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上生民樂》慶生上海民族樂團成立65周年

今年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現代大型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成立65周年。 12月9日晚, 原創民族音樂會《海上生民樂》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以當代海派民樂為樂團慶生。

《海上生民樂》是2016 年第十八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開幕音樂會, 以綜合視聽語言呈現“樂和天下”的主題, 展現了海派民樂在當下融合、創新的最新成果。

今年以來, 《海上生民樂》已在全國巡演十餘場, 並隨上海市政府代表團赴希臘演出, 慶祝中國和希臘建交45 周年。 2018年2月, 《海上生民樂》音樂會版還將遠赴英國、法國、比利時、德國巡演近十場。

羅小慈和喬榛

當晚的音樂會, 在保持原有藝術品質和審美的基礎上, 樂團聽取業內專家與觀眾建議, 對《海上生民樂》部分音樂和視覺做了調整, 更加精益求精。 音樂會由上海民族樂團演奏家龔一、羅小慈、馬曉暉等連袂, 特邀配音表演藝術家喬榛、舞蹈家黃豆豆、昆劇演員張軍等加盟。

《海上生民樂》是上海民族樂團在新時代探索民樂新發展的一次大膽嘗試。

自推出《海上生民樂》, 上海民族樂團圍繞“民族音樂、當代氣質、國際表達”的創作理念, 連續推出《冬日彩虹》《梔子花開了》《上海奧德賽·外灘故事》, 以及“國樂中的詩書畫系列音樂會”之《空山》《月影》, 年輕又時尚的民樂新表達, 讓觀眾耳目一新。

音樂會現場

一系列新作品的推出, 也帶動了一批人才發展。

《海上生民樂》大膽啟用了黃磊、孔志軒、韓聞赫等上海本土青年作曲家;《梔子花開了》《空山》《月影》大膽嘗試“項目負責人”制, 由民樂團的青年人擔綱策劃, 負責一整台音樂會的落地;《上海奧德賽·外灘故事》更是首度邀來德國作曲家跨民族、跨文化寫出一台民族管弦樂作品。

“我們要創作更多不媚俗、不浮躁、專注品質、專注創新的作品, 而不為一時的吸引眼球。 ”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羅小慈說, “未來, 樂團將繼續以當代民樂人的思考出發, 進一步挖掘和展示民族音樂文化的時代風采, 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姿態,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 鑄就中國民族音樂的新輝煌。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