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如何讓餐飲成為旅遊吸引核?

餐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業形態, 形式多樣且富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在旅遊景區中, 餐飲雖然是必備的產品形態, 但仍處於次要角色, 用於解決遊客基本就餐需求。

隨著消費升級, “吃貨”一族的誕生, “逛吃”成為主要的生活節奏, 餐飲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漸凸顯:成為日常休閒的一部分、朋友間溝通情感的媒介, 餐前拍照已然成為一種就餐儀式。 互聯網時代的網紅經濟, 更是讓餐飲這個有地域特色、功能需求的商業形態具備了成為旅遊吸引核的可能。

旅遊吸引核的構成因素

1、顏值。

這是個看臉的時代。 走紅網路的奶茶妹妹、浪漫情調的小店環境, 精緻絕美的甜品就足夠朋友圈走一波, 帶動大量群眾的目光。

3、熱點。 蹭話題熱度, 從而提高曝光率, 吸引消費者關注。

4、內容, 噱頭。 如papi醬的神吐槽、日本會上錯菜的餐廳, 豬圈改民宿的新鮮。

5、場景。 迪士尼的夢幻, 影院餐廳邊看大片邊吃飯的代入感。

6、情懷。 勾起受眾強烈的情感共鳴以實現情感轉移。 如《戰狼Ⅱ》的愛國情懷, 追求本質的創業情懷, 為了美好的生活情懷等。

7、標籤。 米其林星級餐廳代表被鑒定的的頂級美食、小資時尚的星巴克等。

成因品質越高, 所占成因越多, 其吸引力效應就越大, 但是並不意味著因此就足以成為旅遊景區的吸引核。

“喜茶”, 奶茶界的網紅之一。

一度風靡朋友圈, 排隊需要3個小時, 每天賣出近4000杯, 甚至還有黃牛助陣。

喜茶的吸引因

顏值:黑金主題店、粉紅主題店, UFO店

內容:首創芝士茶、外帶包裝的小心思, 排隊難買的噱頭

大咖:各界大V大號行銷下的明星流量推動, 和杜蕾斯等IP的聯合

喜茶在餐飲界風聲水起, 賺足了眼球, 餐飲網紅當仁不讓, 話題、流量一樣不少。 但是如果放在旅遊景區中, 還不足以成為旅遊吸引核, 不足以成為讓遊客跨區域選擇的動因, 量級不夠。 如何才能夠讓餐飲真正的變成旅遊區裡的流量擔當?具備吸引因的餐飲究竟還缺什麼?

一、提升量級, 形成量變。

旅遊是體驗經濟, 與遊客的時間與經濟成本的付出相比一定是等值或超值的。 當餐飲的聚集能夠形成城市的味道,

成為所在區域的風味、文化體驗, 才會具備吸引核的能力。

南京夫子廟美食街, 不僅是由於夫子廟的歷史文化傳承, 而是在繼承傳統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形成了以“秦淮八絕”為代表的眾多秦淮風味小吃, 形成了量變。

陝西袁家村, 由關中風味小吃聚集而形成的關中印象體驗地, 每一家小店都是特色, 都有故事, 年收入卻超過兵馬俑

二、突破固有, 形成質變

突破餐飲的功能局限, 疊加以外的要素, 使之成為一個景點, 變成難得的遊覽體驗。 或者增項象徵感, 強化其標籤價值, 能夠為遊客自身加持。

如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上海餐廳, 全球第一家感官餐廳, 味美景美自不必說, 其集多媒體效果的感官用餐體驗, 讓每天只接受10位客人的餐廳變得更加獨特。

強化級別、強化體驗、強化用餐者身份, 儼然是一個神秘的景點。

空中餐廳, 由一台120噸巨型起重機吊在50米高空。 雙腳懸空地享受美景與饕餮盛宴。

旅遊的核心是吸引, 而僅僅依靠景點、資源、娛樂專案吸引已經不能適應遊客日益增長的體驗需求, 餐飲、民宿、衍生品等等這些原來景區中配套屬性的商業形態, 只要策劃得當, 都能夠成為旅遊吸引核, 具備引流效應, 促進景區的長遠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