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利好丨永安人:這項政策影響你就醫!事關3800萬人

今後“家門口的醫院”會越來越好

看病越來越省錢、越來越便捷

近日, 我省出臺了一條重磅政策, 決定在全省範圍內做一件事, 為的是讓我們未來看病比現在明顯花更少的時間、費更少的錢。

這條政策叫《福建省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 通俗點說, 就是全省所有的三級公立醫院都會建醫聯體。 同時, 全省每個設區市都至少有一個縣(市、區)試點縣域緊密型醫療共同體(簡稱醫共體)。

這, 還是今年之內就要完成的目標任務。

到了2020年, 全省所有的二級公立醫院和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全部參與醫聯體建設,

而且, 原則上全省所有縣(市、區)都要開展緊密型醫共體建設。

知道你要問了:這醫聯體是幹什麼的?跟我看病報銷有什麼關係?

來, 咱們找一位來自建甌的姑娘小梅, 用她的親身經歷告訴你醫聯體有啥好處——

這事要從去年4月27號說起。 那一天, 省立醫院與我省18家縣(市)級醫療機構簽約, 成立了我省首個省級醫聯體。 他們“約法三章”:

當時加盟這個醫聯體的18家縣(市)級醫院裡, 有一家是建甌市立醫院, 離小梅家不遠。 也就在那段時間, 小梅沒來由地反復頭脹頭疼, 她擔心這病難治, 就到福州, 要找省立醫院的專家。

為了看省立醫院的專家, 小梅做了這些準備工作:

來到福州後, 小梅起個大早去省立醫院擠擠擠,

雖然專家門診是提前預約到了, 可是相關的顱腦CT或者核磁共振檢查, 卻只能等醫生開了檢查單之後再去預約, 然後再等上N天才能做檢查。 小梅放棄了預約檢查:“太費事兒了。 ”

回到建甌後, 小梅得知建甌市立醫院加入了省立醫院這個醫聯體, 立刻改變了看病行程:

怎麼樣, 看出些端倪了吧?醫聯體建好了, 咱們就可以放心地在“家門口的醫院”看病了。

這次我們省出臺的政策裡, 對醫聯體的組織模式做了特別的梳理, 簡單來講有“兩個類別、三種模式”——

也就是說, 我們將建設最符合各地實際情況的醫聯體:

城市緊密型醫療集團

主要分為兩種:

△ 省屬醫療集團按照管辦分開原則, 由省屬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牽頭, 採取橫向聯合的形式組建。

△ 市級醫療集團由設區市醫管委牽頭, 採取“院辦院管”的形式統籌安排市區內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組建醫聯體。

縣域緊密型醫療共同體

主要以縣級公立醫院為龍頭, 打破橫向和縱向行政區域壁壘, 以醫保打包支付為主要利益紐帶, 實行內部人、財、物高度集中統一管理。

非緊密型醫療協作聯合體

主要有三種模式, 即省市縣醫聯體、醫療專科聯盟和遠端醫療協作網等, 主要建立人才共用、技術支援、分工協作等合作關係,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促進醫療資源下沉。

而且, 我們還出臺了配套政策:

■ 促進人力資源均衡下沉。

■ 建立與醫聯體相適應的績效考核機制。

■ 強化資訊化支撐。

■ 發揮醫保經濟杠杆作用。

■ 實現區域資源分享。

■ 健全醫聯體內財務管理制度。

目前, 全國多地正大力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 那麼進展如何?

所以, 無論未來你身邊的醫院加入的是哪種模式的醫聯體, 都請多一點信賴, 多一分支持理解, 因為“家門口的醫院”肯定會越來越好, 助你看病越來越省錢、越來越便捷。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