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不用去遠方,西界村就是最好的地方”—虢正貴與村民夜話脫貧路

黨的十九大代表、張家界市委書記虢正貴(左七)與西界村村民座談

邵穎攝/光明圖片

【代表在基層】

“心裡一直牽掛著大家, 這次來就是想聽聽大家有什麼想法, 有什麼思路。 ”晚上8點50分, 在湖南省桑植縣澧源鎮西界村, 黨的十九大代表、張家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虢正貴和10多名當地村民, 圍著通紅的火盆座談。 西界村是虢正貴的扶貧聯繫點, 面對火光中一張張熟悉的面孔, 他坦誠說出此行初衷。

10月31日, 虢正貴從北京返回張家界, 在向全市領導幹部傳達黨的十九大精神後, 第一站就來到西界村,

他要及時把十九大報告帶到田間地頭。

虢正貴說:“西界村人的幸福生活最終還要靠西界村人。 我們要打開思路, 站得更高一點, 主動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 從中找出路子, 很多平常想不到、不知道怎麼做的事情, 都能從報告中找到答案。 ”

72歲的蒲宏喜曾在西界村當了20年村支書, 對於自己還是個貧困戶有些愧疚, 他說:“咱們村就在縣城邊, 山上蔬菜一直很出名, 我認為首先要想好靠這一大片山能做什麼。 ”

“關鍵是先要做好規劃, 如何規劃得由專家和鄉親們說了算。 ”虢正貴建議說, 可以提升規劃格局, 跳出西界村, 將西界村納入桑植縣城總體規劃, 請來優秀團隊規劃好、設計好。

“西界村有5萬多畝山, 可在山上種植獼猴桃、黃桃,

走一條產業路子。 ”樊哲文是村裡養蜂技術員, 有些靦腆地說。

“還可以種蔬菜, 縣城就在山腳下, ”41歲的鐘家財馬上附和, 他是村裡貧困戶, 建議蔬菜種植要形成規模, 不能這裡搞一點, 那裡搞一點。

“還可以做觀光休閒農業, 既保證生態文明, 還可致富。 ”西界村村民陳旭輝上一次聽虢正貴書記講話時就深有感觸, 這次他把心裡盤桓許久的想法和盤托出:“可以想辦法讓土地流轉起來, 一些村民可出租土地, 在家務工。 ”

“這些想法都很好, 產業發展可以是‘企業+基地+農戶’的路子, 這樣既讓老百姓賺到錢, 又能把人留下來。 其實不用去遠方, 西界村就是最好的地方。 ”虢正貴說。

冬夜的西界村, 屋外寒氣襲人, 氣溫直逼零度, 屋內卻暖意融融,

笑聲不絕, 掌聲不斷。 夜話一直延續到晚上十點半, 夜色中, 山路彎彎, 虢書記一行人依依不捨離開西界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