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專家聚焦最高檢報告:六組熱詞“背後”釋放的檢察能量

京華時報訊 (記者高鑫)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12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 聽取和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圍繞最高檢檢察長曹建明作的工作報告, 京華時報記者13日專訪了多位法學專家, 透過六組熱詞解讀其“背後”釋放的檢察能量。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彭新林表示, 過去一年來, 檢察機關堅持境內“打虎拍蠅”與境外“獵狐”雙管齊下、兩個戰場同時發力, 反腐職能作用充分彰顯, 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顯著成效。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湯維建認為, 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試點成效顯著,

有力地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 很好地保護了社會公共利益。

清華大學教授張建偉告訴記者, 最高檢工作報告的字裡行間, 體現出“成績單”背後有大量檢察幹警的辛勤汗水。 檢察機關急群眾所想的意識非常強。 龐大的辦案數字, 折射了檢察幹警勇於擔當的感人故事。

熱詞:電信詐騙、校園暴力

曹建明:批准逮捕電信網路詐騙犯罪19345人。 與公安部聯合掛牌督辦“徐玉玉案”等62起重大案件。

曹建明:依法懲治校園暴力犯罪,起訴4604人。 從重懲處校外成年人教唆、誘騙在校學生犯罪,起訴678人。 對1560名受傷害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法律援助。 選派7300名優秀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

【專家解讀】

張建偉:這兩類犯罪去年都被廣泛關注。

高校教師房款被騙和大學生學費被騙事件, 讓人們再次看到電信詐騙犯罪分子的猖獗, 及其打擊中面臨的困難。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 檢察機關加大力度打擊電信詐騙, 包括採取與公安部聯合掛牌督辦重大案件、加強國際間司法合作等, 這些舉措的威力已經顯現。

張建偉:校園暴力犯罪令人髮指。 過去這方面見諸報端的事件不多, 現在呈愈演愈烈趨勢, 尤其是相關的校園霸淩視頻隨網路流傳, 人們感到觸目驚心, 同時追問, 司法反應的敏銳度和打擊力度夠不夠?在這方面, 公眾的期待, 對立法和司法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運用司法權力打擊校園暴力, 檢察機關不僅在起訴方面,

還在撫慰受害人心靈、提供法律援助等方面有所擔當, 尤其是選派大量的檢察官出任法治副校長, 可以及時發現和説明學生應對突發情況。 這些舉措展現了檢察機關積極行使職權的特徵。

熱詞:打虎拍蠅、獵狐追逃

曹建明:立案偵查職務犯罪47650人,其中原縣處級幹部2882人、原廳局級幹部446人。 依法對王瑉等21名原省部級幹部立案偵查,對令計畫、蘇榮、白恩培等48名原省部級以上幹部提起公訴。 在征地拆遷、社會保障、涉農資金管理等民生領域查辦“蠅貪”17410人。

曹建明:開展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以來, 已從37個國家和地區遣返、勸返外逃職務犯罪嫌疑人164人, 其中包括楊秀珠等“百名紅通人員”27人。

【專家解讀】

彭新林:從報告中可以看出,

過去一年來, 檢察機關堅持境內“打虎拍蠅”與境外“獵狐”雙管齊下、兩個戰場同時發力, 反腐職能作用充分彰顯, 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顯著成效。

彭新林:首先是“打虎”力度不減, 反腐高壓震懾作用凸顯。 檢察機關對令計畫、蘇榮等48名原省部級以上幹部提起公訴, 同比上升118%, 彰顯檢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反腐決策部署的決心和態度。 可以預見, 這種不定指標、上不封頂的高壓反腐態勢, 將繼續保持下去。

彭新林:其次是“拍蠅”不手軟, 加大了對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基層貪腐的懲處力度, 查辦民生領域各類“蠅貪”17410人, 回應了群眾呼聲, 讓基層群眾更直接、更現實地感受到反腐成效。 這也是推動全面從嚴治党向基層延伸的重要體現。

彭新林:最後是加大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力度, 將包括楊秀珠、李華波這樣的“百名紅通人員”在內的一大批職務犯罪嫌疑人緝捕回國, 營造了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的強大法治聲威和輿論氛圍, 反腐敗的“天網”越織越密、越織越緊, 腐敗分子在海外的生存空間不斷壓縮, 海外“避罪天堂”正呈現坍塌之勢。

熱詞:食藥安全、健康中國

曹建明:建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591件, 起訴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11958人。 龐紅衛等人非法經營疫苗案曝光後, 最高檢立即掛牌督辦, 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檢察機關加強與監管部門和公安機關銜接, 批准逮捕355人, 已起訴291人, 立案查處失職瀆職等職務犯罪174人。

曹建明:制定服務健康中國建設“20條意見”。 突出打擊故意傷害醫務人員、在醫院聚眾滋事等犯罪,起訴3308人。督辦30起重大涉醫犯罪案件。

【專家解讀】

張建偉:食品藥品與電信詐騙、校園暴力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緊扣群眾心弦,如若打擊不力,也是群眾最為不滿的,會導致大家對司法權運行的質疑,到底能否守護我們的安全?在食品藥品領域,百姓對其安全性的資訊獲取能力和防禦能力很有限。食藥監管部門必須嚴格監管,檢察機關同樣負有責任,在行使職權中,要對這種犯罪“不寬貸”。從報告中的資料可以看出,檢察機關還主動運用偵查權,嚴懲了食藥問題背後的失職瀆職犯罪。守護百姓食藥安全,檢察機關大有所為,這是過去一年“成績單”中的一筆重彩。

張建偉:傷醫事件非常令人痛心。近些年,醫患糾紛突出,醫患關係變得扭曲,醫生“回天乏術”之時,患者家屬往往氣勢洶洶,甚至變身“醫鬧”。當個案多有發生時,就形成一種現象。這需要立法、司法、行政機關聯合應對解決。司法機關通過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或規範性檔,來保障正常的醫療秩序,逐漸修復惡化的醫患關係。我感覺,目前的醫患關係有向好發展態勢,這裡體現了包含檢察機關在內的相關部門辛苦努力取得的成效。

熱詞:產權保護、科技創新

曹建明:制定實施保障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18條意見”、加強產權司法保護“22條意見”。起訴侵犯非公企業和非公經濟人士合法權益犯罪13629人,立案偵查侵犯非公企業合法權益的職務犯罪1009件。嚴格區分違法所得與合法財產、個人財產與企業法人財產、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等界限。

曹建明:制定保障科技創新“15條意見”。突出懲治侵犯智慧財產權等犯罪,起訴21505人。

【專家解讀】

張建偉:產權保護和科技創新領域,過去更多地是採取民事手段來解決問題。當相關問題嚴重到必須用刑法手段來調整時,立法、司法機關就得有所回應。產權保護和科技創新是近些年來經濟發展中較為突出的兩個問題,檢察機關積極運用偵查、起訴等司法權,同時注重罪與非罪的區別,為經濟健康營造了良好的司法環境。

張建偉: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大推動力,其面臨的問題是智慧財產權易受侵犯,這會影響知識創新的動力,進而拖經濟發展的“後腿”。檢察機關對保護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有清晰認識,突出懲治侵犯智慧財產權等犯罪,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資訊共用平臺建設,看到報告中的這些介紹,對檢察機關開展此項工作有很強的認同感。

熱詞:公益訴訟、金融檢察

曹建明: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5109件。其中,向相關行政機關或社會組織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履行職責4562件。對仍不履行職責、公益繼續受到侵害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547件。通過辦案,督促恢復被污染、破壞的耕地、林地、濕地、草原12.8萬公頃。

曹建明:突出懲治非法集資等涉眾型經濟犯罪和互聯網金融犯罪,起訴集資詐騙等犯罪16406人,北京、上海等地檢察機關依法妥善辦理“e租寶”“中晉系”等重大案件。

【專家解讀】

湯維建:過去一年,檢察機關按照授權在13個省區市開展公益訴訟試點,成效非常顯著,辦理公益訴訟案件5109件,且主要屬於行政公益訴訟,有力地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很好地保護了社會公共利益。通過試點工作也證明,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有其優越性。我建議對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和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進行修改,明確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法律地位和資格。同時,對檢察機關提供公益訴訟的程式、方式等,通過專門立法進行規定。

彭新林:涉眾型經濟犯罪和互聯網金融犯罪由於以不特定多數人為侵害物件,呈現蔓延速度快、影響廣泛、危害後果嚴重的特點,嚴重危及金融管理秩序和社會穩定。過去一年,檢察機關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努力找准了服務大局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充分發揮打擊、保護、預防的職能作用,突出懲治非法集資等涉眾型經濟犯罪和互聯網金融犯罪,可以看出檢察機關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所付出的努力。

熱詞:司法改革、監督糾錯

曹建明:緊扣“選人、授權、明責”三個環節,全面推開檢察官員額制改革。制定檢察官權力清單,檢察官在授權範圍內獨立辦案,對案件品質終身負責。推進職業保障改革,增強職業尊榮感。

曹建明: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對不構成犯罪或證據不足的,不批准逮捕132081人、不起訴26670人,其中因排除非法證據不批准逮捕560人、不起訴169人,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訴7185件。對認為確有錯誤的民事行政生效裁判、調解書提出抗訴3282件、再審檢察建議2851件。

【專家解讀】

張建偉:司法改革關係推進依法治國的整體佈局。最高檢報告中特別用了“釘釘子”這個詞,彰顯檢察機關部署和狠抓司法改革的決心,以及對推進改革難度的認知。報告反映出,檢察機關推進改革的舉措比較得力,如緊扣“選人、授權、明責”這三個關鍵環節,順利推動員額制改革,成效初步顯現。在最高檢自上而下推動改革中,十分注重規範化,如佈設懲戒制度、遴選制度等。

湯維建:司法責任制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頭戲。檢察機關狠抓落實,按照“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原則,制定檢察官權力清單,檢察官在授權範圍內獨立辦案,對案件品質終身負責,這些在報告中都進行了明確。檢察改革向深層次邁進,更需要勇氣和擔當。

張建偉:糾正冤錯案件中,檢察機關做了很多“幕後”工作,如對案件進行複查並形成糾錯意見,推動審判機關啟動再審程式。在冤錯案件昭雪中,檢察機關跳出控訴機關職能,本著客觀公正立場,擔起了司法公正責任。未來如何加大監督力度,相關立法和法學界都應同檢察機關一道多些思考,包括與國家監察委員會的對接,檢察權與監察權的相互制約。

湯維建:近年來,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範圍逐步拓寬,尤其是對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進行監督,確保其依法依規進行,司法權公正高效運行。對已經發生的冤錯案件,檢察機關敢於直面問題,通過抗訴、檢察建議等方式推動糾錯。報告中還專門提到,深刻反省檢察環節自身把關不嚴的沉痛教訓。要通過冤假錯案的糾正,倒查司法程式中存在的漏洞和錯誤,倒逼司法責任制的落實,確保司法公正在源頭上得到實現,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

突出打擊故意傷害醫務人員、在醫院聚眾滋事等犯罪,起訴3308人。督辦30起重大涉醫犯罪案件。

【專家解讀】

張建偉:食品藥品與電信詐騙、校園暴力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緊扣群眾心弦,如若打擊不力,也是群眾最為不滿的,會導致大家對司法權運行的質疑,到底能否守護我們的安全?在食品藥品領域,百姓對其安全性的資訊獲取能力和防禦能力很有限。食藥監管部門必須嚴格監管,檢察機關同樣負有責任,在行使職權中,要對這種犯罪“不寬貸”。從報告中的資料可以看出,檢察機關還主動運用偵查權,嚴懲了食藥問題背後的失職瀆職犯罪。守護百姓食藥安全,檢察機關大有所為,這是過去一年“成績單”中的一筆重彩。

張建偉:傷醫事件非常令人痛心。近些年,醫患糾紛突出,醫患關係變得扭曲,醫生“回天乏術”之時,患者家屬往往氣勢洶洶,甚至變身“醫鬧”。當個案多有發生時,就形成一種現象。這需要立法、司法、行政機關聯合應對解決。司法機關通過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或規範性檔,來保障正常的醫療秩序,逐漸修復惡化的醫患關係。我感覺,目前的醫患關係有向好發展態勢,這裡體現了包含檢察機關在內的相關部門辛苦努力取得的成效。

熱詞:產權保護、科技創新

曹建明:制定實施保障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18條意見”、加強產權司法保護“22條意見”。起訴侵犯非公企業和非公經濟人士合法權益犯罪13629人,立案偵查侵犯非公企業合法權益的職務犯罪1009件。嚴格區分違法所得與合法財產、個人財產與企業法人財產、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等界限。

曹建明:制定保障科技創新“15條意見”。突出懲治侵犯智慧財產權等犯罪,起訴21505人。

【專家解讀】

張建偉:產權保護和科技創新領域,過去更多地是採取民事手段來解決問題。當相關問題嚴重到必須用刑法手段來調整時,立法、司法機關就得有所回應。產權保護和科技創新是近些年來經濟發展中較為突出的兩個問題,檢察機關積極運用偵查、起訴等司法權,同時注重罪與非罪的區別,為經濟健康營造了良好的司法環境。

張建偉: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大推動力,其面臨的問題是智慧財產權易受侵犯,這會影響知識創新的動力,進而拖經濟發展的“後腿”。檢察機關對保護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有清晰認識,突出懲治侵犯智慧財產權等犯罪,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資訊共用平臺建設,看到報告中的這些介紹,對檢察機關開展此項工作有很強的認同感。

熱詞:公益訴訟、金融檢察

曹建明: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5109件。其中,向相關行政機關或社會組織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履行職責4562件。對仍不履行職責、公益繼續受到侵害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547件。通過辦案,督促恢復被污染、破壞的耕地、林地、濕地、草原12.8萬公頃。

曹建明:突出懲治非法集資等涉眾型經濟犯罪和互聯網金融犯罪,起訴集資詐騙等犯罪16406人,北京、上海等地檢察機關依法妥善辦理“e租寶”“中晉系”等重大案件。

【專家解讀】

湯維建:過去一年,檢察機關按照授權在13個省區市開展公益訴訟試點,成效非常顯著,辦理公益訴訟案件5109件,且主要屬於行政公益訴訟,有力地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很好地保護了社會公共利益。通過試點工作也證明,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有其優越性。我建議對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和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進行修改,明確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法律地位和資格。同時,對檢察機關提供公益訴訟的程式、方式等,通過專門立法進行規定。

彭新林:涉眾型經濟犯罪和互聯網金融犯罪由於以不特定多數人為侵害物件,呈現蔓延速度快、影響廣泛、危害後果嚴重的特點,嚴重危及金融管理秩序和社會穩定。過去一年,檢察機關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努力找准了服務大局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充分發揮打擊、保護、預防的職能作用,突出懲治非法集資等涉眾型經濟犯罪和互聯網金融犯罪,可以看出檢察機關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所付出的努力。

熱詞:司法改革、監督糾錯

曹建明:緊扣“選人、授權、明責”三個環節,全面推開檢察官員額制改革。制定檢察官權力清單,檢察官在授權範圍內獨立辦案,對案件品質終身負責。推進職業保障改革,增強職業尊榮感。

曹建明: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對不構成犯罪或證據不足的,不批准逮捕132081人、不起訴26670人,其中因排除非法證據不批准逮捕560人、不起訴169人,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訴7185件。對認為確有錯誤的民事行政生效裁判、調解書提出抗訴3282件、再審檢察建議2851件。

【專家解讀】

張建偉:司法改革關係推進依法治國的整體佈局。最高檢報告中特別用了“釘釘子”這個詞,彰顯檢察機關部署和狠抓司法改革的決心,以及對推進改革難度的認知。報告反映出,檢察機關推進改革的舉措比較得力,如緊扣“選人、授權、明責”這三個關鍵環節,順利推動員額制改革,成效初步顯現。在最高檢自上而下推動改革中,十分注重規範化,如佈設懲戒制度、遴選制度等。

湯維建:司法責任制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頭戲。檢察機關狠抓落實,按照“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原則,制定檢察官權力清單,檢察官在授權範圍內獨立辦案,對案件品質終身負責,這些在報告中都進行了明確。檢察改革向深層次邁進,更需要勇氣和擔當。

張建偉:糾正冤錯案件中,檢察機關做了很多“幕後”工作,如對案件進行複查並形成糾錯意見,推動審判機關啟動再審程式。在冤錯案件昭雪中,檢察機關跳出控訴機關職能,本著客觀公正立場,擔起了司法公正責任。未來如何加大監督力度,相關立法和法學界都應同檢察機關一道多些思考,包括與國家監察委員會的對接,檢察權與監察權的相互制約。

湯維建:近年來,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範圍逐步拓寬,尤其是對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進行監督,確保其依法依規進行,司法權公正高效運行。對已經發生的冤錯案件,檢察機關敢於直面問題,通過抗訴、檢察建議等方式推動糾錯。報告中還專門提到,深刻反省檢察環節自身把關不嚴的沉痛教訓。要通過冤假錯案的糾正,倒查司法程式中存在的漏洞和錯誤,倒逼司法責任制的落實,確保司法公正在源頭上得到實現,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