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國最老的觀星台,測定出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登封觀星台

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鎮的觀星台, 由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 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 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 它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的卓越成就, 在世界天文史、建築史上都有很高的價值。

觀星台仰儀

1961年3月4日, 登封觀星台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11月30日, 中國依託登封觀星台和內鄉“打春牛”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國際氣象界, 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登封嵩山是中國古代封天祭地之中心和華夏文明的搖籃。 周公測景台和觀星台、嵩嶽寺塔、漢三闕、中嶽廟、嵩陽書院、少林寺建築群等8處11項“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歷經東漢至民國近2000年, 是中國現存種類最多、修建時間跨度最長、歷史文化內涵最豐富的歷史建築群。 2010年8月1日,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元朝的天文學家、數學家郭守敬以觀星台為中心點觀測並推算出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曆法——《授時曆》。

觀星台由台身與石圭、表槽組成。 台身上小下大, 形似覆鬥。 檯面呈方形, 用水磨磚砌造。 台高9.46米, 連台頂小屋通高12.62米。 台下邊寬16米多, 上邊約為下邊之半。 在台身北面, 設有兩個對稱的出入口,

築有磚石踏道和梯欄, 盤旋簇擁台體。 台頂兩端小屋中間, 由台底到台頂, 有凹槽的“高表”。 在凹槽正北是三十六塊青石平鋪的石圭。

觀星台正方案

在觀星台內, 還有一“測景台”, 它是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姬旦修建, 是古代祖先測量日影, 驗證四時的儀器。 台用青石製作, 分台座和石柱兩部分:台座上大下小, 呈梯形錐體, 四邊稍有偏斜, 各邊寬窄不等。 石柱為表, 台座為圭。

周公測景台

中國傳統的節氣劃分日: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正是周姬旦通過在測景台的實地觀測劃定的, 從而使春、夏、秋、冬四時得以劃定。

作為測定出“二十四節氣”的登封周公測景台、元代觀星台, 充分驗證了嵩山“天地之中”, 代表著世界天文史上最傑出的成就之一,

多位國外專家考察後為之驚歎, 認為這是世界上少有的保存完整的科技實物。

觀星台小室牆洞

2016年11月30日, 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國際氣象界, 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在申報過程中, 河南有兩處納入到“二十四節氣”申報支撐點, 即登封觀星台和內鄉“打春牛”。 此次申報成功, 填補了河南省沒有世界級代表性非遺項目的空白。

觀星台日晷

“打春牛”是內鄉縣每年立春時舉行的一項勸民農桑的政務活動, 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刻的社會意義, 已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直到現在, 內鄉縣每年立春時還要舉行大規模的“打春牛”活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