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網路媒體走進榕江 他們都看到了什麼?

12月5日,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決勝脫貧攻堅最前線網路媒體走基層採訪活動”正式啟動, 此次活動由黔東南州委宣部主辦, 由黔東南州互聯網資訊辦公室承辦。 來自黔東南州內外的十餘家網路媒體, 深入基層, 實地走訪脫貧攻堅最前線, 用鏡頭、文字記錄下黔東南州脫貧攻堅關鍵時期的決勝時刻。

榕江縣是全省50個貧困縣和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是黔東南州“兩山”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截至2016年底, 全縣還有4個貧困鄉鎮, 159個貧困村, 6.86萬貧困人口, 貧困發生率23.14%。 通過今年7月開展查漏補缺, 全縣共有未脫貧人口19664戶75772人,

貧困發生率25.54%。 ?

此次媒體走基層採訪活動第一天主要考察了榕江縣車江壩區蔬菜基地、深入瞭解這裡的脫貧攻堅產業扶貧項目。

榕江縣車江壩區蔬菜基地位於車江萬畝大壩上, 是全省三大優秀蔬菜種植基地之一, 距縣城6公里, 生態條件優越, 土壤肥沃, 沒有任何工業污染, 全年氣溫約為18.5℃, 日照和溫度的條件很適宜蔬菜的種植。 目前, 建成核心區域蔬菜基地600畝。 現有智慧溫室育苗棚一個, 連棟大棚四個, 單體大棚59個。

據介紹

車江大壩早在10年前就早已形成了當地的重要蔬菜生產地, 廈蓉高速公路和貴廣高速鐵路從壩子通過, 與鐵路二級站相鄰, 交通非常便利, 形成了榕江特有的交通運輸優勢。

2017年8月, 該縣引進了貴州三鑫天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 將先進的新品種、種植技術、種植理念帶給廣大群眾, 帶領農民致富, 實現企業發展、農民增收、社會和諧的三贏局面, 積極打造現代化蔬菜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 基地目前種植的蔬菜品種主要有“大白菜”、“紅葉萵筍”、“西藍花”三個品種。 蔬菜經採割分級後直接進入大型保鮮冷藏庫, 用冷藏運輸車運輸供珠三角及港澳市場。 這裡的菜第二天就可運抵廣州, 正常情況下每天能銷售120噸蔬菜, 其中大部分均運往港澳粵地區。 由於蔬菜品質優良, 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公司已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配送為一體的服務體系。

今年的秋季攻勢與周邊鄉鎮發展訂單蔬菜蔬菜1145畝,

明年春季計畫發展3000蔬菜訂單種植, 解決蔬菜種植戶銷售市場的後顧之憂。 蔬菜基地預計年產量達400萬公斤, 總產值約620萬元。 通過公司領引, 帶動周邊平江鎮三江鄉、古州鎮、忠誠鎮也大力發展起了蔬菜種植脫貧攻堅項目, 原老百姓“油菜—水稻”模式畝產值為2000元, 發展為:“葉菜(根莖菜)—水稻”種植模式, 畝產值達5000元以上;沿河壩區發展“菜—菜—稻”(即葉菜+茄果類+水稻)模式畝產值1萬元以上, , 同時解決200余人易地移民搬遷貧困戶人口就業問題。

結束了車江壩區蔬菜基地的實地採訪, 網路媒體走基層採訪團來到格覽大棚蔬菜種植項目, 這個項目是定威鄉2017年脫貧攻堅及“秋季攻勢”行動的重點建設工程。 建設用地40畝, 可種面積25畝。

建設有標準溫控育苗大棚, 溫室單體大棚, 全部配套滴灌現代農業設施。 現已建成60個鋼架結構塑膠大棚, 並進行萵筍種植。

該基地與甕福集團企業和貴陽供銷馬車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合作, 形成了“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貧困戶”的運營模式。 貴陽供銷馬車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合作社簽訂了協定, 實現了訂單生產。 合作社實行訂單種植和無公害綠色種植技術, 可種植萵筍、白菜、番茄、黃瓜、辣椒、茄子、四季豆等新鮮蔬菜品種, 產品主要供應縣內外市場。 預計毎年輸出產量達300噸, 經濟收入近60余萬元,貧困戶戶均年收入達5000元以上。

格覽村共有158戶589人, 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8戶339人, 通過三年的精准脫貧和動態調整, 現仍有貧困戶43戶169人,

貧困發生率為28..69%。 格覽大棚蔬菜種植專案的實施, 覆蓋貧困戶43戶169人,就近解決了部分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

據瞭解, 截止2017年底,榕江縣“一縣一業”蔬菜種植完成12.6萬畝, 其中秋季攻勢期間完成蔬菜種植9.3萬畝,蔬菜種植產業共帶動了1712戶共5031人參與, 其中346戶為貧困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