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州:千年商都再發力 向世界呈現更開放包容的中國

初冬,沐浴著和煦的廣州,用一片盎然生機聚攏世界目光,《財富》全球論壇在中國的南大門拉開帷幕。

浩瀚南海之濱,海洋賦予了廣州開放的胸懷,廣州則用發展為中國的開放之路做注解。

“中國經濟具有長期向好的光明前景,有基礎、有條件、有動力實現穩中有進、持續向好。 ”習近平主席在致2017年廣州《財富》全球論壇的賀信中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經營環境將更加開放、透明、規範。 ”

從因港而興千年商都,到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廣州始終扮演著世界望向中國的一扇窗,用一座城市的變革展示中國與世界碰撞融合的恢弘篇章。

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中國經濟格局經歷深刻變革的背景下,廣東肩負自貿試驗區建設的使命,通過打造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有力支撐。

“開放”之于廣州,是歷史深埋的基因,也是蹄疾奮進的當下。 世界有理由期待,這片土地將繼續引領中國更高水準的開放之路,不斷呈現開放包容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引領新一輪對外開放:

南沙自貿區引領制度創新

“我們非常明確,在自貿試驗區運營有什麼樣的好處。 ”

參加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時,寶潔大中華區董事長、總裁馬睿思談到,寶潔在過去幾年一直受到來自廣州當地政府、南沙區政府的幫助,他認為自貿試驗區是一個“非常好的孵化基地”。

談及自貿試驗區,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廖宜建表示:“自貿試驗區本身的政策是非常成功、非常有吸引力的。 ”

這些落戶廣州的外資企業用發展經驗佐證,處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的廣州,除了市場發展成熟度高、實體經濟產業鏈成熟、輻射亞太的區位優勢之外,政府對企業的前瞻性服務意識也具有明顯優勢。

2014年12月,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 2015年4月,廣東自貿區掛牌儀式在廣州南沙行政中心舉行。

按區域佈局劃分,南沙片區作為廣東自貿試驗區面積最大的片區,重點發展航運物流、特色金融、國際商貿、高端製造等產業,建設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綜合服務樞紐。

廣東自貿試驗區的建設,使廣州的發展與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舉措緊密結合,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打造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和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

華南美國商會發佈的《2017年華南地區經濟情況特別報告》和《2017中國營商環境白皮書》指出,由於高度認可當地的市場環境,高達48%的受訪企業表示願意在未來的一至三年內有興趣在廣州南沙新區設立新的辦公室和服務店。

中山大學副校長,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李善民介紹,通過在南沙、前海、橫琴、上海等地調研發現,南沙在制度創新方面走在前列,尤其是貿易便利化這一塊做的很好。

李善民說,這一方面體現在一般貨物的貿易便利化,也就是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另一方面體現為新型貿易業態跨境電商,在跨境電商方面,南沙已經形成了一個聚集區。

自貿試驗區的創新實踐證明,開放帶來進步,改革推動發展。 正是由於這些改革創新,南沙的市場活力不斷激發,兩年多來新增了近4萬家企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其中今年1-10月跨境電商進口額38.6億元,同比增長1.3倍,分別占廣州二分之一、全國六分之一。

對接更高水準的開放: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合作

十九大報告指出,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

繼年初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後,國家層面目前已經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廣州、深圳等珠三角9個城市和香港、澳門組成的城市群,以不到全國1%的面積創造了約13%的GDP,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

廣州作為粵文化的發源地,在整合過程中,可以扮演獨特的文化紐帶作用,拉近灣區內地部分和港澳的文化、心理距離。 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進經貿、金融領域的整合和要素市場的互聯互通。

更重要的是,隨著廣州建設樞紐型網路城市的推進,廣州作為灣區內地部分商貿、物流和交通中心的地位正在不斷強化,科技創新能力也在不斷提高,這使得廣州未來可以更好地從灣區的整合大勢中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位置。

來自商務部門的資料顯示,20年間香港在廣州直接投資企業約1.2萬家,合同外資額累計超過62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接近420億美元;同期廣州企業累計在香港投資企業548家,中方協定投資額97億多美元。2016年,廣州與香港進出口總額達996.8億元。

“未來,南沙將發揮地處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和多重國家戰略疊加的政策優勢,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重點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党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南沙區委書記蔡朝林表示,南沙將在服務貿易開放、貨物監管制度、金融開放創新、粵港澳深度合作、全面風險管控等方面進一步探索,力求為投資者創造更便利、更優越的營商環境。

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正和粵港澳大灣區,未來10年將發展成為世界級城市群,其成長潛力、科技含量、經商前景不可估量,將給國內外企業帶來巨大商機,成為經濟全球化的璀璨明珠。

連接歷史與未來的開放: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

習近平主席在致2017年廣州《財富》全球論壇的賀信中,再一次將“開放”作為中國給世界的承諾。

作為中國最開放、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廣州在中國對外開放的壯麗篇章裡,率先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200多年前的一條海上絲綢之路,便從廣州這個著名的東方港口起錨,通往世界各地。作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商都,廣州既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和廣泛的區域經濟合作基礎,又是內陸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連接樞紐,是不可替代的經濟支點和國際商貿中心城市。

廣州擁有世界級的海港、空港、鐵路港和資訊港。逾195條海上航線、304條國內國際和地區航線,早已通達全球;中國大陸58%的互聯網更是通過廣州與世界對接互聯。

眼下,“一帶一路”倡議給廣東帶來了新的空間和機遇。2016年,廣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6.5%,實際投資增長高達65%,一批本土企業搭上了“一帶一路”的列車,參與共建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和境外產業集聚區,打造廣東製造品牌。

時空輪回,海上絲路歷經千年不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廣州正在迅速成為中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重要紐帶。未來,將著力打造與世界深度互聯互通的國際樞紐型網路城市。

“廣州的戰略地位和樞紐定位在珠三角地區是獨一無二的,” 新加坡駐廣州總領事蔡簦合(Chua Teng Hoe)表示,“廣州交通發達,擁有輻射全國綜合運輸體系。同時,廣州正崛起為中國重點創新地區,促進‘一帶一路’發展。”

“在中英貿易往來中,廣州的貿易成交量占總比重的1/3。”英國駐廣州副總領事區安傑(Andrew Ould)認為,廣州市作為重要的航運樞紐、電信樞紐以及國際互聯網接入樞紐,促進著“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經貿合作和互聯互通。

開放的氣質連接著廣州的歷史與未來。攜帶千年商都的文化與歷史積澱,廣州在中國的改革發展進程中,不斷接納新的時代契機和歷史使命。未來,廣州將以開放與創新的姿態繼續前進,作為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開展貿易的橋頭堡,在全球經濟中扮演更豐富的角色。

來自商務部門的資料顯示,20年間香港在廣州直接投資企業約1.2萬家,合同外資額累計超過62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接近420億美元;同期廣州企業累計在香港投資企業548家,中方協定投資額97億多美元。2016年,廣州與香港進出口總額達996.8億元。

“未來,南沙將發揮地處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和多重國家戰略疊加的政策優勢,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重點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党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南沙區委書記蔡朝林表示,南沙將在服務貿易開放、貨物監管制度、金融開放創新、粵港澳深度合作、全面風險管控等方面進一步探索,力求為投資者創造更便利、更優越的營商環境。

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正和粵港澳大灣區,未來10年將發展成為世界級城市群,其成長潛力、科技含量、經商前景不可估量,將給國內外企業帶來巨大商機,成為經濟全球化的璀璨明珠。

連接歷史與未來的開放: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

習近平主席在致2017年廣州《財富》全球論壇的賀信中,再一次將“開放”作為中國給世界的承諾。

作為中國最開放、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廣州在中國對外開放的壯麗篇章裡,率先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200多年前的一條海上絲綢之路,便從廣州這個著名的東方港口起錨,通往世界各地。作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商都,廣州既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和廣泛的區域經濟合作基礎,又是內陸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連接樞紐,是不可替代的經濟支點和國際商貿中心城市。

廣州擁有世界級的海港、空港、鐵路港和資訊港。逾195條海上航線、304條國內國際和地區航線,早已通達全球;中國大陸58%的互聯網更是通過廣州與世界對接互聯。

眼下,“一帶一路”倡議給廣東帶來了新的空間和機遇。2016年,廣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6.5%,實際投資增長高達65%,一批本土企業搭上了“一帶一路”的列車,參與共建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和境外產業集聚區,打造廣東製造品牌。

時空輪回,海上絲路歷經千年不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廣州正在迅速成為中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重要紐帶。未來,將著力打造與世界深度互聯互通的國際樞紐型網路城市。

“廣州的戰略地位和樞紐定位在珠三角地區是獨一無二的,” 新加坡駐廣州總領事蔡簦合(Chua Teng Hoe)表示,“廣州交通發達,擁有輻射全國綜合運輸體系。同時,廣州正崛起為中國重點創新地區,促進‘一帶一路’發展。”

“在中英貿易往來中,廣州的貿易成交量占總比重的1/3。”英國駐廣州副總領事區安傑(Andrew Ould)認為,廣州市作為重要的航運樞紐、電信樞紐以及國際互聯網接入樞紐,促進著“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經貿合作和互聯互通。

開放的氣質連接著廣州的歷史與未來。攜帶千年商都的文化與歷史積澱,廣州在中國的改革發展進程中,不斷接納新的時代契機和歷史使命。未來,廣州將以開放與創新的姿態繼續前進,作為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開展貿易的橋頭堡,在全球經濟中扮演更豐富的角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