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末梢采血那些事兒

鄭凱 中山亞太醫院

末梢采血:是靜脈采血的補充, 在靜脈采血不方便或者某些特殊原因時, 可採集患者末梢部位(比如指尖、耳垂、足部等)的血液來代替靜脈血, 以便進行相關檢查。

作為一名普通的醫學檢驗工作者, 長期紮身於門診檢驗科, 幾乎每天都要和血常規“打交道”, 尤其是末梢采血, 俗稱“扎手指”便成了每天工作中的重頭戲。 時間久了, 難免會遇上各種各樣的“狀況”, 下面咱們就來聊聊末梢采血中遇到的那些事。

雖然已經從事末梢采血有十幾年時間了, 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 但是初來此地,

我對這裡檢驗科的一切感覺還是那麼的陌生和好奇, 接下來更多的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由於當時檢驗科正處於籌備期, 如何能將采血工作做到極致, 如何能令每位患者都滿意, 我站在科室采血視窗前, 心裡忐忑不安, 冥思苦想…

正當此時一對母女來到窗口前, 母親神情凝重, 手裡緊握著一張檢驗申請單, 小女孩無精打采, 間斷性咳嗽, 聲音很微弱:“叔叔, 我要捉蟲蟲。 ” 我面帶微笑雙手接過單據, 女童7歲半, 臨床診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檢驗三分類末梢血常規。 按照常規步驟來, 我立即準備好酒精棉球和幹棉球, 玻片, 采血針, 膠頭(膠頭上面被剪了一個小洞)和吸管, 並且安慰道:“沒事的, 把小手伸給叔叔看看”。 在旁的母親一起協助我把小手掌心朝上,

我先輕輕揉一揉無名指指端內側, 使其局部自然充血, 消毒, 捏緊手指的兩邊, 將三棱針的深度和角度控制好。 正當我拔開針頭的一瞬間, 小女孩頓時變得緊張起來, 小嘴撅的很高, 身體開始發抖, 雙手握著拳頭縮到身後, 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盯著我:“我不要, 就不要!”“沒問題, 相信叔叔, 一點都不痛, 等會捉一條大大的紅色蟲蟲出來!”聽完這句話, 小女孩的心情平穩多了, 整個人都放鬆下來, 慢慢地把拳頭張開遞給我。 說時遲, 那時快, 我屏住呼吸, 果斷下針, 抹掉第一滴, 第二滴血出來時用吸管吸血, 看血上行到刻度時, 鬆開膠頭, 血就不會上行了, 輕輕抹去管外的血, 棉球按壓指尖出血部位, 前後不到三十秒就將這些動作完成了,
一氣呵成。 這時母女倆的臉上才都露出了微笑, 小女孩指著吸管中的血液望著媽媽:“媽媽, 真的不痛, 你看, 好大一條蟲蟲!”母親和我會意地點點頭, 末梢血1分鐘內上機並出結果, “這是您的檢驗報告, 請收好!”我雙手遞給母親, 離開的時候, 她們連聲道謝!“不客氣, 應該的, 這是我本職工作!”看著她們遠離的身影, 我的心裡美滋滋的…

當面對小孩採集末梢血的時候, 需要你去哄一哄, 多說說一些好話, 甚至說一些小笑話之類的, 等到他的心情好一些時, 你再給他采血, 他也是很樂意配合你的。

光陰似箭, 歲月如梭, 我運用了採集末梢血的各種技巧, 同時也熟知該怎麼處理在采血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血液不流暢的狀況,

也知道了該如何選擇血管, 如何的采血才能讓患者能感到無痛。 (如三棱針替代片裝針, 要捏緊手指兩側, 快進快出, 針頭深度和角度一定要把握好, 傷口大了, 病人會痛;傷口小了, 血流不暢, 會采血不足, 給病人帶二次扎手指。 )

直至有一天, 有位90歲的老大爺來到窗前, 因為血管脆弱, 考慮到靜脈采血存在的風險, 前來採集末梢血。 由於手指起繭, 皮膚較厚, 第一針下去不見血, 我的心裡咯噔了一下, 頭上的豆大的汗不斷地往下滴, 那位老大爺就笑著跟我說:“小夥子, 能出血嗎?”我點點頭, 他說:“沒有關係, 慢慢來, 相信你能行!”這一番話無疑給了我莫大的鼓勵, 我靈機一動, 趕緊找來一條熱毛巾, 先熱敷手指, 加速血液流動,

再緩慢由掌心至指尖按摩, 稍微輕度揉擠, 血液便緩緩流出。 我心裡在想, 是我運氣好, 如果遇上一個不是這樣的老大爺的話, 我是不是會挨駡呢。 說實在的, 我心裡真的很感激老大爺, 他很為我著想, 給我一次機會, 如果是因為一次采血不成功而要再次下針的話, 那永遠也不會成為一個好手, 反而會遭患者的投訴, 再說了通往所謂的成功都不是平坦的大道, 肯定會這樣那樣的坎坷, 所以也要堅信自己的能力和經驗。 通過這次經歷, 我告訴自己在工作中不能有一點的馬虎和大意, 時刻保保持著十二分的清醒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確保每位患者標本採集的準確性。

采血時我還碰到一位特殊的患者, 是位三十歲的青年, 以往有過暈血史,他當時滿頭大汗,急急忙忙跑來問我:“大夫,我以前看見紅色血液就暈倒,很害怕,怎麼辦?”“暈是怎麼樣的,是出汗,還是心慌,還是直接倒地,在回答我的問題時我的針已經進到他的血管裡了,血立即出來了,回答完的我的問題後,我還笑著問:道“人都這麼大了,還會怕抽血嗎?”他會說:“怕,很怕,就是怕那個針,”我會問他:“是這個種針嗎?”“是啊!你已經采完了?”“是的,那你現在的感覺如何?”我還在擔心我會暈血,沒有想已結束了,我一點感覺都沒有。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不同方法,但是殊途同歸,根據不同人的說不同的話來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感覺不到你在采血,這就是我的方法。我到現在還在用,很靈驗。基本上說有暈血過的人到我給他采血時都說沒有暈血。但有一點,你的技術一定要好,不然真的會出現人暈倒了。

我經常還會遇到一些問題,患者會問你,我昨天才抽靜脈血做檢驗了,怎麼今天又來采手指血了,這次做的是什麼項目,做什麼用的,不做行不行,我本身就貧血、暈血,還來“扎手指”之類的話。如果你回答是做末梢血常規,患者就會問,血常規是做什麼的,還有需要空腹採集末梢血,但是患者吃過飯的情況等等。這就需要我們給患者耐心做解釋,安撫他們的心情,告訴患者他們下一步應該怎麼做等等。

為了很好的適應這裡的環境,更好地獨自工作,在下班後,我會利用閒暇的時間用心去識記每一個末梢采血的耗材,每一個末梢血常規的專案和參考值,每一個執行科室和結果上報的時間。就這樣,我逐漸適應了這裡的環境,也適應了這裡的工作模式,同時也喜歡上了這裡的一切。我覺得門診末梢采血窗就是我在中山亞太醫院工作生涯開啟的地方,是我工作生涯的第一崗,在這個崗位給我留下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

檢驗科末梢采血處是我們醫院的其中一個視窗,因此,我們的形象和服務態度至關重要,我們認識到良好的服務態度是取得成功的一半,只要我們在工作中對病人微笑服務、態度誠懇,多從病人的角度出發,為病人多考慮,這樣衝突就會少之又少,醫患關係就會更加和諧。南丁格爾說“采血必須要有同情心和一雙願意工作的手”。末梢采血更是一門精細的藝術,只要我們全心投入,真誠相待,從心做起,從我做起,我們就能更好地服務于病人。

末梢采血三件套:采血針、棉球和吸管

末梢采血步驟

1.準備:取一次性塑膠試管,加入適量專用稀釋液備用。微量吸管和乳膠吸頭相連,檢查連接處是否漏氣,三棱采血針,75%酒精或者碘伏,棉簽等備用。

2.按摩:輕輕按摩左手無名指指端尺側肌肉較多的中心部位,使其局部組織自然充血。

3.消毒:用75%酒精或者碘伏,棉簽擦拭采血部位,待其自然乾燥。

4.針刺: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固定采血部位使皮膚和皮下組織緊繃,右手持一次性消毒采血針90度角自指端腹尺側刺入,深度2-3mm,立即出針。

5.拭血:待血液自然流出後,用無菌幹棉球(棉簽)擦去第一滴血。

6.吸血: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吸血,然後用無菌幹棉球(棉簽)壓住傷口止血,將吸管伸入裝有稀釋液的試管底部,緩慢排出吸管內血液,並用上清液沖洗管內餘血2-3次,,最後輕輕將試管內液體混勻,切勿大力振盪,避免破壞細胞形態和產生大量氣泡。

7.做好標識,立即上機檢測。

末梢采血為什麼優先選擇左手無名指指尖?

到醫院就診,血常規是最普遍的檢查項目了。可很多病人會問,為什麼大多選擇左手無名指指尖的內側采血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方便安全,影響較小。手是人體最靈活、最能自由活動的器官,伸縮隨意,能與醫生采血主動配合。手指尖部有十分豐富的毛細血管網,但無較大的動脈和靜脈,這樣既能滿足采血的需要,又可以避免大量出血。手是人的勞動器官,但人們一般習慣用右手,所以採集左手影響更小。拇指、食指和小指是手的主要功能指,許多精細的動作是靠它們協同合作完成的,無名指使用率不高,也便於醫生操作,因此選擇無名指。

痛感較輕,創傷口小。常言道,十指連心手指神經末梢豐富,是人體感覺最靈敏的部位,但各個手指頭的神經支配不同,相應的疼痛感也不一樣。無名指的內側由尺神經支配,外側由正中神經支配,若在無名指指尖中部采血,則會使尺神經和正中神經同時受到刺激,引起的痛感較強,在無名指的內側采血,只刺激尺神經,感應範圍較小,疼痛感也相對較輕。在生理解剖上,每個手指的屈指肌腱都有滑膜囊包裹,以起到潤滑、抗震的作用,不同手指滑膜囊的大小、深淺以及解剖結構各不相同。其中,拇指和小指的滑膜囊可直接通向掌心深部。這樣,如果一個拇指或者小指發生感染,就有可能繼發整個手掌深部感染,還有可能殃及其他手指。而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滑膜囊則相對獨立,而且無名指的滑膜囊又位於手掌淺部,因此受到創傷後,即便有感染也不會引起手掌的深部病變。

此外,末梢采血常用於血常規即五分類血細胞分析、血型、血小板計數等等單項血液檢驗,需要用血量也小於0.1毫升。所以採集起來更便捷、快速。

由此,末梢采血,應優先選擇左手無名指指尖。但若患者是半歲以下嬰幼兒,手指采血不方便,也可採取足部拇指或者足跟部采血。對於嚴重燒傷或者燙傷的病人,我們只能選擇皮膚完整的部位採集。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臺

以往有過暈血史,他當時滿頭大汗,急急忙忙跑來問我:“大夫,我以前看見紅色血液就暈倒,很害怕,怎麼辦?”“暈是怎麼樣的,是出汗,還是心慌,還是直接倒地,在回答我的問題時我的針已經進到他的血管裡了,血立即出來了,回答完的我的問題後,我還笑著問:道“人都這麼大了,還會怕抽血嗎?”他會說:“怕,很怕,就是怕那個針,”我會問他:“是這個種針嗎?”“是啊!你已經采完了?”“是的,那你現在的感覺如何?”我還在擔心我會暈血,沒有想已結束了,我一點感覺都沒有。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不同方法,但是殊途同歸,根據不同人的說不同的話來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感覺不到你在采血,這就是我的方法。我到現在還在用,很靈驗。基本上說有暈血過的人到我給他采血時都說沒有暈血。但有一點,你的技術一定要好,不然真的會出現人暈倒了。

我經常還會遇到一些問題,患者會問你,我昨天才抽靜脈血做檢驗了,怎麼今天又來采手指血了,這次做的是什麼項目,做什麼用的,不做行不行,我本身就貧血、暈血,還來“扎手指”之類的話。如果你回答是做末梢血常規,患者就會問,血常規是做什麼的,還有需要空腹採集末梢血,但是患者吃過飯的情況等等。這就需要我們給患者耐心做解釋,安撫他們的心情,告訴患者他們下一步應該怎麼做等等。

為了很好的適應這裡的環境,更好地獨自工作,在下班後,我會利用閒暇的時間用心去識記每一個末梢采血的耗材,每一個末梢血常規的專案和參考值,每一個執行科室和結果上報的時間。就這樣,我逐漸適應了這裡的環境,也適應了這裡的工作模式,同時也喜歡上了這裡的一切。我覺得門診末梢采血窗就是我在中山亞太醫院工作生涯開啟的地方,是我工作生涯的第一崗,在這個崗位給我留下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

檢驗科末梢采血處是我們醫院的其中一個視窗,因此,我們的形象和服務態度至關重要,我們認識到良好的服務態度是取得成功的一半,只要我們在工作中對病人微笑服務、態度誠懇,多從病人的角度出發,為病人多考慮,這樣衝突就會少之又少,醫患關係就會更加和諧。南丁格爾說“采血必須要有同情心和一雙願意工作的手”。末梢采血更是一門精細的藝術,只要我們全心投入,真誠相待,從心做起,從我做起,我們就能更好地服務于病人。

末梢采血三件套:采血針、棉球和吸管

末梢采血步驟

1.準備:取一次性塑膠試管,加入適量專用稀釋液備用。微量吸管和乳膠吸頭相連,檢查連接處是否漏氣,三棱采血針,75%酒精或者碘伏,棉簽等備用。

2.按摩:輕輕按摩左手無名指指端尺側肌肉較多的中心部位,使其局部組織自然充血。

3.消毒:用75%酒精或者碘伏,棉簽擦拭采血部位,待其自然乾燥。

4.針刺: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固定采血部位使皮膚和皮下組織緊繃,右手持一次性消毒采血針90度角自指端腹尺側刺入,深度2-3mm,立即出針。

5.拭血:待血液自然流出後,用無菌幹棉球(棉簽)擦去第一滴血。

6.吸血: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吸血,然後用無菌幹棉球(棉簽)壓住傷口止血,將吸管伸入裝有稀釋液的試管底部,緩慢排出吸管內血液,並用上清液沖洗管內餘血2-3次,,最後輕輕將試管內液體混勻,切勿大力振盪,避免破壞細胞形態和產生大量氣泡。

7.做好標識,立即上機檢測。

末梢采血為什麼優先選擇左手無名指指尖?

到醫院就診,血常規是最普遍的檢查項目了。可很多病人會問,為什麼大多選擇左手無名指指尖的內側采血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方便安全,影響較小。手是人體最靈活、最能自由活動的器官,伸縮隨意,能與醫生采血主動配合。手指尖部有十分豐富的毛細血管網,但無較大的動脈和靜脈,這樣既能滿足采血的需要,又可以避免大量出血。手是人的勞動器官,但人們一般習慣用右手,所以採集左手影響更小。拇指、食指和小指是手的主要功能指,許多精細的動作是靠它們協同合作完成的,無名指使用率不高,也便於醫生操作,因此選擇無名指。

痛感較輕,創傷口小。常言道,十指連心手指神經末梢豐富,是人體感覺最靈敏的部位,但各個手指頭的神經支配不同,相應的疼痛感也不一樣。無名指的內側由尺神經支配,外側由正中神經支配,若在無名指指尖中部采血,則會使尺神經和正中神經同時受到刺激,引起的痛感較強,在無名指的內側采血,只刺激尺神經,感應範圍較小,疼痛感也相對較輕。在生理解剖上,每個手指的屈指肌腱都有滑膜囊包裹,以起到潤滑、抗震的作用,不同手指滑膜囊的大小、深淺以及解剖結構各不相同。其中,拇指和小指的滑膜囊可直接通向掌心深部。這樣,如果一個拇指或者小指發生感染,就有可能繼發整個手掌深部感染,還有可能殃及其他手指。而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滑膜囊則相對獨立,而且無名指的滑膜囊又位於手掌淺部,因此受到創傷後,即便有感染也不會引起手掌的深部病變。

此外,末梢采血常用於血常規即五分類血細胞分析、血型、血小板計數等等單項血液檢驗,需要用血量也小於0.1毫升。所以採集起來更便捷、快速。

由此,末梢采血,應優先選擇左手無名指指尖。但若患者是半歲以下嬰幼兒,手指采血不方便,也可採取足部拇指或者足跟部采血。對於嚴重燒傷或者燙傷的病人,我們只能選擇皮膚完整的部位採集。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