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年輕班主任如何快速進入角色

年輕班主任是班主任隊伍中最充滿朝氣、最富有工作熱情的群體。 他們往往躊躇滿志, 卻又感到迷茫困惑。 教育是一項複雜而精細的的工作, 太多事件和問題對年輕教師來說都是陌生的, 靠書本上學習到的教育學知識無法順利解決。 這時候, 老教師的經驗分享和同齡教師的心得交流就是最珍貴的寶庫。 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年輕的班主任怎樣把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吧!

年輕班主任如何快速進入角色

文/呂煒

人們說世界上有兩種職業不容有失, 一是醫生, 一是老師。 在老師隊伍中班主任又是責任最重的,

一年多的班主任工作, 千頭萬緒, 給我的感覺是如果用兩個字來說是“繁雜”, 用一個字來說, 叫“煩”, 用另一個字來代替, 叫“累”。 每一年都會有很多的新老師走上班主任崗位, 成為一個新班主任既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 又代表著學校的未來, 能夠成為一個新班主任可以說是學校給你下的賭注, 而這個賭注是只許成功的。 那麼新的班主任們, 我們不妨從這些開始。

一、擺正位置——多學

剛剛走進班主任的隊伍, 年輕教師一般都是躊躇滿志, 甚至在接觸學生之前在心中就勾畫出未來的美好畫面, 然而, 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 裡面一定會包含著種種的不適應, 所以, 我們一定得先擺正位置, 看到自己的不足, 在工作中虛心的學習來充實自己!

愚以為, 班主任首先是科任教師, 其次才是班主任。 俗話說:打鐵先要自身硬, 作為班主任如要得到全體學生的理解、信任、欽佩和愛戴, 首先必須注重廣學博覽, 不斷加強教學業務的學習和基本功的訓練, 滿足學生各種求知欲望, 成為一名出色的任課教師, 這一點至關重要。 因為我們與學生最初的接觸是在課堂上, 學生評判我們的第一個角度就是你的課上的怎麼樣, 如果你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 有優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 你的課上得很棒, 學生不但會信任你、欽佩你、崇拜你, 同時也會理解和信任你對他的教育。 所以, 作為年輕的班主任, 刻苦鑽研教學業務, 認真探索教學方法, 靈活運用教學原則,

細心傳授學習方法, 努力提高教學品質是必過的第一關。 我們只有把握好每一節課, 利用好每一分鐘, 調動好每一個人, 才能達到教為不教, 學有所成的目的。

而作為班主任的角色出現時, 我們的角色定位則應該是學生學習上的指導者和心理上的諮詢者。 但是作為一個初次帶班的新手, 我們是在摸索中前進的, 而那些有經驗的老班主任則成了帶領我們少走彎路的領航者。 任何一個老班主任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他可以來自你身邊的同事, 也可以是網路上、書籍中先進班主任的經驗之談等等, 關鍵是看你願不願意學、善不善於學。 我認為學習別人經驗的真正好方法不是直接去問怎麼當好班主任, 因為這就相當於學生問你該怎麼讀書一樣難以回答。

我個人的做法是處處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善於從平時的交談中吸取精華。 當辦公室的同事一起閒聊時, 包括班主任和科任教師, 我們談的最多得還是我們的學生, 很多話中都包含著管班的理念和處理學生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你要善於抓住, 並及時總結;其次要注意聆聽學生的心聲, 不管是不是自己班級的學生, 上了將近十年的學, 他們對以往他們敬佩的班主任都是印象深刻的, 在聊天的時候, 可以在這個方面展開話題, 讓他們暢所欲言, 聆聽的過程中將適合我們自己的東西記下來, 在工作中加以應用, 這樣也可以學到很多一般情況下學不到的真正的東西。

只有在實踐中學的東西多了, 我們才能把班上的交易處理得有條不紊。

二、抓住時機——多做

新的班主任在班級的很多工作中可能會顯得笨拙, 我們擁有的是熱情和活力, 但缺乏的是經驗, 很多事情不知道從何做起, 結果常常不盡如意。 這個時候, 我們年輕的班主任就要做到“三勤”:即腳勤、嘴勤、眼勤, 落實到位就要死盯並且盯死, 因為我們沒有老班主任們對事情豐富的預見性, 過分相信學生就會在很多問題上造成隱患。

腳勤和眼勤就是要常去教室和宿舍去看看和轉轉, 觀察同學們的情況, 時間不光包括上課與自習, 還應該包括他們的休息時間和他們的活動期間, 並用親切的目光逐一觀察學生眼、嘴、額的動作來瞭解他們新一天內心情緒的變化。 在工作中,我們會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如:為什麼有的學生這幾天神色恍惚?為什麼今天他憂心忡忡、雙眉緊鎖?為什麼她近來上課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為什麼有的學生成績突然下降?這些重要的資訊,班主任只有做一個有心人才會發覺,才能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及時開展溝通和引導,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時時刻刻就在他們身邊,給他們以無形的約束和鼓勵。

“嘴勤”就是要班主任多和不同的物件聊天:第一種對象是學生,利用各種機會和他們溝通,在考試前和考試後,這是及時瞭解學生思想動態和行動表現的關鍵時期,也是我最忙的時期,只要有時間,我會每天堅持找同學談心、鼓勵,解決他們的困惑;第二種對象是科任教師,從各科老師那裡,瞭解學生方方面面的情況,掌握學生的新變化,及時聽取各科老師的意見和建議,調整你的近期工作重點;第三種物件是學生家長,通過電話,瞭解回饋學生在家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取得家長對工作的配合,找到幫助學生進步的最有效途徑。

在剛接手一個新的班集體,習慣還未養成時,班主任的跟班督促檢查是非常關鍵的,開頭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以後的管理就輕鬆自如了。今年的高二4班我就吸取了去年補習班的教訓,在紀律上採取“先專政後民主”“先嚴後寬,寬嚴並用”的原則,抓准學生畏懼新老師的心理,在各方面要求都很嚴格,花大力氣嚴抓遲到、課堂紀律和衛生等工作。每天上午和晚自習前準時站在教室門口,查看學生上學情況;上課期間,隨時去走廊巡查,看看是否有學生說話和睡覺情況,一旦發現有違反紀律的學生,一定嚴肅批評、嚴厲處罰。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前面的辛苦是為了我們後面的不辛苦。我認為新的班主任都要走過這樣一段辛苦的歲月,一步一個腳印,雖不能做到事必躬親,但必須做到事必過問,扎實實施。

三、關愛學生——多溝通

年輕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對學生“愛”與“嚴”的尺度,不是對學生愛得太過份,愛得太隨便,失去師之尊嚴,就是束得太緊,管得太死,以致學生“談師色變”。怎樣把握好對學生恰當的“愛”和適度的“嚴”,做到愛中有嚴、嚴中滲愛,是我們年輕班主任值得研究的問題。做教師的都願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學生打成一片,有一種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親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 我認為,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最好能保持亦師亦友的關係。當然這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讓學生既覺得你很親近又不會對你肆無忌憚的,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以真摯的情感和愛心去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心,讓他們自覺愉快地接受你的教導。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面對整個集體時,強調的應該是一個教師的身份,而在與學生個人相處時不妨放輕鬆點兒,適當地投學生所好,與學生談論他們感興趣的人和事,與學生尋找共同語言,該說的時候說,該笑的時候笑,消除師生之間的距離。

學生在家有父母,在校靠老師。老師有時不妨充當一下家長的角色:比如,學生鞋帶散了,提醒他系一下,別摔跤了;天冷了,要提醒學生多穿衣服;天熱了,要提醒學生多喝水;頭髮長了,要提醒學生剃一剃;生病了,及時詢問情況,為他們買藥送醫;學生放假出去玩提醒他們注意交通安全等。通過這些小事情來聯絡跟學生之間的感情,讓學生從內心感到老師是在真心關心他、愛護他,慢慢地把你當成一個可以親近、可以信賴的人,自然就會支持老師的工作,讓他們心甘情願的聽你的話。

四、調整心態——多反省

誰都會做錯事,班主任也不例外。尤其是我們這些血氣方剛、容易衝動的新班主任,有時候會為了一些事把某個學生或者整個班級痛駡一頓,還氣得自己渾身發抖,心情不爽。其實這樣是不值得的。學生固然錯了,但任何時候都要儘量做到不要放開喉嚨大罵一頓,因為這樣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甚至可能激化師生矛盾。如果出現了這種現象,自己就一定要在事後放鬆心態,反省自己,想想是不是還有其他辦法可行,是不是真的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避免出現對學生失去信心,厭煩的消極情緒狀態。其實靜下心來想班級裡面存在問題是必然的,當問題出來的時候,我們應該冷靜地處理問題,用我們的智慧啟迪學生,讓他們吃一塹,長一智,以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但做到這一點有一個前提:必須要有一顆平常心。

一旦有了一顆平常心,我們會更多地看到學生的優點,而不是缺點。

一旦有了一顆平常心,我們對學生更多的是理解,而不是埋怨。

一旦有了一顆平常心,我們的班級就會多了愉快,少了悲哀。

一旦有了一顆平常心,我們自己是幸福的,我們的學生也是幸運的。

在工作中,我們會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如:為什麼有的學生這幾天神色恍惚?為什麼今天他憂心忡忡、雙眉緊鎖?為什麼她近來上課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為什麼有的學生成績突然下降?這些重要的資訊,班主任只有做一個有心人才會發覺,才能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及時開展溝通和引導,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時時刻刻就在他們身邊,給他們以無形的約束和鼓勵。

“嘴勤”就是要班主任多和不同的物件聊天:第一種對象是學生,利用各種機會和他們溝通,在考試前和考試後,這是及時瞭解學生思想動態和行動表現的關鍵時期,也是我最忙的時期,只要有時間,我會每天堅持找同學談心、鼓勵,解決他們的困惑;第二種對象是科任教師,從各科老師那裡,瞭解學生方方面面的情況,掌握學生的新變化,及時聽取各科老師的意見和建議,調整你的近期工作重點;第三種物件是學生家長,通過電話,瞭解回饋學生在家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取得家長對工作的配合,找到幫助學生進步的最有效途徑。

在剛接手一個新的班集體,習慣還未養成時,班主任的跟班督促檢查是非常關鍵的,開頭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以後的管理就輕鬆自如了。今年的高二4班我就吸取了去年補習班的教訓,在紀律上採取“先專政後民主”“先嚴後寬,寬嚴並用”的原則,抓准學生畏懼新老師的心理,在各方面要求都很嚴格,花大力氣嚴抓遲到、課堂紀律和衛生等工作。每天上午和晚自習前準時站在教室門口,查看學生上學情況;上課期間,隨時去走廊巡查,看看是否有學生說話和睡覺情況,一旦發現有違反紀律的學生,一定嚴肅批評、嚴厲處罰。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前面的辛苦是為了我們後面的不辛苦。我認為新的班主任都要走過這樣一段辛苦的歲月,一步一個腳印,雖不能做到事必躬親,但必須做到事必過問,扎實實施。

三、關愛學生——多溝通

年輕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對學生“愛”與“嚴”的尺度,不是對學生愛得太過份,愛得太隨便,失去師之尊嚴,就是束得太緊,管得太死,以致學生“談師色變”。怎樣把握好對學生恰當的“愛”和適度的“嚴”,做到愛中有嚴、嚴中滲愛,是我們年輕班主任值得研究的問題。做教師的都願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學生打成一片,有一種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親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 我認為,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最好能保持亦師亦友的關係。當然這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讓學生既覺得你很親近又不會對你肆無忌憚的,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以真摯的情感和愛心去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心,讓他們自覺愉快地接受你的教導。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面對整個集體時,強調的應該是一個教師的身份,而在與學生個人相處時不妨放輕鬆點兒,適當地投學生所好,與學生談論他們感興趣的人和事,與學生尋找共同語言,該說的時候說,該笑的時候笑,消除師生之間的距離。

學生在家有父母,在校靠老師。老師有時不妨充當一下家長的角色:比如,學生鞋帶散了,提醒他系一下,別摔跤了;天冷了,要提醒學生多穿衣服;天熱了,要提醒學生多喝水;頭髮長了,要提醒學生剃一剃;生病了,及時詢問情況,為他們買藥送醫;學生放假出去玩提醒他們注意交通安全等。通過這些小事情來聯絡跟學生之間的感情,讓學生從內心感到老師是在真心關心他、愛護他,慢慢地把你當成一個可以親近、可以信賴的人,自然就會支持老師的工作,讓他們心甘情願的聽你的話。

四、調整心態——多反省

誰都會做錯事,班主任也不例外。尤其是我們這些血氣方剛、容易衝動的新班主任,有時候會為了一些事把某個學生或者整個班級痛駡一頓,還氣得自己渾身發抖,心情不爽。其實這樣是不值得的。學生固然錯了,但任何時候都要儘量做到不要放開喉嚨大罵一頓,因為這樣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甚至可能激化師生矛盾。如果出現了這種現象,自己就一定要在事後放鬆心態,反省自己,想想是不是還有其他辦法可行,是不是真的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避免出現對學生失去信心,厭煩的消極情緒狀態。其實靜下心來想班級裡面存在問題是必然的,當問題出來的時候,我們應該冷靜地處理問題,用我們的智慧啟迪學生,讓他們吃一塹,長一智,以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但做到這一點有一個前提:必須要有一顆平常心。

一旦有了一顆平常心,我們會更多地看到學生的優點,而不是缺點。

一旦有了一顆平常心,我們對學生更多的是理解,而不是埋怨。

一旦有了一顆平常心,我們的班級就會多了愉快,少了悲哀。

一旦有了一顆平常心,我們自己是幸福的,我們的學生也是幸運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