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凜冬易感冒,怎麼治?聽專家的……比如,空腹不要硬扛著……

2017-12-09 三晉都市報

一、感冒後做這7件事就是幫倒忙

凜冬已至, 一個不小心就感冒了。 感冒後可千萬別做這7件事, 小心給感冒幫倒忙!

1.一感冒就立刻吃藥?錯!

普通感冒一般不需要吃藥, 多喝水, 多休息, 一周左右即可自愈。 因為感冒是一種自限性疾病, 就是感冒在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能自動停止, 並逐漸恢復痊癒, 並不需特殊治療。

如果感冒後3-4天症狀沒有好轉, 出現發燒、影響工作生活, 或全身症狀較為嚴重, 則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針對自身感冒症狀的感冒藥。

2.感冒吃抗菌藥?錯!

病毒性感冒又分為普通感冒和流感,

大多數的感冒患者不需要服用抗菌藥物, 因為目前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 而抗菌藥物僅僅是用來抵抗細菌, 它對病毒沒有任何作用。

3.感冒輸液好得快?錯!

感冒輸液不一定好的快。 輸液主要作用是緩解或減輕感冒的疼痛感, 讓患者身體保持足夠的水分, 有體力對抗感冒病毒。 過分依賴輸液, 不僅不能縮短病程, 反而存在過敏反應, 以及靜脈炎等風險。

4.感冒捂汗能幫助恢復?錯!

捂汗並不適合於所有感冒, 只是對初期的風寒感冒有一定的效果, 風寒感冒的表現就是怕冷、不出汗、發熱輕、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

不過, 要是捂過了也會適得其反。 因為我們感冒的時候,

很多人會沒有胃口, 進食減少, 體質也較弱, 大量出汗很容易引起脫水和虛脫, 反而使得抵抗力降低, 加重病情。 最好就是注意空氣流通, 適當多喝白開水。

5.運動出汗治感冒?錯!

運動出汗, 同樣也是對初期風寒感冒有一定效果。 適量、輕度、溫和的運動可以, 但過度運動後出汗, 很容易導致人體虛脫, 而且劇烈運動增加體力消耗, 使抗病能力下降, 病毒更容易乘虛“入裡”。

6.感冒疊加吃藥好得快?錯!

有人在感冒後, 會買退熱、止咳等好幾種藥一起吃, 比如布洛芬、撲熱息痛或止咳糖漿, 來緩解感冒的症狀。

超量服用或協同混用, 藥物的疊加效應就會就會造成肝損傷。 很多藥物中往往都含有同一種成分, 幾種一起吃就容易超標。

7.感冒後餘咳,

立刻用藥?錯!

很多人感冒好了之後餘咳不斷, 這時倒不需要著急用藥, 咳嗽多能自行緩解, 但若超過兩個月還未緩解, 則最好到醫院就診。

[吃感冒藥注意事項]

切忌飲酒

在服用感冒藥期間不能飲酒, 因為酒精能和很多感冒藥之間發生相互作用, 不僅可能減輕藥物療效, 還可能產生毒副作用, 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安全。 如含有撲熱息痛成分的感冒藥可被酒精催化為有毒的物質, 加重肝損傷。

不可隨意加大藥物用量

有些重症感冒患者為了儘快康復, 會大劑量服用一種或多種感冒藥。 其實, 很多感冒藥中都含有一部分相同成分, 大劑量服用可造成某種藥物成分在體內的濃度過高, 從而導致藥物中毒。

對症下藥

很多人在感冒時會習慣性自己給自己“開處方”, 隨意用藥。 不同表徵、不同病因的感冒, 應該選擇不同治療側重點的藥物, 這樣對症用藥, 療效才比較明顯。

不要劇烈運動

感冒患者常聽到“多休息, 多喝水”的叮囑, 但多數人只記得多喝水, 卻忽略休息, 錯誤地認為運動在任何時候都能增強抵抗力。 其實, 感冒發燒時, 人的新陳代謝比平時加強, 能量消耗大, 抵抗力更弱, 這時如果加強運動, 效果適得其反。 適當休息, 合理飲食, 對症下藥才是正確的方法。

二、抗生素、消炎藥、抗菌藥大不同, 很多人都吃錯了

在生活中, 你對以下場景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比如, 一有個頭痛腦熱, 馬上就會有人在身邊提醒:“吃點抗生素吧!”或者喉嚨痛了, 又會有人說:“吃點消炎藥,

很快就好了。 ”

這樣用藥真的可以嗎?抗生素和消炎藥是一回事嗎?它們真的是“居家旅行常備良藥”嗎?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藥劑科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

[對抗菌藥物最常見的5個錯誤認識]

1.抗菌藥物、抗生素及消炎藥是一樣的

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將抗菌藥物、抗生素及消炎藥之間的關係搞混, 認為抗菌藥物=抗生素=消炎藥, 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事實上, 抗菌藥物一般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 分為兩類, 一類是抗生素, 如青黴素等, 另一類是合成抗菌藥, 是用化學合成方法製成的抗菌藥物, 如磺胺類、咪唑類等。

也就是說, 抗生素只是抗菌藥物中的一類。

而消炎藥是指能夠消除機體炎症反應的藥物, 也稱抗炎藥,有激素及非甾體類抗炎藥兩大類。激素類主要有潑尼松、地塞米松等;非甾體類抗炎藥主要有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等。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識別抗菌藥物:

處方醫生告知;

查閱說明書,當看到治療感染或治療某某菌引起的疾病時可判斷為抗菌藥物;

牢記常用的抗菌藥物,如青黴素、阿莫西林、紅黴素、頭孢菌素類、左氧氟沙星、慶大黴素等。

2.發熱就要使用抗菌藥物

細菌確實會引起發熱,但是引起發熱的病原體還有病毒等。

若是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藥物是無效的,例如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

那麼,我們什麼情況下需要使用抗菌藥物呢?抗菌藥物的使用分為治療性使用和預防性使用。

其中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的基本原則有:

診斷為細菌性感染的疾病可以使用抗菌藥物;

已查明感染病原的疾病可以使用抗菌藥物,感染病原包括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

抗菌藥物的選擇按照藥物的抗菌作用及藥物在體內的分佈及代謝特點進行;

抗菌治療方案是根據患者病情、病原菌種類及抗菌藥物特點制定的。

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又分為非手術患者抗菌藥物的預防性應用和圍術期患者抗菌藥物的預防性應用。

無論是抗菌藥物的預防性應用還是治療性應用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畢竟抗菌藥物的選擇及用藥方案的制定專業性很強,如果擅自用藥不僅藥不對症,而且會導致抗菌藥物的濫用,引起細菌耐藥率的上升。

3.細菌性感染的患者為早日痊癒可以吊點滴

抗菌藥物種類繁多,劑型也多種多樣,為了防止濫用抗菌藥物而導致“超級細菌”的產生,以至於最後無藥可用。臨床一般會按照能口服給藥就絕不肌注或靜脈給藥的原則選擇劑型及給藥途徑。

在抗菌藥物的種類上按照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只要針對性高,就能達到有效的治療作用。

4.為了不生病預防性使用各種抗菌藥物

臨床已經證實,企圖長期預防或防止各種細菌入侵的措施往往是無效的。

同時,長期使用抗菌藥會使耐藥細菌等病原微生物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甚至產生“超級細菌”,我們將無藥可用。

5.隨意停藥,或症狀已消失還在長期繼續用藥

隨意停藥會導致耐藥菌捲土重來,誘發更嚴重的感染。

而症狀若已消失還長期繼續用藥,一方面可能會有不良反應的發生,另一方面也會誘導耐藥性細菌的產生。所以抗菌藥物使用的療程還是得遵醫囑。

最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我們應當做到這些:

遵醫囑:聽醫生的話,即使病情好轉,也請按照完整的處方服藥;

愛衛生:經常洗手,保持衛生,避免感染細菌;

多運動:強身健體,增強抵抗力。

三、空腹不該做的15件事一份清單列全了

清晨剛醒來,下午三四點,夜晚睡覺前……每天總有幾個時刻會感覺饑腸轆轆,你是選擇扛著還是覓食充饑?

近日,美國“積極醫學”網站刊文指出,空腹時做一些事會很傷身。我們採訪多位專家,結合國人生活習慣,指出餓肚子時不適合做的15件事。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營養科營養師 宋新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應用中心測評主管 肖震宇

北京電力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胡建平

[飲食習慣篇]

1.空腹吃水果,易結石

水果含有大量有機酸,空腹吃會刺激腸胃。山楂、柿子、柑橘等含鞣酸較多的水果尤其不要飯前吃,空腹吃這類水果易形成胃結石。結石如果長時間留存胃裡,會刺激胃酸分泌增多,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嚴重可誘發胃出血。

鳳梨和荔枝也不建議空腹吃。鳳梨富含蛋白質分解酶,餐後吃促消化,餐前吃易刺激消化道。荔枝含糖量高,如果空腹吃太多,過高的糖分可能使人出現高滲性昏迷。

2.空腹喝酒,容易醉

飲酒時,酒精由胃和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再由肝臟解毒。空腹飲酒會增加人體對酒精的吸收率,引起宿醉,也會損傷肝臟和心臟健康。

義大利一項涉及1.5萬人的研究顯示,將有空腹飲酒習慣的人和只在用餐時飲酒的人比對發現,前者的死亡率比後者更高。

3.空腹喝咖啡、濃茶,傷心傷胃

咖啡或濃茶的咖啡因含量高,空腹喝會刺激胃黏膜,影響腸胃消化功能。特別是有慢性胃炎或胃潰瘍的人,最好不要在餐前喝,否員加重腸胃不適。

建議在咖啡或紅茶里加些牛奶,以減少咖啡因對腸胃的刺激。此外,空腹時攝入過多咖啡因,還會令心跳加速,產生胸悶、心悸等不適反應。

4.空腹別喝果汁

空腹喝果蔬汁不利於營養吸收,同時還會刺激胃黏膜,誘發胃潰瘍。

臺北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田莒昌表示,蔬果大多屬寒涼食物,比較適合飯後喝,如果想空腹喝,建議用蘋果、胡蘿蔔等非涼性果蔬榨汁。

5.空腹別嚼口香糖

口香糖以天然樹脂或甘油樹脂為主要原料,再加入糖漿、薄荷等調和壓制而成。長時間空腹咀嚼口香糖,容易引起脹氣等問題。

有胃病的人嚼口香糖時間一長,胃部會反射性地分泌出更多胃酸,加重胃潰瘍、胃炎等疾病。

[生活作息篇]

1.空腹洗澡,易頭暈

有人習慣早上起床洗澡,覺得神清氣爽,一身輕鬆。

實際上,早上起床時,往往是血糖較低的時候,人體沒有太多能量可供給,洗澡又需要消耗能量,空腹狀態下洗澡容易出現低血糖症狀,如頭暈、噁心、嘔吐等。

加之浴室空氣不流通、溫度較高,容易讓人頭暈目眩。建議最好飯後2小時再洗澡。

2.空腹開車,易出事

空腹時易出現低血糖症狀,人會感覺頭昏眼花、全身乏力、精力分散,甚至伴有噁心、出冷汗等情況,判斷能力、應急能力下降,此時駕車易發生意外。

研究顯示,很多交通事故與空腹駕車關係密切。

3.空腹鍛煉,損健康

有人認為,空腹鍛煉有助消耗更多熱量。實際上,身體缺乏能量時,運動強度也會較平時有所降低,導致減肥效果也不理想。

腸胃功能差、易低血糖的人,更不應空腹運動。

4.空腹睡覺,易暴食

饑餓和血糖低都會影響入睡,使得睡眠淺且容易醒。缺乏睡眠會令人體饑餓激素分泌增加,產生饑餓感,從而更渴望攝取食物。

睡前覺得餓,可以喝杯溫熱的牛奶,再配上幾塊餅乾,可以安神助眠。

5.空腹別逛超市

研究中,空腹的人比吃了麥片的人多買了18.6%的食物,其中31%為高熱量零食。

6.空腹別討論重要事情

空腹時血糖偏低,會導致人體認知功能降低、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並產生尋找食物的焦慮情緒,因此饑餓時人的情緒易激動,甚至變暴躁。

空腹時並非討論問題的最佳時機,此時討論往往不夠客觀、冷靜,容易引起分歧和爭執,建議不妨在討論前吃些點心、餅乾等零食。

[就醫吃藥篇]

1.空腹服抗生素,易胃部不適

常見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頭孢類抗菌藥等,建議飯後服用。

飯後服用抗生素類藥物有兩個好處,一是抗生素口服藥大多需要一天吃3至4次,跟著飯點吃藥能避免漏服;二是多數抗生素對胃黏膜有刺激,飯後服藥可避免患者胃部不適。

2空腹吃止痛藥,易噁心、嘔吐

嗎啡、杜冷丁等阿片類藥的止痛作用很強,常用於外傷劇痛、內臟絞痛等。飯後服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藥物引起的噁心和嘔吐等不良反應。

3.空腹吃胃藥,效果差

胃黏膜保護劑可覆蓋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性薄膜。

黏膜保護劑在飯後1至2小時或胃不適時服用,可以避免藥物直接與食物混合後影響療效。

如果需要服用其他藥物,應間隔半小時後再吃胃黏膜保護劑,以免相互影響。

4.空腹輸液,易不良反應

人在空腹狀態下新陳代謝較弱,此時輸液易引起一系列生理變化,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急促等,加上患者如果本身食欲差、體質差,很容易出現頭暈、噁心等症狀,甚至出現低血糖反應,如面色蒼白、心率加快、出冷汗等。

此外,空腹輸液還誘發或加重藥物不良反應,如青黴素、紅黴素、阿奇黴素等藥物對腸胃易產生不良反應。

總體來說,肚子餓是身體發出的需要補充能量的信號,此時不要硬扛著,最好儘快給身體加油。

營養師宋新建議,饑餓時不妨吃些餅乾、麵包等碳水化合物類食物,溫熱的米粥、面片、餛飩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也稱抗炎藥,有激素及非甾體類抗炎藥兩大類。激素類主要有潑尼松、地塞米松等;非甾體類抗炎藥主要有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等。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識別抗菌藥物:

處方醫生告知;

查閱說明書,當看到治療感染或治療某某菌引起的疾病時可判斷為抗菌藥物;

牢記常用的抗菌藥物,如青黴素、阿莫西林、紅黴素、頭孢菌素類、左氧氟沙星、慶大黴素等。

2.發熱就要使用抗菌藥物

細菌確實會引起發熱,但是引起發熱的病原體還有病毒等。

若是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藥物是無效的,例如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

那麼,我們什麼情況下需要使用抗菌藥物呢?抗菌藥物的使用分為治療性使用和預防性使用。

其中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的基本原則有:

診斷為細菌性感染的疾病可以使用抗菌藥物;

已查明感染病原的疾病可以使用抗菌藥物,感染病原包括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

抗菌藥物的選擇按照藥物的抗菌作用及藥物在體內的分佈及代謝特點進行;

抗菌治療方案是根據患者病情、病原菌種類及抗菌藥物特點制定的。

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又分為非手術患者抗菌藥物的預防性應用和圍術期患者抗菌藥物的預防性應用。

無論是抗菌藥物的預防性應用還是治療性應用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畢竟抗菌藥物的選擇及用藥方案的制定專業性很強,如果擅自用藥不僅藥不對症,而且會導致抗菌藥物的濫用,引起細菌耐藥率的上升。

3.細菌性感染的患者為早日痊癒可以吊點滴

抗菌藥物種類繁多,劑型也多種多樣,為了防止濫用抗菌藥物而導致“超級細菌”的產生,以至於最後無藥可用。臨床一般會按照能口服給藥就絕不肌注或靜脈給藥的原則選擇劑型及給藥途徑。

在抗菌藥物的種類上按照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只要針對性高,就能達到有效的治療作用。

4.為了不生病預防性使用各種抗菌藥物

臨床已經證實,企圖長期預防或防止各種細菌入侵的措施往往是無效的。

同時,長期使用抗菌藥會使耐藥細菌等病原微生物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甚至產生“超級細菌”,我們將無藥可用。

5.隨意停藥,或症狀已消失還在長期繼續用藥

隨意停藥會導致耐藥菌捲土重來,誘發更嚴重的感染。

而症狀若已消失還長期繼續用藥,一方面可能會有不良反應的發生,另一方面也會誘導耐藥性細菌的產生。所以抗菌藥物使用的療程還是得遵醫囑。

最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我們應當做到這些:

遵醫囑:聽醫生的話,即使病情好轉,也請按照完整的處方服藥;

愛衛生:經常洗手,保持衛生,避免感染細菌;

多運動:強身健體,增強抵抗力。

三、空腹不該做的15件事一份清單列全了

清晨剛醒來,下午三四點,夜晚睡覺前……每天總有幾個時刻會感覺饑腸轆轆,你是選擇扛著還是覓食充饑?

近日,美國“積極醫學”網站刊文指出,空腹時做一些事會很傷身。我們採訪多位專家,結合國人生活習慣,指出餓肚子時不適合做的15件事。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營養科營養師 宋新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應用中心測評主管 肖震宇

北京電力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胡建平

[飲食習慣篇]

1.空腹吃水果,易結石

水果含有大量有機酸,空腹吃會刺激腸胃。山楂、柿子、柑橘等含鞣酸較多的水果尤其不要飯前吃,空腹吃這類水果易形成胃結石。結石如果長時間留存胃裡,會刺激胃酸分泌增多,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嚴重可誘發胃出血。

鳳梨和荔枝也不建議空腹吃。鳳梨富含蛋白質分解酶,餐後吃促消化,餐前吃易刺激消化道。荔枝含糖量高,如果空腹吃太多,過高的糖分可能使人出現高滲性昏迷。

2.空腹喝酒,容易醉

飲酒時,酒精由胃和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再由肝臟解毒。空腹飲酒會增加人體對酒精的吸收率,引起宿醉,也會損傷肝臟和心臟健康。

義大利一項涉及1.5萬人的研究顯示,將有空腹飲酒習慣的人和只在用餐時飲酒的人比對發現,前者的死亡率比後者更高。

3.空腹喝咖啡、濃茶,傷心傷胃

咖啡或濃茶的咖啡因含量高,空腹喝會刺激胃黏膜,影響腸胃消化功能。特別是有慢性胃炎或胃潰瘍的人,最好不要在餐前喝,否員加重腸胃不適。

建議在咖啡或紅茶里加些牛奶,以減少咖啡因對腸胃的刺激。此外,空腹時攝入過多咖啡因,還會令心跳加速,產生胸悶、心悸等不適反應。

4.空腹別喝果汁

空腹喝果蔬汁不利於營養吸收,同時還會刺激胃黏膜,誘發胃潰瘍。

臺北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田莒昌表示,蔬果大多屬寒涼食物,比較適合飯後喝,如果想空腹喝,建議用蘋果、胡蘿蔔等非涼性果蔬榨汁。

5.空腹別嚼口香糖

口香糖以天然樹脂或甘油樹脂為主要原料,再加入糖漿、薄荷等調和壓制而成。長時間空腹咀嚼口香糖,容易引起脹氣等問題。

有胃病的人嚼口香糖時間一長,胃部會反射性地分泌出更多胃酸,加重胃潰瘍、胃炎等疾病。

[生活作息篇]

1.空腹洗澡,易頭暈

有人習慣早上起床洗澡,覺得神清氣爽,一身輕鬆。

實際上,早上起床時,往往是血糖較低的時候,人體沒有太多能量可供給,洗澡又需要消耗能量,空腹狀態下洗澡容易出現低血糖症狀,如頭暈、噁心、嘔吐等。

加之浴室空氣不流通、溫度較高,容易讓人頭暈目眩。建議最好飯後2小時再洗澡。

2.空腹開車,易出事

空腹時易出現低血糖症狀,人會感覺頭昏眼花、全身乏力、精力分散,甚至伴有噁心、出冷汗等情況,判斷能力、應急能力下降,此時駕車易發生意外。

研究顯示,很多交通事故與空腹駕車關係密切。

3.空腹鍛煉,損健康

有人認為,空腹鍛煉有助消耗更多熱量。實際上,身體缺乏能量時,運動強度也會較平時有所降低,導致減肥效果也不理想。

腸胃功能差、易低血糖的人,更不應空腹運動。

4.空腹睡覺,易暴食

饑餓和血糖低都會影響入睡,使得睡眠淺且容易醒。缺乏睡眠會令人體饑餓激素分泌增加,產生饑餓感,從而更渴望攝取食物。

睡前覺得餓,可以喝杯溫熱的牛奶,再配上幾塊餅乾,可以安神助眠。

5.空腹別逛超市

研究中,空腹的人比吃了麥片的人多買了18.6%的食物,其中31%為高熱量零食。

6.空腹別討論重要事情

空腹時血糖偏低,會導致人體認知功能降低、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並產生尋找食物的焦慮情緒,因此饑餓時人的情緒易激動,甚至變暴躁。

空腹時並非討論問題的最佳時機,此時討論往往不夠客觀、冷靜,容易引起分歧和爭執,建議不妨在討論前吃些點心、餅乾等零食。

[就醫吃藥篇]

1.空腹服抗生素,易胃部不適

常見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頭孢類抗菌藥等,建議飯後服用。

飯後服用抗生素類藥物有兩個好處,一是抗生素口服藥大多需要一天吃3至4次,跟著飯點吃藥能避免漏服;二是多數抗生素對胃黏膜有刺激,飯後服藥可避免患者胃部不適。

2空腹吃止痛藥,易噁心、嘔吐

嗎啡、杜冷丁等阿片類藥的止痛作用很強,常用於外傷劇痛、內臟絞痛等。飯後服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藥物引起的噁心和嘔吐等不良反應。

3.空腹吃胃藥,效果差

胃黏膜保護劑可覆蓋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性薄膜。

黏膜保護劑在飯後1至2小時或胃不適時服用,可以避免藥物直接與食物混合後影響療效。

如果需要服用其他藥物,應間隔半小時後再吃胃黏膜保護劑,以免相互影響。

4.空腹輸液,易不良反應

人在空腹狀態下新陳代謝較弱,此時輸液易引起一系列生理變化,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急促等,加上患者如果本身食欲差、體質差,很容易出現頭暈、噁心等症狀,甚至出現低血糖反應,如面色蒼白、心率加快、出冷汗等。

此外,空腹輸液還誘發或加重藥物不良反應,如青黴素、紅黴素、阿奇黴素等藥物對腸胃易產生不良反應。

總體來說,肚子餓是身體發出的需要補充能量的信號,此時不要硬扛著,最好儘快給身體加油。

營養師宋新建議,饑餓時不妨吃些餅乾、麵包等碳水化合物類食物,溫熱的米粥、面片、餛飩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