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音樂版權大戰過去三個月了,網易雲現在活的怎麼樣了?

文|楊震宇 編輯|朴芳

音樂流媒體的競爭還在繼續

2017年的12月, 音樂流媒體行業發生了不少事, 行業兩大巨頭網易雲音樂和騰訊音樂分別開始了各自的行動。

首先12月4日, 網易雲音樂宣佈成為音樂服務公司Kobalt Music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數位音樂戰略合作及版權分銷合作夥伴, 網易雲將獲得Kobalt Music多達60余萬首的錄音及詞曲作品版權。

而另一邊, 騰訊音樂正在與蘋果音樂在全球的主要競爭對手、瑞典流媒體音樂公司Spotify商討交換10%股份的事宜, 並且計畫在明年啟動各自的首次公開募股(IPO)。 這一交易將説明雙方達成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可以在未來與主要唱片公司的版權談判中獲得更強的話語權。

版權競爭愈演愈烈

網易雲處境如何

兩家公司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市場競爭。 不久前網易雲音樂還與臺灣數位音樂平臺KKBOX達成戰略合作, 並在發佈會上宣佈了用戶數突破四億的消息, 透過這些一系列動作, 可以看出版權爭奪大戰正顯示出愈演愈烈的態勢。

同時騰訊音樂突然強制要求網易雲下架之前和騰訊音樂合作轉授的約500萬首歌曲, 導致網易雲很多歌單大面積集體變灰, 老用戶怨聲連連。

當時網易雲可謂是處於腹背受敵的狀態, 一方面在歌曲版權問題上受到騰訊、阿裡的聯合打壓, 另一方面產品形態過於傾向於小眾的文藝路線也阻礙著網易雲向更多受眾發展的腳步。

這也是為什麼網易雲會採取版權合作這種“自救”方式了。 除了開頭提到的與KKBOX的合作, 也有傳聞稱網易正與騰訊就版權轉授問題進行洽談中。

不過, 網易雲音樂真正需要感謝的, 或許並不是傳聞中的合作, 以及姍姍來遲的隊友。 而是念念不忘老東家的忠實用戶。

從相關資料統計來看, 這次版權大戰中, 網易雲還是有相當一批“死忠粉”用戶選擇堅定陣營。

音樂類App走到今天, 各自圈定的用戶群體其實已經逐漸固化, 即使是在版權事件的影響下, 這些忠實用戶也並沒有放棄原有的習慣。

從QQ音樂、網易雲音樂以及蝦米音樂三者的重合度可以看出, 一名使用者同時使用多款音樂App的情況已經不那麼普遍。

(圖片來自獵豹大資料)

這背後的原因是三者用戶畫像的迥異。 QQ音樂使用者中30歲以下女性用戶占多數, 向三線及以下城市傾斜;

網易雲音樂以25歲以下女性用戶為主, 是三款App中向一線城市傾斜最明顯的一款;

蝦米音樂男女使用者分佈均衡, 30歲以下用戶居多, 但30歲及以上用戶占比在三款App中最高, 城市分佈上, 向一線城市傾斜。

另一方面從產品來看, QQ音樂與蝦米音樂曲庫最全, 受眾面最廣, 因此用戶各維度的分佈也相對均勻。 而網易雲音樂扶持了大量獨立音樂人, 同時深耕電子音樂市場, 使其在對小眾文化接受度較高的年輕群體、一線城市群體中更受歡迎。

這大概也可以解釋, 為什麼騰訊與網易就音樂版權問題幾度交手,

分分合合, 而兩者似乎也沒有從中得到明顯的利益或遭受損失。 因為用戶定位早已決定了兩者走的是不同的兩條路, 誰搶走誰的用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使出社交運營加情感行銷

最終盈利問題仍為關鍵

就像騰訊在版權方面打得網易措手不及一樣, 網易雲之於騰訊音樂的真正的優勢在於優秀的社交化運營, 那些爆紅網路的歌單評論和使用者之間感受音樂的情感交流, 才是網易雲的核心競爭力。

在目前的音樂類App市場中, 網易雲音樂是唯一一個以歌單作為核心架構的產品, 而這些歌單均已用戶自主生成來實現運轉。

從包下杭州地鐵做“樂評專列”到包下揚子江航空做“歌單專機”,

網易通過細緻入微的歌單廣告, 把情感行銷做到了既走心又不矯情。

孤單、疲倦、悲傷等情緒是地鐵上人們心情的主流, 配合網易雲的各種“戳心”樂評, 引發出乘客強烈的情感共鳴, 網易在行銷這件事上至少做對了一件事——把相互適配的情感元素相互連接, 而這也是社交化運營的不二法則。

而縱觀整個行業市場, 騰訊這邊版權戰爭打得正酣, 網易雲這裡又使出社交化運營的終極殺招。 那麼下一步, 各音樂平臺就要面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天價版權費的壓力下, 什麼時候才能實現盈利?

在這道題上, 騰訊已經率先交出了答卷。 前段時間, QQ音樂宣佈已經實現盈利, 這也使得QQ音樂成為了全球第一家宣佈盈利的音樂流媒體服務。 要知道,就連全球頂尖的流媒體音樂服務平臺、坐擁5000萬付費用戶的Spotify也尚未實現盈利。

但同時隨著中國對版權智慧財產權愈加重視,肯花錢聽音樂的付費使用者也呈現高速增長,會員費、單曲收費制度以及電子專輯售賣這些新興變現模式,都為這些音樂流媒體的盈利提供了基礎。

經過過去互聯網音樂媒體的粗暴化發展,從盜版猖獗到現在的聽歌付費習慣,幾年發展過後,國內的主要音樂流媒體逐漸找到了適合各自的發展道路,幾番整合之後也都已背靠大集團。

但是立足于更高維度上的新一輪競爭已經開始了。騰訊音樂、阿裡音樂、網易雲音樂三國爭霸的局面已漸漸趨於穩定,到底是版權為王,還是行銷至上,用戶的選擇一直是各大廠商捉摸不透的,未來的變化和發展還需我們拭目以待。

要知道,就連全球頂尖的流媒體音樂服務平臺、坐擁5000萬付費用戶的Spotify也尚未實現盈利。

但同時隨著中國對版權智慧財產權愈加重視,肯花錢聽音樂的付費使用者也呈現高速增長,會員費、單曲收費制度以及電子專輯售賣這些新興變現模式,都為這些音樂流媒體的盈利提供了基礎。

經過過去互聯網音樂媒體的粗暴化發展,從盜版猖獗到現在的聽歌付費習慣,幾年發展過後,國內的主要音樂流媒體逐漸找到了適合各自的發展道路,幾番整合之後也都已背靠大集團。

但是立足于更高維度上的新一輪競爭已經開始了。騰訊音樂、阿裡音樂、網易雲音樂三國爭霸的局面已漸漸趨於穩定,到底是版權為王,還是行銷至上,用戶的選擇一直是各大廠商捉摸不透的,未來的變化和發展還需我們拭目以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