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納米碳複合益生菌對秸稈、畜禽糞便、過剩農產品的利用

馬新立新絳縣老促會會長、全國有機農業產業聯盟理事長、中國農業區域規劃有機農業副主任委員、高級農藝師

1、理論根據

康白教授2005年在《中國微生態雜誌》理念:

(1)“《易經》所說‘生生不息'是微生物種群‘共生’的客觀規律, 地球生態就是微生物大循環, 沒有共生就沒有生命大循環"。 “個體生命有生與死, 群體則沒有消亡。 生命是永恆的, 微生物發展是持續的。 ”

(2)“人類的保健, 單純從人類自身考慮是不夠的, 必須從植物保健, 動物保健和土壤保健考慮才行。 ”

(3)“微生物不單是分解者, 也是生產者, 動、植物生息一刻也離不開微生物。

微生物為引子工程, 能把高科技與分散農業生產工藝引向現代化生態農業大方向。 ”

日本琉球大學比嘉照夫教授, 1991年著《農用微生物與環境保護》一書中述:

(1)“在實際生產上, 太陽能的利用率是在1%以下, 即使像甘蔗那樣高效光合作用的C4植物, 其生長最旺盛期的光合利用率也只能達到瞬間6%~7%的程度。 ”

(2)“把EM複合益生菌開發利用起來, 地球人口增長到100億也不愁無食物可吃。 ”

(3)“目前農業技術對二氧化碳的利用率不足1%, 用生物技術提高1~2個百分點, 作物產量就能提高1~2倍;”

(4)“應用生物技術至少比化學技術產量提高2~3倍, 複合益生菌能將碳素有機質由在雜菌環境作用下利用率的22~24%提高到100~200%, 生物技術能使無機氮有機化。 ”

二、納米碳複合益生菌提高有機質的轉化與利用

(1)秸稈還田模式:

我國每年有7000萬多噸秸稈, 其中東北地區在玉米收穫期, 受氣溫驟降秸稈會快速幹化, 不能被充分還田利用。 近年來儘管國家出臺禁燒秸稈政策法規, 但筆者親眼看到, 秋後田間一堆堆玉米秸稈, 和越冬夜間堆堆“烽火臺”。 華北、淮河流域地區玉米秸稈還田後, 割斷堆積在田間或者不割斷立在田間, 其中的碳素物會分解成二氧化碳釋放到空氣中。 還田在地面, 土壤中的碳能吸附量很低, 不足15%, 如果深翻到土壤耕作層20~30釐米之間, 碳的利用率可達22~24%, 如果撒上1千克碳能複合益生菌, 利用率可達100%。 不懂的每千克幹秸稈在複合益生菌的作用, 再生形成0.5千克糧食或5~6千克鮮果。

不知把大量農產品主要物質碳給燒掉, 釋放到空氣中。

一是污染大氣環境, 二是浪費財富資源, 一方面作物高產, 土壤中碳變貧成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將自身產生的碳營養浪費, 有機肥資

源逐年缺乏, 已成為我國化學農業向生物農業轉移一大障礙。

採用內生固氮菌, 即成團泛菌, 它不僅在作物的根際定值, 還可主動地在莖、葉定值, 通過光和作用獲取能量, 固定空氣中的氮, 使其還原成氨, 直接被作物利用。 其固氮能力是同類產品的兩倍以上。

這一發現是我國有機農業進入高產的創新性措施。 理論根據是玉米秸稈中含糖12~15%。 秸稈幹化後糖轉化成纖維素, 即碳素物質, 比例達45%左右。 每株達0.35千克, 每畝地4000株合幹秸稈1200千克左右。

採用碳能益生菌拌種的玉米成熟期, 其秸稈仍含有一定量未轉化的糖份, 將其還田後再施入快速腐熟秸稈的碳能菌劑, 在適宜的營養、溫度、濕度條件下, 碳能菌劑中的纖維素分解菌、半纖維素分解菌、木質素分解菌, 大量繁殖使秸稈分解、礦化, 進而形成有機物和腐殖質, 特別是難分解的根部木質素, 在白腐類真菌作用下45天左右腐解率達60%以上。

經試驗, 在玉米下種時, 畝用納米碳素複合益生菌100克拌種或在生長過程中畝澆或噴施1千克加水4千克, 秸稈在玉米收穫後能保持一段時間久綠, 脫水變慢, 濕綠的秸稈及時割斷粉碎還田, 一方面因秸稈內糖豐富。 內生益生菌每克可達數千萬, 加上外接複合益生菌, 每克秸稈中的益生菌高達10~15億,

這樣植物體內本身就成了益生菌庫, 大量益生菌在分解秸稈時會產生聚谷氨酸, 可將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固定80%左右, 也就是說秸稈中含碳素45%左右, 第一年按60%腐殖化, 等於將近30%碳以上有機碳固定到土壤中。 待下茬作物根系分泌物和根基周圍聚集的益生菌作用下, 土壤酶活性可提高1倍以上, 土壤固氮酶活性含量在450~1200(納摩千克鮮土)12小時, 有機碳利用率可提高100~200%(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就為有機農作物高產優質大面積運作, 從根本解決了碳素有機肥來源不足的問題。

(2)動物糞便處理模式即“引子工程”:

所謂引子工程指複合益生菌和納米材料作為引子, 添加到待發酵的畜禽糞便中通過高溫發酵, 生產優質高效有機肥。

生物有機肥生產的產業化帶動養殖場畜禽糞便治理的專業化

生物有機肥取代化肥是必然的趨勢。長期用化肥使土壤板結和貧瘠化,即使年年增加化肥仍適得其反。化學有害物質積在土壤中,造成水和空氣的污染,已危及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農產品不僅無法達到“綠色” “無公害”標準,更談不上與國際市場接軌。是制約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嚴重問題,而目前我國有機肥發展緩慢,制約有機肥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價格過高,而價格過高的原因是基建(購地)成本和購置原料成本過高。

‚運作模式

提 供 種 子 液 生產優質生物有機肥

養 殖 場

中藥微生態添加劑 無抗肉、蛋、奶

由上圖可知,我公司可為多個養殖場提供菌種和技術。養殖場按生產生物有機肥技術規範生產優質生物肥,產品可直接供給周邊農戶或綠色有機種植基地。

同時由於採用中藥微生態飼料添加劑,養殖場從源頭上除臭(氨氣、硫化氫等可下降70%以上),並可生產低膽固醇、無抗生素殘留的肉、蛋、奶。

總之,啟用引子工程,以生物有機肥生產的產業化帶動養殖場畜禽糞便治理的專業化,從根本上解決養殖場嚴重污染問題,同時解決由土壤板結及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並達到養殖場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

(3)過剩農產品處理模式

過剩農產品的果實和食品加工廠的下腳料,廢棄的果菜葉,一方面,通過發酵和沼氣處理,以沼液和沼渣的形式還田,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製成液體生物菌肥,用於田間發揮作用。

編輯:潘高峰

生物有機肥生產的產業化帶動養殖場畜禽糞便治理的專業化

生物有機肥取代化肥是必然的趨勢。長期用化肥使土壤板結和貧瘠化,即使年年增加化肥仍適得其反。化學有害物質積在土壤中,造成水和空氣的污染,已危及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農產品不僅無法達到“綠色” “無公害”標準,更談不上與國際市場接軌。是制約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嚴重問題,而目前我國有機肥發展緩慢,制約有機肥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價格過高,而價格過高的原因是基建(購地)成本和購置原料成本過高。

‚運作模式

提 供 種 子 液 生產優質生物有機肥

養 殖 場

中藥微生態添加劑 無抗肉、蛋、奶

由上圖可知,我公司可為多個養殖場提供菌種和技術。養殖場按生產生物有機肥技術規範生產優質生物肥,產品可直接供給周邊農戶或綠色有機種植基地。

同時由於採用中藥微生態飼料添加劑,養殖場從源頭上除臭(氨氣、硫化氫等可下降70%以上),並可生產低膽固醇、無抗生素殘留的肉、蛋、奶。

總之,啟用引子工程,以生物有機肥生產的產業化帶動養殖場畜禽糞便治理的專業化,從根本上解決養殖場嚴重污染問題,同時解決由土壤板結及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並達到養殖場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

(3)過剩農產品處理模式

過剩農產品的果實和食品加工廠的下腳料,廢棄的果菜葉,一方面,通過發酵和沼氣處理,以沼液和沼渣的形式還田,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製成液體生物菌肥,用於田間發揮作用。

編輯:潘高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