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你在家如何快速簡單種植風信子

[別名] 洋水仙、五色水仙

(形態特徵) 風信子科風信子屬多年生草本, 鱗莖球形外包膜呈紫藍色或淡綠色。 葉基生, 4 -6枚, 帶狀披針形, 端圓鈍, 肥厚、肉質, 有光澤。 花葶高15 - 45cm, 中空, 總狀花序, 著花6 -12 朵或10 - 20 餘朵;小花具小苞, 斜伸或下垂, 鐘狀, 基部膨大, 裂片端部向外反卷;花色原為藍紫色, 有白、粉、紅、尊、藍、堇等色, 深淺不一, 單瓣或重瓣。 花期4-5月。 蒴果球形。

主要栽培變種有:

①羅 馬風信子:早生性, 植株細弱, 葉直立有縱溝。 每株抽生數支花葶, 花小, 白色或淡青色, 宜作促成栽培。 原產

法國南部。

②大筒淺白風信子:鱗莖外皮堇色。 外觀與前變種很相似,

唯花冠筒膨大且生長健壯。 原產義大利,

③普羅文斯風信子:全株細弱, 葉濃綠色有深縱溝。 花少而小, 且疏生, 花筒基部膨大, 裂片舌狀。 原產法國南部、義大利及瑞士。

[習性] 原產東歐、南非及小亞細亞一帶, 現世界各國多有栽培而以荷蘭栽培最多, 為其重要的外貿產品。 喜陽光充足、涼爽和空氣濕潤歲的環境及排水 良好的砂質壤土, 耐寒性強, 耐半陰。

[繁殖栽培] 以分球為主。 秋季栽植前將母球周圍自然分生的子球分離, 另行栽植。 但分球不宜在採收後立即進行, 以免分離後留下的傷口于夏季貯藏時腐爛。 對於自然分生子球少的品種可行人工切割處理, 即 8月份晴天時將鱗莖基部切割成放射形或十字形切口,

深約lcm, 切口處可敷硫黃粉以防腐爛, 將鱗莖倒置太陽下吹曬1-2小時, 然後平攤室內吹幹, 以後在鱗莖切傷部分可發生許多子球, 秋季便可分栽。 為培育新品種, 亦可播種繁殖。 栽培管理方法基本上同鬱金香。 促成栽培應選擇宜於促成的品種, 具大而充實的鱗莖。 風信子尚可進行水養促成, 即用特製的玻璃瓶, 瓶內裝水, 將與瓶口大小相適應的鱗莖放在上面, 不使其漏空隙, 亦不使鱗莖下部接觸水面。 然後將瓶放置黑暗處令其發根, 一個月後發出許多白根並開始抽花葶, 此時把瓶移向有光照處, 使其開花。 水養期間, 每3 -4天換一次水。

[病蟲防治] 黃腐瘟:自開花期至收球期發病。 病原菌生於土中, 可以傷口傳染, 侵入葉上, 沿葉脈產生水淹狀病斑,

逐漸變為黃色和褐色。 可侵人鱗莖, 使其內部充滿黃色黏液而腐爛。 防治辦法首先選健壯的球, 已發病地區避免連作, 用福馬林進行土壤消毒, 生長期可噴布6:6式波爾多液。 白腐病:開花前侵入莖、葉及鱗莖, 使之變成水浸狀並腐敗軟化。 應避免連作, 進行土壤消毒, 並注意不使鱗莖受傷。 菌核病:由鱗莖侵入。 葉上發生黃色淺條斑或圓形病斑, 受害部分產生淺藍色黴點, 看表面有小形黑色菌核。 應選健壯充實大球並拔除病株。 斑葉病毒:病毒經種球傳播, 侵入後沿葉脈產生縱行淡綠色或黃色條斑, 嚴重時葉片減少, 全株萎縮或不再抽生花莖。 應及時拔除病株, 選好種球。 根虱:為重要的蟲害, 除危害風信子外, 還常危害鬱金香、水仙、大麗花等多種球根花卉。

防治法同鬱金香。 [用途] 花色 豔麗, 適宜室內盆栽或水養觀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