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待學生親如兄弟,他們給我的評語卻有諸多不滿……

“我們班的一些學生真的讓我很無語。 我與他們打成一片, 待他們親如兄弟, 引領他們成長, 陪伴他們學習, 甚至請他們吃飯, 沒想到, 學期測評時, 他們給我的評語卻有諸多的不滿。 這簡直就是一群‘白眼狼’。 這個班, 我真的不想再繼續帶下去了。 ”

向我發這段牢騷的, 是一位年輕的新班主任。

“為什麼會是這樣一種狀況呢?”我問他。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也許是因為這個班的學生太不懂得感恩了。 ”

“那學生對哪個老師的評價比較高一些呢?”

“對外表嚴肅的數學老師的評價還是蠻高的, 這是我所沒有想到的”。

“你想過原因嗎?”

“可能是我平時對他們太好了, 他們已經習慣了我的各種好, 總覺得做班主任就應該這樣, 他們對我的好已經熟視無睹, 而對我的一點失誤卻耿耿於懷、念念不忘。 ”

“數學老師為什麼收穫了學生的高評價和對他的敬畏呢?”我追問。

“可能是因為數學老師的課堂教學很精彩, 他的嚴謹、嚴肅也讓學生敬畏, 所以, 不敢給他差評。 ”

…………

作為班主任, 我們真的需要好好反思自己、追問自己: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我們自身存在著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何改變這種情況?

“關係大於教育”——教育專家林格的這句話道出了師生共處時, 和諧、融洽的重要性。 很多新班主任將這句話奉為治班法寶, 與學生打成一片, 與學生稱兄道弟,

甚至參與學生的各種集會, 等等。 他們渴望沿著師生關係和諧之路, 去經營班級、打造師生和諧共處的美好天地。

但是, 超越了師生邊界的過度親密關係, 也會換來學生、家長的不滿, 會讓看起來原本親密的師生關係彰顯出諸多的不如意。

其實, 很多我們奉若神明的教育理念, 運用於自己的班級文化座標中卻顯得格格不入, 分析原因就是因為缺失一個恰當的度。 某個教育理念的踐行, 需要有一系列支撐它的隱性條件。 我們所秉持並踐行的教育理念, 也從來都不是無土之木, 它需要有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

為此, 在教育實踐中, 我們需要把自己的實踐與別人提出的觀點、理念等量齊觀, 需要我們進行比較和辨析。

一如師生關係, 我們需要追問“關係大於教育”這種觀點背後的東西, 需要尋找這些理論背後的邏輯支撐。 這, 或許才是打開我們眼界的意義。

是的, 教師對學生, 的確需要友好、呵護、關愛、細心, 這是教師必須做到的。 但, 做班主任如果過於追求師生“關係和諧”, 即使擁有與學生打成一片的能力, 也是遠遠不夠的。 畢竟, 做教師, 我們更需要為人師表, 需要擁有能讓學生對我們由衷敬佩的、做好教育的其他能力, 尤其是學養, 特別重要。

新班主任, 大多懷揣著夢想與熱情, 往往也很容易與學生打成一片, 但, 我並不贊同一味追求師生的“關係和諧”、急於和學生成為朋友的做法。 現在的中學生, 缺失的並不是老師這樣的知心朋友,

他們更需要的是:教師如何成為他們做人做事的榜樣, 他們更需要對教師的為人師表產生敬佩之情。

如果班主任想通過成為學生的朋友來帶好班級, 學生就會像對待朋友那樣, 對班主任有諸多的朋友式期待, 並會像苛求自己的朋友那樣來苛求班主任。 偶爾, 如果班主任不能取悅他們, 他們就會發怒:“我還以為你真是我的朋友呢, 我恨你。 ”

為人師表有時真的勝於打成一片!我是這樣認為的。

原載:教育時報

作者:呼寶珍

重要聲明:本原創作品, 著作權屬“河南教師”微信公眾號(jiaoyushibao)所有, 媒體或公眾號轉載時, 請注明出處。

微信ID:jiaoyushibao

長按二維碼進行關注

覺得不錯, 請點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