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釋家的慈悲通俗解讀,說清楚不容易(一)

按語:我滴個神啊!你的關注就是神助!10個月每天一篇原創文章, 60萬字的人生創業智慧, 智鵬老師陪伴你用你成長的速度來震撼你所遇到的每一個人。

釋家智慧的核心就是以普度眾生之心, 以慈悲之心成就人生基業。 釋家其實和佛家是一, 不是二。 釋家以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命名, 約定成俗, 通常講中國傳統文化為儒釋道文化, 釋家就代表佛家。

釋家的慈悲, 是一種帶著憐憫之心, 看待萬物的心境。 所以相對于儒家的仁愛和道家的自然, 這種愛更為寬廣、更為寬泛。 慈悲是釋家的門戶, 成佛之人的心念就是慈悲,

你如果沒有觸摸到慈悲, 那你就不用學佛了, 也不可能成佛。 人是未來佛, 佛是覺悟的人, 沒有慈悲之心的人不可能覺悟。 “所有善根, 慈為根本。 ”

所以釋家講慈悲是萬善的根本, 所有人的德行都潛藏在你內心的慈悲之中。 “此慈悲諸善中王, 一切眾生所歸依處, 如日照晝, 如月照夜, 為人眼目, 為人導師, 為人父母, 為人兄弟, 同歸道場, 為真知識, 慈悲之親, 重於血肉, 世世相隨, 雖死不離。 ”都在講慈悲為懷, 實際上太多國人就像盲目拜泥菩薩一樣, 可能連所拜菩薩是誰名誰都不知道, 當然對慈悲只知其面, 不知其裡。 首先看看慈悲大的分類。

一、釋家慈悲的三大類

釋家的慈悲分為生緣慈悲、法緣慈悲、無緣慈悲, 慈悲的境界成梯級上升。

生緣慈悲, 就是凡夫俗子的慈悲, 所以稱為小悲。 生緣慈悲簡單講就是就是源于眾生而起的慈悲之心, 又叫眾生緣慈。 “非但緣一切眾生而起慈悲, 也是緣眾生相而起, 故雲眾生緣。 即緣某甲某乙等眾生之姿而起, 故雲眾生緣慈悲。 ”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個乞丐就心生施捨之心, 我們看到一個多年沒見的老朋友就會想他過得好與不好啊, 我們發自內心去關心一個員工的成長, 都是此類的慈悲。

而法緣慈悲, 是指開悟了佛家的諸法, 達到無我境界之後的慈悲, 是一般菩薩的慈悲, 所以稱為中悲。 “諸聖者破吾我相, 滅一異相, 觀眾生但為五陰假和合而起慈悲。 亦即此等眾生, 不知法空, 妄起欲念, 故聖者憐之, 令隨意得樂。

”法緣慈悲是超越普通人之上的慈悲境界, 理解法緣慈悲, 我也是費了很大的勁, 因為我只是個凡夫俗子。 達到這樣慈悲境界的人, 看人是人, 看物仍然是物, 但是他看到的人和動物的生死輪回, 是一種變動的東西, 只是“法”的因緣起滅而已。 這裡面沒有我的存在, 所以是一種“無我”的境界。 “無我”它不是一個真實的我, 只是諸法因緣和合的假像而已。

法緣慈悲的境界看到的是生緣慈悲的人的悲喜離合的本質, 所謂眾生的苦惱並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眾生在那裡苦惱著, 一切都是因緣和合。 舉例來說:平常人看到一幅畫, 就會把那個畫當作實實在在存在的, 而達到法緣慈悲的人, 他們會認為, 這實際上就是一張塗滿了各種顏色的紙,

這些五顏六色的組合, 有些可以成為經典之作, 有些確實非常的普通, 畫本身是不實有的, 但是他認為上面那些五顏六色的顏料是實有的, 仍然會執著於那些五顏六色的顏料。 法緣慈悲, 所在的境界就是知道眾生無我, 相信法外的“假我”是不存在的, 卻可以因眾生的假相而生慈悲心。 這種慈悲心是達到二乘聖者境界才能有的慈悲, 對凡夫俗子來說已經相當的高深。

最高深的慈悲是“無緣慈悲”, 是只有佛才具有的人格特徵和感情。 “佛心不住有為、無為性中, 不住過去、未來、現在世, 知諸法不實、顛倒虛誑之相, 心無所緣, 故以其無緣佛心, 湣念眾生不知諸法實相, 往來五道, 執著諸法, 分別取捨, 為此, 令眾生得諸法實相之智慧。

”佛的慈悲是無限的, 是深度的愛護之心和憐憫之心, 予眾生以快樂, 拔除眾生的苦楚, 所以叫大慈大悲。 佛的慈悲, 一是廣大, 遍及宇宙一切眾生, 不受時空的限制;二是平等, “視諸眾生猶如一子”, 就算是對那些譭謗佛法、斷盡善根的惡人, 也沒有親疏的分別;三是深厚, 把眾生當作自己的子女父母, 眾生苦他也苦, 眾生樂他也樂, 感同身受。 觀一切眾生與自己同一體, 視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 而生起拔苦與樂、平等絕對之悲心, 這就是“同體大悲”。 佛的慈悲普及眾生, 永遠想著是為眾生拔苦與樂, 但又不計較眾生是否有任何的回報, 雖是無緣眾生, 但是也發大慈心, 以種種方便令種善根, 而救渡之。 這種慈悲是毫無條件的, 所以又叫“無緣大慈”。

(待續)

搜公眾服務號“智知集”講會一門課加智鵬微信 250432327一起成長↓↓往期精彩文章,點擊閱讀:

人生創業與國學修養——解讀儒家的仁愛(完整版)

“道法自然”對教育的啟示

利他的經營哲學是什麼?

所以又叫“無緣大慈”。

(待續)

搜公眾服務號“智知集”講會一門課加智鵬微信 250432327一起成長↓↓往期精彩文章,點擊閱讀:

人生創業與國學修養——解讀儒家的仁愛(完整版)

“道法自然”對教育的啟示

利他的經營哲學是什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