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甘肅宕昌理川嗩呐高手合奏,吹的真不錯……很地道

視頻載入中...

西元3世紀, 嗩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 西晉時期, 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呐形象。 在金、元時期, 傳到中國中原地區。 曾譯作“鎖呐”“銷呐”“蘇爾奈”“鎖奈”“唆哪”等名。 在明代, 古籍中始有嗩呐的記載。 明代武將戚繼光曾把嗩呐用於軍樂之中。 在他《紀效新書·武備志》中說:“凡掌號笛, 即是吹嗩呐。 ”明代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則是描述嗩呐最好的文章:“喇叭, 嗩呐, 曲兒小, 腔兒大。 官船來往亂如麻, 全仗你抬身價。 軍聽了軍愁, 民聽了民怕, 哪裡去辨什麼真共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

吹傷了那家, 只吹得水盡鵝飛罷。 ”

明代後期, 嗩呐已在戲曲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 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 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 嗩呐也成為離不開的樂器。 到了清代, 嗩呐稱為“蘇爾奈”, 被編進宮廷的《回部樂》中。 到了近現代, 嗩呐成為中國各族人民使用頗廣的樂器之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