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國美進軍十萬億新賽道的泡沫多

杜鵑要將國美帶向哪裡?

國美此次轉型的難點在於:一、這已不是一個靠畫大餅、繪藍圖就能成功轉型的時代, 必須真刀真槍的幹, 從萬億到十萬億, 一個賣家電的國美, 能力在哪裡、資源在哪裡、突破口在哪裡?二、這一轉型不是簡單的經營品類多元化, 還涉及到商業模式、平臺定位, 以及產業領域擴張, 國美家電零售的經驗、資源和平臺根本無法支撐。 看看今天的蘇寧, 或許就能知道明天的國美。

青汀||撰稿

在互聯網電商零售持續爆發的今天, 國美也迫切想摘掉傳統家電零售商的帽子, 最近在公司掌舵人杜鵑的主導下,

拋出一個“跳出1萬億的家電零售老跑道”,進軍“10萬億家庭生活方案提供商新賽道”的轉型藍圖。

就在今年6月, 國美電器更名為“國美零售”, 背後是國美希望從單一家電經營為主, 擴展到圍繞“家和生活”的產品+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一個新定位、新目標顯露無遺。 然而, “家和生活”雖然是一個具有10萬億規模的產業融合藍海市場, 但卻是一項大工程、大轉型, 具有產業鏈長、複雜性高、整合力強的特點。

因此筆者針對國美的轉型還存在三大疑問。 而國美要想真正轉型成功, 吃到這塊10萬億新市場的蛋糕, 也必須在這三個問題有清晰的思考和答案。

從1600家到1萬家, 店從哪裡來?

目前, 國美在全國擁有1600家家電連鎖商,

根據規劃, 未來三年要打造1萬家以上線下“家·生活”門店, 為消費者提供集家電、家裝、家居、家服務以及家金融一體化的全管道購物體驗。

對比國美, 阿裡新零售擴張主要通過資本收購從線上進軍線下商超、百貨等實體店, 並運用大資料、移動互聯、智慧物聯網、自動化等技術及現金設備對實體店進行改造, 賦能實體店。 那麼國美線下門店要實現從1000家級別向10000家級別擴張, 究竟會採取哪種方式呢?自建?加盟?還是收購?

雖然國美已經出手, 於今年6月斥資2.16億領投愛空間, 極少露面的杜鵑親自到會月臺;8月, 開設首個新零售家裝體驗店“愛空間國美馬甸店”。 此後, 國美全國的多家門店開始引入家裝服務, 並計畫繼續在北上廣等城市建設家裝場景。

也許這是國美實體店開設的方式之一, 但這種生活家居的實體體驗店真正發揮其商業價值, 持續盈利創收, 並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 這種“小打小鬧”收購解決擴張對於國美來說, 也是“遠水難救近火”。

此前, 國美還提出2017年要對互聯網重新定位, 實現線上線下同時發力。 從目前電商的競爭力排名來看, 淘寶系、京東是兩強爭霸, 剩下的還有蘇甯易購、亞馬遜以及垂直類的網易嚴選、唯品會等, 國美線上想要在強手林立的環境中站出來, 更不容易, 因此“互聯網賦能實體店”執行難度不小。

從賣家電到全品類零售, 貨從哪裡來?

國美是家電零售行業曾經的帶頭大哥, 雖然如今在互聯網時代被同行京東、阿裡、蘇寧甩在身後,

但是其在家電行業的品牌號召力仍然很強大。 然而隨著國美提出切換新賽道, 進入10萬億級的生活家零售市場, 那麼其經營範圍將覆蓋家電、家裝、家居以及家服務, 甚至家金融, 幾乎是與家庭生活相關的所有品類、所有行業。

在家電零售這個行業, 國美發展20多年才走到行業領軍者的位置, 擁有固定的合作夥伴, 產業鏈也相對健全。 然而, 現在要從家電拓展到家裝、家居等等陌生的領域和行業, 國美的產品和品類到底如何快速引爆?如何與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多品類、多行業的新供應鏈如何建立?這些不是光靠目標、藍圖就能吸引供應商加盟, 必須要有足夠的用戶流量才能聚集各個行業的品類資源。

更為重要的是, 與其他企業轉型不同的是, 國美的轉型是同時跨多個行業、多個品類, 想要在一個領域進行市場和品牌引爆可能還不算難事, 但要想同時在多個新行業、新品類上進行引爆, 不僅是對國美來說是個難題, 對任何企業來說, 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何況, 國美目前還缺乏多品牌、多品類運作的經驗, 前進難免艱辛。 蘇寧過去幾年燒了百億的品類多元化擴張, 至今七成營收還依靠家電零售。

另外,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 用戶對國美的認知還是“賣家電的”, 現在要開設“家和生活”的綜合體驗門店, 該如何扭轉和改變用戶的認知呢?接下來, 國美對消費者認知教育, 以及市場推廣, 仍需要付出大量投入。

從賣產品到賣服務, 能力哪裡來?

轉型後的國美,將從單一賣家電平臺,全面轉型為提供一攬子家庭生活系統解決方案的服務商,那麼國美該建立怎樣的綜合能力來支撐轉型的實施和落地呢?

賣家電的國美,過去做的就是“一錘子買賣”,產品售出整個交易就結束,說白了就是開個店搭個檯子:產品是廠家的,導購員是廠家的,涉及的物流配送、上門安裝都是協力廠商平臺提供。如今國美要建家生活的生態圈,更要從產品售賣到系統解決方案,如果只是簡單的整合資源,而不擁有資源。這種能力到底從何而來?賣產品跟賣全屋解決方案服務,完全是南轅轍的事情。

縱觀全球,以及中國市場,從家電零售起家,到橫向打通家電、家裝、家居、家服務、家金融的相關行業,可以說沒有任何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鑒。同時更缺乏成熟的範本可以參考。同時,如何通過一個所謂的“家和生活”價值共同體,建立高效、開放、共贏的生態,這需要的不只是國美前期大量的資金投入,所謂的燒錢,更需要來自市場末端消費者和家庭的認同,兩者成功對接才能成就國美的“十萬億大蛋糕”。

對於任何企業來說,轉型不易,落地更難,需要時間來檢驗,更需要寬鬆的空間。但像國美這樣完全去家電零售、做家生活的轉型,不只是跨度大、挑戰多、很危險,更重要的是完全沒有任何資源和能力可以直接複製,只能從零開始!

====

家電圈:中國家電覆蓋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能力哪裡來?

轉型後的國美,將從單一賣家電平臺,全面轉型為提供一攬子家庭生活系統解決方案的服務商,那麼國美該建立怎樣的綜合能力來支撐轉型的實施和落地呢?

賣家電的國美,過去做的就是“一錘子買賣”,產品售出整個交易就結束,說白了就是開個店搭個檯子:產品是廠家的,導購員是廠家的,涉及的物流配送、上門安裝都是協力廠商平臺提供。如今國美要建家生活的生態圈,更要從產品售賣到系統解決方案,如果只是簡單的整合資源,而不擁有資源。這種能力到底從何而來?賣產品跟賣全屋解決方案服務,完全是南轅轍的事情。

縱觀全球,以及中國市場,從家電零售起家,到橫向打通家電、家裝、家居、家服務、家金融的相關行業,可以說沒有任何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鑒。同時更缺乏成熟的範本可以參考。同時,如何通過一個所謂的“家和生活”價值共同體,建立高效、開放、共贏的生態,這需要的不只是國美前期大量的資金投入,所謂的燒錢,更需要來自市場末端消費者和家庭的認同,兩者成功對接才能成就國美的“十萬億大蛋糕”。

對於任何企業來說,轉型不易,落地更難,需要時間來檢驗,更需要寬鬆的空間。但像國美這樣完全去家電零售、做家生活的轉型,不只是跨度大、挑戰多、很危險,更重要的是完全沒有任何資源和能力可以直接複製,只能從零開始!

====

家電圈:中國家電覆蓋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