中的“歲月靜好婊”

南鑼鼓巷、奧林匹克公園,8號線雖然人也不少,但卻有著特殊的歲月靜好、“文藝北歐”style~

●去奧體跑步的積極青年,通常裝備齊(fu)全(kua),頭系發帶,手綁iPhone,耳機、水壺、運動手環,精神煥發,出門就跑~

●中老年遊客,一年四季源源不絕,趕赴鳥巢水立方,攜帶小朋友,拍照時喜歡高舉雙臂。

●去看演唱會的年輕人,集體重溫工作日早高峰,一般只能去不能回,地鐵末班車總是在演唱會還沒結束就沒啦。

9號線

春運奇觀天天有

由於途徑北京西站和六裡橋,9號線算是見過大包小包最多的地方,各種方言交錯,每天上演春運。

●來京務工人員,多數攜帶N件行李,一個人通常要占兩個人的地兒,一有閒暇,行李則會變身為板凳。

●家住豐台或房山“進城”的北京市民,畫風淳樸,一旦融入人海很難再找到...

●去往北京西站的乘客,不管是不是大包小包,都能為你講述曾經在西站被騙的故事。

●去玉淵潭遛彎的大爺大媽,比起只有櫻花季才去賞(zhuang)花(B)的年輕人,他們更長情,不過比較prefer坐公交。

10號線

存在感最強的地鐵“扛把子”

10號線作為一條三四環之間的大環線,算是最有存在感的北京地鐵,混帝都,沒人能躲開在10號線上感悟人生。

△海澱黃莊一陣擁擠後,BoyB發現一塊被擠掉的鞋跟(꒪Д꒪)ノ...

●“金融新貴”,常出現在東北半段,西裝整齊講究,偶爾也會梳起油頭,單身居多,養貓養狗,孤獨終老。

●中關村工作的程式猿,優衣庫羽絨服、黑灰色雙肩電腦包,安踏、361度的運動鞋也是可以有。

●讓人掃描加微信的神秘執著“創業者”,有時還附贈小禮物,比如小鏡子、小扇子。

●住在蘋果社區的傳媒交際花,妝容精緻,香氣撲鼻,然而高峰時段除了要擔心鞋跟會擠掉,還要擔心內衣被擠歪。

●週末去往三裡屯的“潮男潮女”,潮牌爆款傍身,多數常年佩戴口罩,並早早用上了iPhone X。

●住在雙井的公關、攝影師、媒體人,就算吃土也要生活“精緻”,翻看朋友圈,各個都是攝影大師、ins網紅。

13號線

碼農生活行為研究專線

聯接魔幻現實主義的東西直門,途徑“宇宙中心”、“中國矽谷”,一起擠過13號線,那真的算是生死之交了...

●傳說中月薪5萬、買房指日可待的碼農,冬季偷偷換上加絨格子襯衫默默吃雞,若不穿深色羽絨服,那就是五彩衝鋒衣,常與外賣小哥撞衫。

●在望京西換乘末班車的上班族,過了10點半,幾十雙高跟鞋奮力狂奔的聲音驚心動魄,經過木地板的時候,慘烈的效果更佳。

●宇宙中心的留學僧,喝最便宜的酒,撩最容易撩的妹(漢)。

●聚集在望京的韓國業主,穿著精緻,長相“一致”,都為帝都美食的多樣性做出過貢獻。

14號線

同樣的名字,不同的畫風

由於東段和西段還沒有連接,14號線的兩段畫風非常不同,東西段遙遙相望,你有你的free style,我有的動次大次~

●租住在豐台的北漂,出沒于西段,畫風質樸,從七裡莊或西局,開始湧入北京的各個地方上班。

●住在將台、望京的中產,手裡領著經典款的奢侈品包包,下班順便逛逛BLT、OLE、 綠葉子。

●去藍色港灣、頤堤港遛娃(遛孫子)的小夫妻(爺爺奶奶),小朋友通常可愛乖巧。

●志趣高雅的老太太,週末喜歡去798、央美看展、學陶藝,與愛管閒事的老人比起來,仙風道骨一股清流。

15號線

都有15號線啦?(T▽T)

15號線的存在感不強,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而住在順義的壕們,出門也有車,很少坐地鐵。

●去順義打工的家政、保姆,不過出了地鐵站,一般也到不了目的地。

●奧特萊斯掃貨的人們,馬泉營B口上下車,單手拎三五個袋子都是少的。

●住在花梨坎、後沙峪的空姐,通常拖著小行李箱,有時候也會直接穿著制服。

●有大house的壕們,偶爾也會來“體驗生活”,如果是壕家的未成年子女,很可能身邊有專人陪同,比如司機。

---------------------性格比較單一の線路---------------------

除了以上這些“性格”比較多樣的線路,有些地鐵的“性格”就相對單一一些。

7號線:

剛剛開通的7號線,每天都是春節長假的趕腳,能坐能躺能奔跑。

不過這種場景也沒維持多久,今年人也越來越多,等雙井站一開,那就更呵呵了...

其中會見到在百子灣租房的媒體人,他們喜歡網紅餐廳,喜歡逛買手店,翻翻他們的盆友圈,每個人都看起來都活得很高端,看起來不明覺厲。

當然因為連接北京西站,拿著大包小包的乘客也少不了。

地區線:

16號線、14號線西段、昌平線、房山線、亦莊線,滿車廂都是住在北京周邊的上班族,通勤三小時,都是灑灑水╮(╯﹏╰)╭。

雖然整體畫風樸實一些,但也不時會見到一波一波穿大鵝的壕們。

八通線雖然也是一條地區線,但卻它獨特的“氣質”,傳媒之花雖然租住在通州的出租屋,但是普及起壕和中產的生活方式,可是張口就來。

---------------------好好坐地鐵----------------------

好啦,今天的帝都地鐵,範主就分(Y)析(Y)到這裡~

其實很多人上班,並不是只坐一條線,常常在多條線路穿梭,對每一條線都瞭若指掌的,那才算是老江湖~

不知道范友們對各條路線都怎麼看,或者最不能忍受地鐵上的什麼行為,都歡迎在留言區一起聊聊~

(商務範出品,圖片來自網路|轉載請注明出處,來源微信公眾號『商務範』,微信號:bfaner)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