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張瑞敏的“文化自信”:用實踐挑戰西方經典管理理論

今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 “矽谷代表團”齊聚中國。 大會發佈了本年度成果檔, 中國企業正在為全球互聯網管理貢獻中國智慧, 對未來發展進行展望。

有意思的是, 上個月24日,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企業內部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專題會上演講時提到, 人單合一模式正引領世界管理潮流, 我們正在證明中國企業管理模式可以成為最好的模式”。 《人民日報》頭版甚至發表文章鼓勵海爾模式輸出海外。

從這個維度來看, 中國企業也正在企業管理理論上逐漸樹立起“文化自信”,

用實踐挑戰西方經典管理理論。

張瑞敏說的“原子論管理理論”是什麼?

張瑞敏在這次內部會議中說, 十九大報告提到四個自信, “文化自信”至關重要, 我們對自己的優秀文化要充分認同、充滿自信。 海爾首創的人單合一模式, 即“員工的價值實現與所創造的用戶價值合一”, 就是發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統論, 顛覆了以西方原子論為基礎的經典管理理論。

這段話中提到了“西方原子論為基礎的經典管理理論”這個概念。 實際上, 這也被稱為了西方經典物理管理學。

儘管組織及相應的管理活動幾千年前就已經在人類社會中出現, 但是科學意義上古典管理理論直到20世紀初才首次形成。

這是蒸汽技術和電力技術廣泛運用於生產的結果,

19世紀經典物理學取得巨大成功後起的社會效應。 科技發展對管理的影響不僅表現為技術革命導致對規範化管理生產的渴求, 而且表現為管理學理論對經典物理學所推崇的理性分析思維方式的崇拜。

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經濟學家, 被後世稱為“科學管理之父”。 1911年泰勒在其《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提出了科學管理理論。 可以認為, 溫斯洛·泰勒是西方原子論為基礎的經典管理理論的重要代表。 因為在古典原子論看來, 物質由極小的稱為“原子”的微粒構成。 在原子論為基礎的管理學之中, 科學管理的目的就在於精細到每一個原子, 以此來提高效率、節省成本。

泰勒之後的法約爾和韋伯等古典管理學派的代表人物,

也未能脫離經典原子論為分析範式的影響。 特別是韋伯提出了科層制。 他認為, 科層制可以不受個人情感影響, 能毫無例外地適用於各種情況。

海爾的“人單合一”理念和這種“原子論管理理論”恰恰是不同的, 前者強調整體性, 強調員工的創造力以及對市場的即時反應, 然而後者卻更強調員工的束縛。 由此而言, “人單合一”的確顛覆了西方原子論為基礎的經典管理理論。

張瑞敏在斯坦福大學教授人單合一管理模式

商業劇變正在導致經典物理管理學失效?

不過, 商業環境, 尤其是是互聯網行業環境的劇變, 正在導致經典物理管理學失效。

經典原子論管理學的宣導者們都是用分析觀點來看待組織和管理的,

他們試圖通過對動作、組織、管理過程等進行精確分析, 以達到管理的標準化、專業化和精確化, 企圖按精細到原子的模式, 把人當作“條件反射”的機器來考慮, 企圖按經典物理學的模式建構一種經過實驗驗證的、關於企業組織中的人的行為的知識體系, 以實現管理中計畫、組織、領導和控制等職能的科學化。

這個理論基礎也是經典物理管理學太陳舊的核心原因。

一、這是工業化時代形成的理論基礎, 也是僅僅只是適用於工業化生產, 在如今互聯網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 存在很多不合理之處。 經典管理學講究控制、精確, 但是如今的企業環境講究創新, 這和經典管理學的底層價值是相悖的。

二、中國創業環境瞬息萬變, 很多企業沒辦法用經典管理理論去約束, 企業發展講究的是“蒙眼狂奔”, 在相對混亂的狀態中保持活躍度。 正如納西姆·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所寫的, 要面對不確定世界中的藍圖, 這也是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黑天鵝事件時的終極自保守則。 這也是為什麼前兩年中國創業者會非常追捧這本書的重要原因。

三、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在於線性管理太過細枝末節, 反而忽略了整體戰略。 大企業很可能在錯誤的戰略上, 以精確到每分每秒的方式加速死亡。 用張瑞敏的話來說, 就是原子論基礎上的經典管理理論的特點就是線性管理, 把所有事都研究得特別細, 但把整個系統割裂開來了。

世界戰略管理大師加里·哈默爾就曾對經典管理理論進行反思,在他看來,如今最有價值的人類能力——創造力,幾乎不可能被“管理”。雖然很多管理工具可以讓員工更順從、更勤奮,但卻不能讓員工更創新、更忠誠。

在他看來,韋伯的科層制善於集成各方面努力,卻不善於調動各方積極性,激勵人們努力進取。最後他得出的結論是,經典管理理論在當今商業環境下,“管理太多,領導太少”。

加里·哈默演講

中國企業為何可以建立起“文化自信”?

加里·哈默爾曾經多次和張瑞敏論道管理學。兩人多次互相表達過對對方的認同。

2016年,加里·哈默爾接受《中歐商業評論》採訪時曾提到,海爾的改革重點越來越多地放在每一個員工要能夠直接接觸用戶或者回饋,並且要做出反應上。

很多組織當中,只有一小部分員工是直接面對使用者的,而海爾的大多數人都開始接觸用戶。第二個變化是在海爾小微系統裡面,小微企業可以從外部吸引風投,自由度非常高,我覺得這是新的東西。第三是我覺得海爾在建造與用戶、與創客合作,吸引全球資源共同協作的平臺,這對我來說也是新的發現。這三個發現是最重要的。

實際上,在國際舞臺上得到世界管理大師的認可,正在表明,中國企業正在形成管理的“文化自信”。

中國企業之所以會形成“文化自信”,原因在於中國商業環境的變革以及企業的成功實踐。

一、任何管理學都是建立在商業實踐成功的基礎上。

西方經典管理學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兩次工業革命中誕生了無數成功的製造業企業,這些企業的管理理念滋養了西方經典管理學,但是在如今的商業環境中,中國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製造業企業,顯然已經具備了挑戰歐美企業的實力,中國企業的管理理念,也應該到了總結的階段,海爾的“人單合一”僅僅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二、企業存在的目的不是在於管理,管理的目的不是為了建立一個看起來精緻完美的機器。

管理的目的是要推動企業的前進、用戶的滿意。也正如老話所說的,“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在中國的新管理經驗下,已經有海爾這類企業成功崛起,這說明中國管理理論同樣適合最新商業環境。

三、海爾這類企業的管理理念已經經歷了長期驗證,是實踐中好用、成功的管理,能夠激發企業內部的活躍度。

這種方式適合互聯網商業環境下的劇烈創新。英國“50大思想家”榜單網站今年10月刊就發了該網站聯合創始人斯圖爾特·克雷納題為《變革正在進行》的文章。文章稱海爾的模式已經發展出自己的特色,“人單合一”讓企業解構成一個自由的、富有創業精神的“蜘蛛網”。在一次巨大的變革中,大批中層管理人員有機會在公司內部成為自身業務的CEO。這催生了數百個小微企業。收入與個人生產的價值直接掛鉤。

從這幾個維度來看,張瑞敏的“文化自信”也是中國企業在新時代、新環境下的“理論自信”。

------------------------------------------------

作者:深幾度,微信號:852405518,微信公眾號“深幾度”,歡迎署名轉載。

作者系獨立撰稿人,鈦媒體、品途網2016年度十大作者,騰訊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自媒體。關注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網以及數碼家電的產業融合,文章在介面新聞、今日頭條、搜狐科技、騰訊、新浪、網易等30餘家平臺發佈。

世界戰略管理大師加里·哈默爾就曾對經典管理理論進行反思,在他看來,如今最有價值的人類能力——創造力,幾乎不可能被“管理”。雖然很多管理工具可以讓員工更順從、更勤奮,但卻不能讓員工更創新、更忠誠。

在他看來,韋伯的科層制善於集成各方面努力,卻不善於調動各方積極性,激勵人們努力進取。最後他得出的結論是,經典管理理論在當今商業環境下,“管理太多,領導太少”。

加里·哈默演講

中國企業為何可以建立起“文化自信”?

加里·哈默爾曾經多次和張瑞敏論道管理學。兩人多次互相表達過對對方的認同。

2016年,加里·哈默爾接受《中歐商業評論》採訪時曾提到,海爾的改革重點越來越多地放在每一個員工要能夠直接接觸用戶或者回饋,並且要做出反應上。

很多組織當中,只有一小部分員工是直接面對使用者的,而海爾的大多數人都開始接觸用戶。第二個變化是在海爾小微系統裡面,小微企業可以從外部吸引風投,自由度非常高,我覺得這是新的東西。第三是我覺得海爾在建造與用戶、與創客合作,吸引全球資源共同協作的平臺,這對我來說也是新的發現。這三個發現是最重要的。

實際上,在國際舞臺上得到世界管理大師的認可,正在表明,中國企業正在形成管理的“文化自信”。

中國企業之所以會形成“文化自信”,原因在於中國商業環境的變革以及企業的成功實踐。

一、任何管理學都是建立在商業實踐成功的基礎上。

西方經典管理學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兩次工業革命中誕生了無數成功的製造業企業,這些企業的管理理念滋養了西方經典管理學,但是在如今的商業環境中,中國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製造業企業,顯然已經具備了挑戰歐美企業的實力,中國企業的管理理念,也應該到了總結的階段,海爾的“人單合一”僅僅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二、企業存在的目的不是在於管理,管理的目的不是為了建立一個看起來精緻完美的機器。

管理的目的是要推動企業的前進、用戶的滿意。也正如老話所說的,“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在中國的新管理經驗下,已經有海爾這類企業成功崛起,這說明中國管理理論同樣適合最新商業環境。

三、海爾這類企業的管理理念已經經歷了長期驗證,是實踐中好用、成功的管理,能夠激發企業內部的活躍度。

這種方式適合互聯網商業環境下的劇烈創新。英國“50大思想家”榜單網站今年10月刊就發了該網站聯合創始人斯圖爾特·克雷納題為《變革正在進行》的文章。文章稱海爾的模式已經發展出自己的特色,“人單合一”讓企業解構成一個自由的、富有創業精神的“蜘蛛網”。在一次巨大的變革中,大批中層管理人員有機會在公司內部成為自身業務的CEO。這催生了數百個小微企業。收入與個人生產的價值直接掛鉤。

從這幾個維度來看,張瑞敏的“文化自信”也是中國企業在新時代、新環境下的“理論自信”。

------------------------------------------------

作者:深幾度,微信號:852405518,微信公眾號“深幾度”,歡迎署名轉載。

作者系獨立撰稿人,鈦媒體、品途網2016年度十大作者,騰訊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自媒體。關注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網以及數碼家電的產業融合,文章在介面新聞、今日頭條、搜狐科技、騰訊、新浪、網易等30餘家平臺發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