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漸凍人(運動神經元病)真的是無藥可救嗎,一點希望也沒有?

近年來, 網上有很多傳言, 說:“運動神經元病無藥可救, 再怎麼治療都是沒效果, 還浪費錢財”。

針對這樣的傳言, 其實小編我並不完全認可, 首先先來說說什麼是運動神經元病, 運動神經元病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選擇性侵犯脊髓前角細胞、腦幹運動神經元、皮層錐體細胞及錐體束的慢性進行性神經變性疾病。

目前認為造成運動神經元發病有三大誘因

金屬元素:運動神經元損傷的發病與某些金屬元素缺乏和某些金屬中毒有關。

病毒感染與免疫:病毒感染與免疫也是運動神經元損傷的病因之一,

有的認為運動神經元損傷是一種中毒性疾病, 也有的認為可能損傷脊髓, 引起運動神經元疾病, 在患者身上測定的免疫功能發現免疫複合物形成, 免疫球蛋白升高。

遺傳因素:運動神經元損傷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 有的學者統計5%-10%的病例有家族遺傳傾向, 所以認為有遺傳因素。

所以早瞭解運動神經元損傷發病的誘因, 就能幫助我們從根做好對疾病的預防工作, 減少疾病的侵害早發現早控制早治療。

那麼運動神經元有哪些最常見的症狀

上運動神經元型:表現為肢體無力、發緊、動作不靈。 症狀先從雙下肢開始, 以後波及雙上肢, 且以下肢為重。 肢體力弱, 肌張力增高, 步履困難, 呈痙攣性剪刀步態, 腱反射亢進,

病理反射陽性。 若病變累及雙側皮質腦幹, 則出現假性球麻痹症狀, 表現發音清、吞咽障礙, 下頜反射亢進等。 本症臨床上較少見, 多在成年後起病, 一般進展甚為緩慢。

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型:通常以手肌無力、萎縮為首發症狀, 一般從一側開始以後再波及對側, 隨病程發展出現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損害症狀, 稱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病程晚期, 全身肌肉消瘦萎縮, 以致抬頭不能, 呼吸困難, 臥床不起。 本病多在40~60歲間發病, 約5~10%有家族遺傳史, 病程進展快慢不一。

下運動神經元型:多於30歲左右發病。 通常以手部小肌肉無力和肌肉逐漸萎縮起病, 可波及一側或雙側, 或從一側開始以後再波及對側。 因大小魚際肌萎縮而手掌平坦,

骨間肌等萎縮而呈爪狀手。 肌萎縮向上擴延, 逐漸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帶。 肌束顫動常見, 可局限於某些肌群或廣泛存在, 用手拍打, 較易誘現。 少數肌萎縮從下肢的脛前肌和腓骨肌或從頸部的伸肌開始, 個別也可從上下肢的近端肌肉開始。

病案舉例

王飛(化名), 男, 43歲, 個體老闆, 2016年8月13日就診。 患者四肢乏力、肌肉萎縮進行性加重8月餘。 診見:四肢乏力, 雙上肢肌肉萎縮, 雙下肢僵硬, 面色晦暗, 神疲納呆, 陽萎, 便溏, 舌淡、苔白膩, 脈沉細。 檢查見雙手大小魚際肌、骨間肌及前臂、上臂、肩胛帶肌群均萎縮, 雙上肢肌力Ⅱ級, 肌張力下降, 雙下肢肌力Ⅱ~Ⅲ級, 肌張力增高。 四肢肌腱反射亢進, 巴彬氏征陽性。 肌電圖提示:神經源性損害。 西醫診斷: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中醫診斷:痿證(脾腎陽虛型)。 治宜溫補脾腎。 五龍榮肌東加減。 處方:黃芪45g, 高麗參、熟附子、肉桂、鎖陽各10 g, 白術12 g, 茯苓、鹿角膠(烊)、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補骨脂各15g, 炙甘草10 g天龍、地龍、山茱萸、煆牡蠣、當歸、炮山甲等。 。 每天1劑, 水煎服。 治療3個月, 諸症顯著改善, 四肢較前明顯有力, 肌圍增粗, 四肢肌力Ⅳ級, 療效顯著, 隨訪1年病情穩定。

在治療本病上, 首先早確診, 早控制, 對患者本人是非常有利的, 治療要多途徑, 尋求專業有效的治療方式, 不要放棄, 正確面對, 給患者帶來一個正能量愉快的心情很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