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吾鄉×城市故事|一口玉酒,一個故事,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使命

清晨, 第一縷陽光

照耀著古老的荊州城,

歷經歲月滄桑的城牆,

仿佛述說著,

昨日的風霜、

今天的期許與未來的盛景。

近十年來, 因為湖北的戰略發展, 進入我們視線的湖北城市主要是武漢, 十堰, 宜昌和襄陽, 荊州似乎很少被人提及, 甚至連房價在湖北17個地級市中都排不進前五。

但熟悉荊州歷史的人都知道, 荊州一直承擔著自己的光榮使命。

荊州, 上古“九州”之一, 古時又稱江陵, 曾經是一片荊棘叢生、水澤遍佈的蠻夷之地。 楚人的先民, 從“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到“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用艱苦創業的精神,

在這片蠻荒之地開創出了一片令世人豔羨的美麗家園。

從西元前689年楚文王定都郢, 歷經411年, 這裡先後有20位楚王。 楚文王在這裡定都坐擁江漢, “杯酒定兩國”;楚成王在這裡舉起鳳凰大旗, 屢退“八國聯軍”;楚莊王在這裡“一鳴驚人”“問鼎中原”;楚威王在這裡遨遊九天, 橫掃長江中下游, 直達上海, 神州半壁江山盡歸楚, 成就了東周第一大諸侯國的曠世輝煌……

東漢末年, 群雄逐鹿。 諸葛亮《隆中對》稱荊州為“用武之國”, 魯肅稱之為“帝王之資”。 一部三國歷史, 就是一場荊州之爭, 是決定著國家分、合命運的關鍵。

三國之後, 中國由之前的諸侯分封式的封建制徹底變為牢固的中央集權的帝國制, 自此, 中國形成真正地域和文化的統一。

一統之後,

荊州由於地處江漢平原腹地, 南接洞庭湖平原, 物產豐富, 一直是魚米之鄉, 讀書聖地, 為全國輸送物資和人才。

在荊州, 自古就流傳兩句話:一是荊州城裡的琵琶超過了居民做飯用的飯甑, 二是荊州城裡的讀書人比護城河裡的鯽魚還多。

荊州是一座藝術之城, 讀書之城, 讀出了愛國詩人屈原, 讀出了唐代邊塞詩人岑參, 讀出了明代傑出政治家張居正, 讀出了文學史上“公安派”袁宏道三兄弟。

▲荊州默陶繪

▲荊州博物館

到了近代抗戰及民國時期, 荊州沙市開設租界, 與下游的上海、漢口連成一線, 是全國最重要的內陸港口之一, 還是中國最早建機場的內陸城市之一。 當時漢口叫“東方芝加哥”, 而沙市則被稱為“小香港”。

新中國成立後,

沙市也產生了很多享譽全國的品牌, 如沙市日化、江陵縣曲酒廠(現更名為湖北紅糧液酒業有限公司)。

到現在, 荊州為了大武漢的發展, 做出了重大讓步。 首先因為承擔起防洪重責, 沒有重點工業專案落戶;另外經過幾次行政區域調整, 荊州地域面積又大幅減少。

如果, 不經此調整, 荊州的面積或許會位列全省第一。

在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裡, 沒有哪座城市像荊州那樣, 始終保持著一種角色:不是中心, 卻始終是左右中心的關鍵角色, 而且每次完成自己的光榮使命後, 又能低調退出舞臺。

荊州, 受得了寂寞, 忍得了孤獨, 能屈能伸, 在關鍵時刻, 又擔得起自己的那份光榮使命。 而這, 就是荊州2600多年來積澱出的品質:英雄氣!

就像荊州虎橋酒莊的私藏酒, 還原2600多年前的卞和酒窖, 採用正宗小曲工藝, 純糧釀造, 酒真、香、烈、醒酒快, 恰似一位久經戰場的英雄。

虎橋牌私藏酒是湖北紅糧液酒業虎橋酒莊釀造技師的匠心之作, 虎橋酒莊就是從2600多年前的卞和記槽坊演變而來。

卞和記槽坊是“卞和獻玉”典故中, 釀酒的卞氏後人為紀念先祖獻寶的貞士品德, 沿長江河道採集璞玉, 修建而成的釀酒窖池, 這就是古代最早的璞玉窖池。

為了再現古代的璞玉窖池, 莊主李光華先生沿長江河道採集收購璞玉, 砌成4個璞玉窖池。 每個窖池長寬各3.5米、深3.5米, 成正方形狀。

這也是目前中國唯一採用玉石砌成的酒窖窖池。

通過此窖池釀出的美酒清香氣正, 甘潤柔和,

天然陳香, 是酒中極品。 被古人命名為“瓊漿玉液”。 這款酒也如荊州城一樣擁有著一段光輝的歷史。

1927年8月, 江陵區特委曾經在彌陀寺卞家槽坊集結, 舉行秋收暴動, 攻打彌市鎮。 成功後, 共產黨員周保芝與一起暴動的農民兄弟共同舉杯, 豪飲瓊漿玉液, 慶祝起義勝利。

1994年, 在巴黎國際飲料酒和飲料博覽會中榮獲巴黎國際金獎。

1998年夏天, 發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人民解放軍經過三個多月的抗洪搶險鬥爭, 保衛了璞玉窖池和酒窖中的數萬噸優質陳釀原酒, 保衛了酒廠, 還保衛了江漢平原的廣大人民和財產, 保衛了我們偉大的祖國。

在人民解放軍勝利凱旋的途中, 酒廠的領導和幹部職工捧出貯藏多年的瓊漿玉液美酒, 獻給我們最可愛的人。

最後說個故事下酒,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楊慎獲殿試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楊慎被發配到雲南充軍。他戴著枷鎖,被軍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時。正好一個漁夫和一個柴夫在江邊煮魚喝酒,談笑風生。楊慎突然很感慨,於是請軍士找來紙筆,寫下了《臨江仙》。這就是被羅貫中先生用在《三國演義》裡的開篇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如果說不到長城非好漢,

那不來荊州,就不能算是英雄。

來,英雄,乾杯!

喝完這一杯,

還有三杯...

獻給我們最可愛的人。

最後說個故事下酒,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楊慎獲殿試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楊慎被發配到雲南充軍。他戴著枷鎖,被軍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時。正好一個漁夫和一個柴夫在江邊煮魚喝酒,談笑風生。楊慎突然很感慨,於是請軍士找來紙筆,寫下了《臨江仙》。這就是被羅貫中先生用在《三國演義》裡的開篇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如果說不到長城非好漢,

那不來荊州,就不能算是英雄。

來,英雄,乾杯!

喝完這一杯,

還有三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