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新疆鳥友在帕米爾高原發現白頭硬尾鴨

白頭硬尾鴨。 由陳麗提供。

天山網訊今年夏天, 烏魯木齊志願者們為保護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白鳥湖濕地的白頭硬尾鴨操碎了心。 近日, 喀什鳥友陳麗在帕米爾高原海拔3100米的金草灘濕地拍攝到一隻白頭硬尾鴨。

“白頭硬尾鴨是我11月29日早晨在塔什庫爾幹縣石頭城附近金草灘濕地拍攝到的, 我們一下車, 十幾隻鳥被驚動後撲棱棱飛走了, 我剛趴下, 拿起相機, 看到一隻鴨子闖進了鏡頭。 ”12月8日, 陳麗向記者說起當天拍到白頭硬尾鴨的經過, “不一會, 它也飛走了。 ”

陳麗說, 通過照片, 她發現這只鴨子的尾巴是翹著的,

這可不是一般的鴨子, 因為是逆光, 一時無法判斷。 後來把照片發到新疆觀鳥會群裡, 經過多位資深鳥友和專家進一步確認為這是一隻白頭硬尾鴨。

當天陳麗陪另一位鳥友去石頭城拍另一種鳥——西藏毛嘴沙雞, 卻有幸拍攝到了白頭硬尾鴨。 2015年春節大年初三, 她在烏恰縣烏魯克恰齊鄉的一片野生沙棘林裡拍攝到西山紅腰朱雀。 今年經國內外觀鳥專家確認為中國鳥類新紀錄。

據濕地國際組織最新統計, 白頭硬尾鴨全球數量為8000~13000只, 1996年被列入世界及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名錄, 屬全球性瀕危動物。

白頭硬尾鴨的主要繁殖地為黑海、地中海等地區, 在中國繁殖地主要分佈在烏魯木齊白鳥湖濕地和奎屯一處濕地。

每年4月開始, 白頭硬尾鴨遷徙到白鳥湖來繁殖, 2007年該物種在白鳥湖的數量最多時曾達到45只。 近年來, 由於白鳥湖濕地明顯萎縮, 且發生過盜撿蛋等干擾破壞行為, 導致白頭硬尾鴨棲息地喪失、種群數量快速下降。 今年在白鳥湖飛落棲息的白頭硬尾鴨只有8只, 其中1只被人用彈珠打死。

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表示, 這是帕米爾高原第一次發現白頭硬尾鴨, 白頭硬尾鴨的發現大多在北疆, 艾比湖濕地、奎屯、哈密、塔城均有過發現記錄, 此外在博斯騰湖、喀什的平原水庫也有過發現的記錄, 遷徙季節在塔里木河上游的水庫也發現過。

“白頭硬尾鴨是繁殖遷徙鳥, 不在新疆越冬, 但此前遷徙季在塔里木河上游發現過,

這次又在帕米爾高原發現, 會不會是這裡有遷徙路線, 亦或是留下來越冬, 都有待進一步考證。 ”苟軍說, 今年奎屯濕地的水位較低不利於繁殖, 白鳥湖因為環境變化和受到人為干擾, 白頭硬尾鴨沒有繁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