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我國全能戰機座艙先進堪比F35,雷達探測能力強大比蘇35強1/3

戰鬥機的座艙顯示系統, 是飛行員有效掌握自身飛行狀態以及周邊區域態勢, 並做出及時反應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徑, 因此座艙顯示系統的先進程度是構成戰鬥機作戰性能的標誌性因素之一。 早期的戰鬥機主要採用指標式儀錶顯示系統, 以至於座艙內部如同一個琳琅滿目的鐘錶店, 飛行員需要低頭從眼花繚亂的各種儀錶中尋找判讀相關的技術參數, 真是想想就讓人覺得頭大。

隨著航空電子技術的進步, 出現了使用陰極射線管的平視顯示器和抬頭顯示器, 能夠將各種狀態資料集中顯示出來,

大大減輕了飛行員的工作強度。 時至今日, 以多功能的頭盔顯示器和平板液晶顯示器為代表, 融合了超視距、全向態勢感知能力的第六代座艙顯示系統, 已經成為國際四代半、五代戰鬥機的標配。

早期的戰鬥機座艙裡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指針式儀錶

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 我國戰鬥機的座艙顯示系統已經實現了對國際先進水準的趕超, 殲10、殲11B普遍採用了“一平三下”的多功能彩色液晶顯示器+頭盔瞄準系統, 與國外主流的第四代改進型戰鬥機大體相當。 而近年來我軍最新列裝的殲20、殲16、殲10C等新銳戰鬥機, 更是一步到位地邁向了類似於F35戰鬥機的全玻璃化座艙, 即採用一整塊的全景液晶顯示幕, 分為不同的顯示區域來顯示不同的資訊參數,

飛行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 對顯示圖像進行任意切換放大, 人機界面也取消了傳統的按鍵, 改為觸摸輸入技術, 顯著提高了飛行員獲取戰術資訊的效率。

F35的全玻璃化座艙

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 我軍新一代戰鬥機玻璃化座艙首次對外曝光, 整體佈局簡潔合理, 飛行員的正前方是一部寬屏液晶顯示器, 正下方還有一部尺寸較小的液晶顯示器用於備份, 操作杆位於飛行員的右側, 除了繼續保留抬頭顯示器以外, 總體設計與F-35戰鬥機基本相似。 根據顯示器當中的畫面, 我們還可以得到許多有價值的資訊。 第一, 該型戰鬥機擁有多達12個的外掛點, 而且沒有內部彈倉的顯示, 可以判定其裝機物件為殲11系列。

目前我軍裝備的蘇27、蘇30、蘇35以及國產化的殲11、殲11B、殲15座艙佈局均與此不符, 唯一可能的裝機物件就只剩下殲16了。

我軍新一代戰鬥機玻璃化座艙曝光

第二, 武器掛載系統顯示的是空優掛載模式, 分別掛載了近中遠三種不同類型的空對空導彈, 體現出了該型戰鬥機強大的制空作戰火力;戰術態勢系統顯示了機載雷達可以同時跟蹤打擊200多公里範圍內的多個目標, 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資料, 俄羅斯蘇35戰鬥機的“雪豹”無源相控陣雷達雖然號稱可以探測400公里遠的目標, 但是只是在極小角度下的凝視模式, 只能在有限範圍對單個目標進行掃描, 如果要同時跟蹤打擊多個目標, 作用距離會急劇下降到150公里以內。

按照同樣的標準計算, 殲16的機載雷達探測距離至少超出蘇35的三分之一, 由於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體制優勢, 多目標打擊能力和抗干擾能力更勝一籌, 如此強悍的雷達, 也難怪殲16可以使用超遠端空對空導彈這樣大殺器。

根據顯示資訊可以判斷裝機物件為殲16

第三, 該型戰鬥機還具備自動航路規劃、多模式的空對面打擊能力、高速戰術資料鏈等功能, 也充分地印證了殲16具有強悍的多用途作戰性能, 其戰場態勢感知能力、機載資訊處理能力甚至超過F22這樣的早期第五代戰鬥機, 部分達到或者接近F35的水準。 殲16只是我軍的一款四代半戰鬥機, 由此我們不難推測真正的第五代戰鬥機殲20的相關性能又會強大到何種程度?至於殲20和殲16強強聯手雙劍合璧,

對我軍空中作戰能力會帶來哪些革命性的提升, 就更加令人期待和遐想了。

強悍的感知能力+超遠程空對空導彈使殲16如虎添翼

作者:利刃/晨言無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