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京建設必須同環境配合,發展新的保護舊的永遠保持美麗健康

編者按:這是曠世才女林徽因在五十年代初與其夫梁思成合寫的作品, 文中充溢著對北京城的熱愛, 對它在規劃和建築中的合理性更是竭盡讚歎之意, 這在今天的城市規劃中仍有積極參考價值。 文末關於城牆的利用和改建的話, 尤其令人感慨, 因為那些城牆後來基本上都拆除了, 如真能按作者的願望去做, 今天的北京一定會更加美麗。

祖先選擇的位址

北京在位置上是一個傑出的選擇。 它在華北平原的最北頭;處於兩條約略平行的河流的中間, 它的西面和北面是一個弧線的山脈圍抱著,

東面南面則展開向著大平原。 它為什麼坐落在這個地點是有充足的地理條件的。

北京的高度約為海拔五十米, 地學家所研究的資料告訴我們, 在它的東南面比它低下的地區, 四五千年前還都是低窪的湖沼地帶。 所以歷史家可以推測, 由中國古代的文化中心的“中原”向北發展, 勢必沿著太行山麓這條五十米等高線的地帶走。 因為這一條路要跨渡許多河流, 每次便必須在每條河流的適當的渡口上來往。 當我們的祖先到達永定河的右岸時, 經驗使他們找到那一帶最好的渡口。 這地點正是我們現在的盧溝橋所在。 渡過了這個渡口之後, 正北有一支西山山脈向東伸出, 擋住去路, 往東走了十余公里這支山脈才消失到一片平原裡。

所以就在這裡, 西倚山麓, 東向平原, 一個農業的民族建立了一個最有利於發展的聚落, 當然是適當而合理的。 北京的位置就這樣產生了。 北京是河北平原旱路北行的終點, 又是通向“塞外”高原的起點。

近千年的四次改建

一個城是不斷的隨著政治經濟的變動而發展著改變著的, 北京當然也非例外。 但是在過去一千年中間, 北京曾經有過四次大規模的發展, 對這些變動有個簡單認識, 對於北京城的佈局形勢便更覺得親切。 現在北京最早的基礎是唐朝的幽州城, 九三七年, 北方民族的遼勢力漸大, 五代的石晉割了燕雲等十六州給遼, 遼人並不曾改動唐的幽州城, 只加以修整, 將它“升為南京”。 這時的北京開始成為邊疆上一個相當區域的政治中心了。

到了更北方的民族金人的侵入時, 先滅遼, 又攻敗北宋, 將宋的勢力壓縮到江南地區, 自己便承襲遼的“南京”, 以它為首都, 模仿北宋汴梁的形制, 按圖興修。 金朝在北京曾不斷地營建, 規模宏大, 最重要的還有當時的離宮, 今天的中海北海。 遼以後, 金在舊城基礎上擴充, 便是北京第一次的大改建, 但它的東面城牆還在現在的琉璃廠以西。

一二一五年元人破中都, 一二六○年以後, 元世祖忽必烈數次到金故中都, 都沒有進城而駐驛在離宮瓊華島上的宮殿裡。 這地方便成了今天北京的胚胎, 因為到了一二六七年元代開始建城的時候, 就以這離宮為核心建造了新首都。 元大都的皇宮是圍繞北海和中海而佈置的,

元代的北京城便圍繞著這皇宮成一正方形。 這樣, 北京的位置由原來的地址向東北遷移了很多。 這一次新址發展的主要存在基礎不僅是有天然湖沼的離宮和它優良的水源, 還有極好的糧運的水道。 什刹海曾是航運的終點, 成了重要的市中心。 元時建的尚是土城, 街道引直, 部署井然。 當時分全市為五十坊, 鼓勵官吏人民從舊城遷來。 這便是遼以後北京第二次的大改建。 它的中心宮城基本上就是今天北京的故宮與北海中海。

一三六八年明太祖朱元璋滅了元朝, 次年就“縮城北五裡”, 築了今天所見的北面城牆——元的北城內位址多曠廢無用, 所以索性縮短五裡了。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

因衙署不足, 又沒有地址興修, 一四一九年便將南面城牆向南展拓, 由長安街線上移到現在的位置。 南北兩牆改建的工程使整個北京城約略向南移動四分之一, 最重要的是因不滿城中南北中軸線為什刹海所切斷, 將宮城中線向東移了約一百五十米, 正陽門、鐘鼓樓也隨著東移, 以取得由正陽門到鼓樓鐘樓中軸線的貫通, 同時又以景山橫亙在皇宮北面如一道屏風。 這個變動使景山中峰上的亭子成了全城南北的中心, 替代了元朝的鼓樓的地位。 這五十年間陸續完成的三次大工程便是北京在遼以後的第三次改建。 這時的北京城就是今天北京的內城了。

在明中葉以後, 東北的軍事威脅逐漸強大, 所以要在城的四面再築一圈外城。 原擬在北面利用元舊城,所以就決定內外城的距離照著原來北面所縮的五裡。這時正陽門外已非常繁榮,西邊宣武門外是金中都東門內外的熱鬧區域,東邊崇文門外這時受航運終點的影響,工商業也發展起來。所以工程由南面開始,先築南城。開工之後,發現費用太大,尤其是城牆由明代起始改用磚,較過去土牆所費更大,所以就改變計畫,僅築南城一面了。外城東西僅比內城寬出六七百米,便折而向北,止於內城西南東南兩角上,即今西便門,東便門之處。這是在唐幽州基礎上遼以後北京第四次的大改建。

由那四次的大改建,我們認識到一個事實,就是城牆的存在也並不能阻礙城區某部分一定的發展,也不能防止某部分的衰落。全城各部分是隨著政治,軍事,經濟的需要而有所興廢。北京過去在體形的發展上,沒有被它的城牆限制過它必要的展拓和所展拓的方向,就是一個明證。

水源;全城的生命線

從元建大都以來,北京城就有了一個水源問題,不斷地需要完滿解決。在有鐵路以前,北京與南方的糧運完全靠運河。由北京到通州之間的通惠河一段,順著西高東低的地勢,須靠由西北來的水源。這水源還須供給什刹海,三海和護城河,否則它們立即枯竭,反成醞育病疫的水窪。水源可以說是北京的生命線。

北京近郊的玉泉山的泉源雖然是“天下第一”,但水量到底有限;供給池沼和飲料雖足夠,但供給航運則不足了。遼金時代航運水道曾利用高梁河水,元初則大規模地重新計畫。起初曾經引永定河水東行,但因夏季山洪暴發,控制困難,不久即放棄。當時的河渠故道在現在西郊新區之北,至今仍可辨認。廢棄這條水道之後的計畫是另找泉源。於是便由昌平縣神山泉引水南下,建造了一條的石渠,將水引到甕山泊(昆明湖)再由一道石渠東引入城,先到什刹海,再流到通惠河。這兩條石渠在西北郊都有殘跡,城中由什刹海到二閘的南北河道就是現在南北河沿和禦河橋一帶。元時所引玉泉山的水是與由昌平南下經同昆明湖入城的水分流的。這條水名金水河,沿途嚴禁老百姓使用,專引入宮苑池沼,主要供皇室的飲水和栽花養魚之用。金水河由宮中流到護城河,然後同昆明湖什刹海那一股水匯流入通惠河。元朝對水源計畫之苦心,水道建設規模之大,後代都不能及。城內地下暗溝也是那時留下絕好的基礎,經明增設,到現在還是最可貴的下水道系統。

明朝先都南京,昌平水渠破壞失修,竟然廢掉不用。由昆明湖出來的水與由玉泉山出來的水也不兩河分流,事實上水源完全靠玉泉山的水。因此水量頓減,航運當然不能入城。到了清初建設時,曾作補救計畫,將西山碧雲寺、臥佛寺同香山的泉水都加入利用,引到昆明湖。這段水渠又破壞失修後,北京水量一直感到乾澀不足。

交通及街道系統

北京是華北平原到蒙古高原、熱河山地和東北的幾條大路的分岔點,所以在歷史上它一向是一個政洽、軍事重鎮。北京在元朝成為大都以後,因為運河的開鑿,以取得東南的糧食,才增加了另一條東面的南北交通線。一直到今天,北京與南方聯繫的兩條主要鐵路幹線都沿著這兩條歷史的舊路修築;而京包、京熱兩線也正築在我們祖先的足跡上。這是地理條件所決定的。

北京今天所存在的城內的街道系統,用現代都市計畫的原則來分析,是一個極其合理,完全適合現代化使用的系統。這是任何一個中世紀城市所沒有的。這個系統的主要特徵在大街與小巷,無論在位置上或大小上,都有明確的分別:大街大致分佈成幾層合乎現代所採用的“環道”;由“環道”明確的有四向伸出的“輻道”。結果主要的車輛自然會彙集在大街上流通,不致無故地去竄小胡同,胡同裡的住宅得到了寧靜。

所謂幾層的環道,雖然有多少尚待展寬或未完全打通的段落,但極易完成。這是現代都市計畫學家近年來才發現的新原則。歐美許多城市都在它們的彎曲雜亂或呆板單調的街道中努力計畫開闢成環道,以適應控制大量汽車流通的迫切需要。我們的北京卻可應用六百年前建立的規模,只須稍加展寬整理,便可成為最理想的街道系統。這的確是偉大的祖先留給我們的“餘蔭”。有許多人不滿北京的胡同,其實胡同的缺點不在其小,而在其泥濘和缺乏小型空場與樹木。但它們都是安靜的住宅區,在道路系統的分配上也是一種很優良的秩序。

北京是中國(可能是全世界)文物建築最多的城。要再指出的是:因為北京是一個先有計劃然後建造的城。它所特具的優點主要就在它那具有計劃性的城市的整體。就大多數的文物建築而論,也都不僅是單座的建築物,而往往是若干座合組而成的整體,為極可寶貴的藝術創造,故宮就是最顯著的一個例子。其他如壇廟、園苑、府第,無一不是整組的文物建築,有它全體上的價值。我們愛護文物建築,不僅應該愛護個別的一殿、一堂、一樓、一塔,而且必須愛護它的周圍整體和鄰近的環境。我們不能坐視,也不能忍受一座或一組壯麗的建築物遭受到各種各式直接或間接的破壞,使它們委曲在不調和的周圍裡,受到不應有的宰割。今後我們的建設,必須強調同環境配合,發展新的來保護舊的,這樣才能保存優良偉大的基礎,使北京城永遠保持著美麗、健康和年輕。

北京峋峙著許多壯觀的城樓角樓,站在上面俯瞰城郊,遠覽風景,可以供人娛心悅目,舒暢胸襟。現在前門箭樓早已恰當地作為文娛之用。在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中,又有人建議用崇文門、宣武門兩個城樓做陳列館,以後不但各城樓都可以同樣地利用,並且我們應該把城牆上面的全部面積整理出來,儘量使它發揮它所具有的特長。城牆上面面積寬敞,可以佈置花池,栽種花草,安設公園椅,每隔若干距離的敵臺上可建涼亭,供人遊息。由城牆或城樓上俯視護城河與郊外平原,遠望西山遠景或禁城宮殿,它將是世界上最特殊公園之一:一個全長達三十九點七五公里的立體環城公園!

原擬在北面利用元舊城,所以就決定內外城的距離照著原來北面所縮的五裡。這時正陽門外已非常繁榮,西邊宣武門外是金中都東門內外的熱鬧區域,東邊崇文門外這時受航運終點的影響,工商業也發展起來。所以工程由南面開始,先築南城。開工之後,發現費用太大,尤其是城牆由明代起始改用磚,較過去土牆所費更大,所以就改變計畫,僅築南城一面了。外城東西僅比內城寬出六七百米,便折而向北,止於內城西南東南兩角上,即今西便門,東便門之處。這是在唐幽州基礎上遼以後北京第四次的大改建。

由那四次的大改建,我們認識到一個事實,就是城牆的存在也並不能阻礙城區某部分一定的發展,也不能防止某部分的衰落。全城各部分是隨著政治,軍事,經濟的需要而有所興廢。北京過去在體形的發展上,沒有被它的城牆限制過它必要的展拓和所展拓的方向,就是一個明證。

水源;全城的生命線

從元建大都以來,北京城就有了一個水源問題,不斷地需要完滿解決。在有鐵路以前,北京與南方的糧運完全靠運河。由北京到通州之間的通惠河一段,順著西高東低的地勢,須靠由西北來的水源。這水源還須供給什刹海,三海和護城河,否則它們立即枯竭,反成醞育病疫的水窪。水源可以說是北京的生命線。

北京近郊的玉泉山的泉源雖然是“天下第一”,但水量到底有限;供給池沼和飲料雖足夠,但供給航運則不足了。遼金時代航運水道曾利用高梁河水,元初則大規模地重新計畫。起初曾經引永定河水東行,但因夏季山洪暴發,控制困難,不久即放棄。當時的河渠故道在現在西郊新區之北,至今仍可辨認。廢棄這條水道之後的計畫是另找泉源。於是便由昌平縣神山泉引水南下,建造了一條的石渠,將水引到甕山泊(昆明湖)再由一道石渠東引入城,先到什刹海,再流到通惠河。這兩條石渠在西北郊都有殘跡,城中由什刹海到二閘的南北河道就是現在南北河沿和禦河橋一帶。元時所引玉泉山的水是與由昌平南下經同昆明湖入城的水分流的。這條水名金水河,沿途嚴禁老百姓使用,專引入宮苑池沼,主要供皇室的飲水和栽花養魚之用。金水河由宮中流到護城河,然後同昆明湖什刹海那一股水匯流入通惠河。元朝對水源計畫之苦心,水道建設規模之大,後代都不能及。城內地下暗溝也是那時留下絕好的基礎,經明增設,到現在還是最可貴的下水道系統。

明朝先都南京,昌平水渠破壞失修,竟然廢掉不用。由昆明湖出來的水與由玉泉山出來的水也不兩河分流,事實上水源完全靠玉泉山的水。因此水量頓減,航運當然不能入城。到了清初建設時,曾作補救計畫,將西山碧雲寺、臥佛寺同香山的泉水都加入利用,引到昆明湖。這段水渠又破壞失修後,北京水量一直感到乾澀不足。

交通及街道系統

北京是華北平原到蒙古高原、熱河山地和東北的幾條大路的分岔點,所以在歷史上它一向是一個政洽、軍事重鎮。北京在元朝成為大都以後,因為運河的開鑿,以取得東南的糧食,才增加了另一條東面的南北交通線。一直到今天,北京與南方聯繫的兩條主要鐵路幹線都沿著這兩條歷史的舊路修築;而京包、京熱兩線也正築在我們祖先的足跡上。這是地理條件所決定的。

北京今天所存在的城內的街道系統,用現代都市計畫的原則來分析,是一個極其合理,完全適合現代化使用的系統。這是任何一個中世紀城市所沒有的。這個系統的主要特徵在大街與小巷,無論在位置上或大小上,都有明確的分別:大街大致分佈成幾層合乎現代所採用的“環道”;由“環道”明確的有四向伸出的“輻道”。結果主要的車輛自然會彙集在大街上流通,不致無故地去竄小胡同,胡同裡的住宅得到了寧靜。

所謂幾層的環道,雖然有多少尚待展寬或未完全打通的段落,但極易完成。這是現代都市計畫學家近年來才發現的新原則。歐美許多城市都在它們的彎曲雜亂或呆板單調的街道中努力計畫開闢成環道,以適應控制大量汽車流通的迫切需要。我們的北京卻可應用六百年前建立的規模,只須稍加展寬整理,便可成為最理想的街道系統。這的確是偉大的祖先留給我們的“餘蔭”。有許多人不滿北京的胡同,其實胡同的缺點不在其小,而在其泥濘和缺乏小型空場與樹木。但它們都是安靜的住宅區,在道路系統的分配上也是一種很優良的秩序。

北京是中國(可能是全世界)文物建築最多的城。要再指出的是:因為北京是一個先有計劃然後建造的城。它所特具的優點主要就在它那具有計劃性的城市的整體。就大多數的文物建築而論,也都不僅是單座的建築物,而往往是若干座合組而成的整體,為極可寶貴的藝術創造,故宮就是最顯著的一個例子。其他如壇廟、園苑、府第,無一不是整組的文物建築,有它全體上的價值。我們愛護文物建築,不僅應該愛護個別的一殿、一堂、一樓、一塔,而且必須愛護它的周圍整體和鄰近的環境。我們不能坐視,也不能忍受一座或一組壯麗的建築物遭受到各種各式直接或間接的破壞,使它們委曲在不調和的周圍裡,受到不應有的宰割。今後我們的建設,必須強調同環境配合,發展新的來保護舊的,這樣才能保存優良偉大的基礎,使北京城永遠保持著美麗、健康和年輕。

北京峋峙著許多壯觀的城樓角樓,站在上面俯瞰城郊,遠覽風景,可以供人娛心悅目,舒暢胸襟。現在前門箭樓早已恰當地作為文娛之用。在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中,又有人建議用崇文門、宣武門兩個城樓做陳列館,以後不但各城樓都可以同樣地利用,並且我們應該把城牆上面的全部面積整理出來,儘量使它發揮它所具有的特長。城牆上面面積寬敞,可以佈置花池,栽種花草,安設公園椅,每隔若干距離的敵臺上可建涼亭,供人遊息。由城牆或城樓上俯視護城河與郊外平原,遠望西山遠景或禁城宮殿,它將是世界上最特殊公園之一:一個全長達三十九點七五公里的立體環城公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