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海水稻喜獲豐收 推廣種植可多養活8千萬人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鐵流

監製:中國科學院電腦網路資訊中心

六十年代初, “生產救災”(三年自然災害)時期, 解放軍為減輕國家負擔, 開始建設農場, 成千上萬畝土地哪有?部隊就在海邊的鹽鹼灘安營紮寨, 喝的是苦咸水, 翻的是鹽鹼土, 開闢出萬畝農場。 膠東最有名的是小洛頂農場, 廣州軍區是牛洋田農場。

鹽鹼地不能種其他作物, 只能種水稻, 當然品種也是反復篩選的。 淡水澆灌, 鹽分下降, 只要鹽分低於水稻根系, 水稻就能生長, 最多時產量能有800斤—1000斤。 但是冬季來臨, 土地乾旱, 農田又是一片白茫茫,

土塊外面全是滲出的鹽鹼, 戰士們只有從頭再來。

在農場種了4年水稻, 印象最深的不是艱苦勞動, 而是水——入口難咽, 洗衣難幹, 泡茶變味, 湯不加鹽。

在半個世紀之後, 山東東營海水稻種植示範基地迎來了大豐收, 袁隆平院士的科研團隊在稻田鹽度為3‰左右的鹽鹼地實現畝產約800斤的成績。

其實, 這並非海水稻首次測產考, 在一個多月前,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白泥地試驗基地試種的首批耐鹽鹼水稻的小面積測產最高產量為每畝620.95公斤。

中國工程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在3-5年內選育出能在鹽分濃度3-8‰澆灌水種植條件下、產量達300公斤/畝以上的耐鹽鹼水稻新品種。

那麼, 海水稻到底有多大價值?媒體在報導中又有哪些誤區呢?

(測產的海水稻材料樣本 圖片來自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

價值一:海水稻大面積推廣, 僅在中國就可以多養活8000萬人

中國雖然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國土, 但耕地資源相對有限, 只有大約20億畝左右, 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世界平均水準的三分之一。 雖然中國耕地資源相對有限, 但內陸確有約15億畝鹽鹼地, 其中有2億畝具備種植海水稻的潛力。

如果海水稻能夠研發成功, 並在中國的推廣面積達到1億畝, 按照畝產300公斤計算, 可增產糧食300億公斤, 而這將多養活8000萬人口。 這樣一來, 不僅能將原本無法種植糧食的鹽鹼地利用起來, 還能提升我國糧食自給率,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目前, 海水稻只是小面積試種。 圖片來自網路)

價值二:可以改善環境保護生態

山東東營地處黃河入海口, 有較多鹽鹼地, 袁隆平院士的科研團隊建立了千畝優質海水稻種植示範基地。 以往, 在這些鹽鹼地上種植小麥等農作物很難存活, 科研團隊通過使用土壤定向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素、種植海水稻等方法, 探索出一條鹽鹼地改良的有效途徑。 在山東東營的種植示範基地, 科研團隊實現了在鹽度3‰左右屬於中等偏低的鹽鹼地實現畝產800斤的成績。

過去, 改造鹽鹼地主要有淡水沖刷、化學中和、非鹽鹼土壤表層填埋、種植耐鹽鹼植物等做法。 其中, 淡水沖刷會浪費珍貴的淡水資源, 化學中和會在土壤中留下污染, 最安全最經濟的做法是種植耐鹽鹼植物。

海水稻具有在鹽鹼環境下生存的能力, 而且種植海水稻還能實現對鹽鹼地土壤的改良。 在湛江海稻86基地種植的結果也證明, 中度鹽鹼地經過種植海稻86三年, 土壤可得到改善;重度鹽鹼地經過種植海稻86六年, 土壤逐步得到改善。 這樣一來, 很多鹽鹼地就可以通過種植海水稻改善土壤。

(青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工作人員收割海水稻, 圖片來自網路)

價值三:有望成為服務於國家戰略的利器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組織不完全統計, 全世界鹽鹼地的面積為9.5438億公頃, 換算過來就是143.157億畝, 即便其中只有二十分之一的面能夠積種植海水稻, 也有望多養活5億人。 對於還處於饑餓和貧困中的部分第三世界國家而言,

海水稻價值巨大。

(研究人員收集海水稻材料樣本 , 圖片來自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

海水稻有這麼大的價值, 自然吸引了媒體關注的目光。 然而, 在報導中, 卻給人造成許多誤區。

袁隆平對這個結果表示很滿意, “可以打優秀。 今年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 希望再接再厲明年更上一層樓, 接下來要大量制種, 明年選2個點大田種植再觀察表現。 ”

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介紹稱, 中國有3500多萬畝沿海灘塗、15億畝內陸鹽鹼地, 其中近3億畝可以進行改造利用, 研發團隊計畫在5到8年內在全國推廣1億畝耐鹽鹼水稻種植。

袁隆平曾公開表示, 他將在3-5年內選育出鹽度在3-8‰、產量達300公斤/畝以上的耐鹽鹼水稻新品種。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資訊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