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緬甸輕奢漫步十三日之三:曼德勒獨家看點:尋訪戰爭遺跡。圖文乾貨有包車信息。

作者:ik****ho(旅行家)

毛姆說“曼德勒, 這一優美詞語的降調, 在其周遭彙聚了浪漫傳奇的明光暗影。 ”

可是, 曼德勒的傳奇絕不僅僅是浪漫。

還有殘酷和慘烈。

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 是上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我們去曼德勒, 除了幾個著名的寺廟, 更重要的, 是為了探尋當年遠征軍的蛛絲馬跡。

正因為曼德勒地理位置的重要, 使得日軍在進攻緬甸之初就把奪取曼德勒作為重要目標之一。 當中國遠征軍全力以赴準備與日軍在曼德勒進行一番廝殺之即, 東線臘戍的失守卻令他們失去了整個戰局。

行前, 遍尋資料, 包括在兩岸學術網站搜索論文, 很悲哀的發現:寥寥無幾。

想把資料中的很多東西與GOOGLE地圖對應, 太難太難。

物是人非。 見中還相隔了敵視偏見仇恨造成的蓄意抹殺。

時間有限而資料混亂, 最終, 在曼德勒, 我們走馬觀花的大致如下

(希望未來有更多國人尋覓發現)

一 重要目的:阿瓦大橋(曼德勒伊洛瓦底江大橋)

伊洛瓦底江從曼德勒的西邊流過, 江上橫跨著一座有16跨的鐵路公路大橋——阿瓦橋AVA Bridge。 它是中、英軍隊從曼德勒向西撤的必經之處, 因為只有這座橋能承擔坦克、輜重及大量部隊過江。 英國人早在1942年2月就裝好了炸藥, 留作不時之需。 聽到日軍攻佔臘戍消息之後, 1942年5月1日, 盟軍從此撤退。 斯利姆下令炸毀大橋。

當天晚上, 最後一批散落的難民和英軍通過大橋後, 橋被炸毀。 “一聲巨響, 這座橋在4月30日23時50分被炸掉, 橋的中段完完整整地落入河中——既是一幅可悲的情景, 也是一個信號, 我們丟掉了緬甸。 ”斯利姆後來回憶。 已故軍部參謀鄒德安也有類似的回憶:“軍部過江後, 軍長杜聿明說, 停下看炸橋!全部全部走後, “轟”的一聲, 大橋一段落入江中…”

中國人最後進入極為悲傷的野人山。

這個橋讓我們一陣好找!在酒店問遍所有人, 出門問路人問掌櫃, 人人都疑惑不已----我們只有著名的UpeinBridge, AVA?不知道啊!!快絕望的我們的去爬曼德勒山打發黃昏, 巧遇幾個當地攝影愛好者, 拍大腿!全世界的攝友果然都是地形通!一陣電話和嘰裡呱啦的討論後,

嘿嘿!連次日的包車都有了!

AVA Bridge橋體已毀, 目前只看得到舊橋墩。 北段好些橋墩都有累累彈痕。

只能包車前往。

二 在尋找彈痕的時候, 無意間發現鐵路橋邊的英緬戰爭遺跡。

沒有人。

百年歷史的遺址保存完好。 包括三門小炮和當年的一艘戰時渡江用的小船。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 本處駐防早先是英國人幫助緬王修築的防禦線, 孰料多年後成為英緬戰爭的緬軍抗英基地。

想起在路上途經的金箔加工店(從一丁點兒塊黃金開始, 歷經數道工序花費十幾個小時變出比一畝地面積還大的金箔)幾個工匠整日汗流浹背精心打磨著自己用不起的飾品;售賣織物的手工作坊裡藝匠卻衣衫襤褸……

人生多少無奈。

Tips,

如果您想去看這些獨家風景,

可以聯絡MOE同學(審核不能通過, 因為出現電話號碼。 沒辦法, 只好刪掉, 需要的同學請看本章評論)是個非常NICE的好人, 也是我們在曼德勒上偶遇的攝影愛好者之一。 包車一整天价錢好像是40000甲(40美金)有點忘記了。 健談, 可以聽到很多歷史風物, 還是免費街頭翻譯。 二手日本van,寬敞舒適。 可以順便把著名景點一併串聯了 霍霍。

除此之外, 還有一些我們不想去看, 或者沒有時間而錯過的, 一併貼在這裡:

三 曼德勒皇宮。

看起來很有氣勢, 其實完全是新的。 舊王宮早在“二戰”被毀。

據資料記載1942年3、4月, 96師把曼德勒城防交給新38師, 就駐紮在當時的皇宮。 4月3日就發生了日軍空襲曼德勒, 護城河屍體漂浮, 滿城煙火。 當時蔣介石在給邱吉爾的信裡難以掩飾他的憤慨:“在我漫長的軍事生涯中,

我從來沒有看到哪裡像緬甸戰區這樣令人可悲地毫無準備、混亂和糟糕。 ”

目前修葺一新的皇宮內裡空空蕩蕩。 戈叔亞老師說皇宮邊有一個二戰兵器小博物館, 有一些日軍的炮……不想去看, 故意錯過。

四 實皆山。

在接近山頂的一塊平地上有一座金光閃耀的佛塔建築者乃當地頗有名望的一位醫生, 二戰時期為入侵緬甸的日本軍隊擔任翻譯官。 佛塔的兩邊, 分別建有兩個的方碑, 頂部刻有日本軍方在緬甸的作戰地圖, 碑身上則銘刻著“慰靈”“鎮魂”等字樣及部隊番號。 不遠處立著 “緬懷碑”, 皆為紀念日軍亡靈所用。

五 曼德勒每天有長途車去往昔蔔。

昔蔔距離曼德勒200公里, 車程5小時。在這裡,中國遠征軍敗退最後又收復此地。戴安瀾將軍犧牲;有很多華人是遠征軍的後人。曾經有中國抗日遠征軍陣亡烈士的墓地。幾乎都已經被毀壞。“因當年國民黨軍隊敗退至緬甸及金三角地區後,曾長期與緬甸政府軍發生衝突,加之六七十年代的極左輸出亦不時波及緬甸境內不少地區,緬甸當局被激怒,而這導致原本建成的所有中國軍人墓地幾乎被蕩平。”—— 南方都市報

喜歡,請幫我點個贊。謝謝!

您也可以點擊http://blog.sina.com.cn/ikongho查看更多圖文。

也可以在http://weibo.com/ikongho諮詢我哦!

車程5小時。在這裡,中國遠征軍敗退最後又收復此地。戴安瀾將軍犧牲;有很多華人是遠征軍的後人。曾經有中國抗日遠征軍陣亡烈士的墓地。幾乎都已經被毀壞。“因當年國民黨軍隊敗退至緬甸及金三角地區後,曾長期與緬甸政府軍發生衝突,加之六七十年代的極左輸出亦不時波及緬甸境內不少地區,緬甸當局被激怒,而這導致原本建成的所有中國軍人墓地幾乎被蕩平。”—— 南方都市報

喜歡,請幫我點個贊。謝謝!

您也可以點擊http://blog.sina.com.cn/ikongho查看更多圖文。

也可以在http://weibo.com/ikongho諮詢我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