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汝官窯遺址是怎麼被發現的?

官哥汝鈞定, 作為五大名窯之一的汝窯一直都是備受關注的焦點, 所到之處吸粉無數, 而同樣重要的汝窯窯址卻是撲朔迷離。

▲北宋 汝窯天青釉洗 香港蘇富比

文獻記載, 汝窯供禦皇室, 燒造極短, 工藝精良, 傳世罕見。

北宋末年, 隨著金兵南下、宋室南渡, 汝窯窯火僅僅燃燒了二十年, 就因戰爭而消失了。

而汝瓷所有謎團, 就像這神秘的器物一樣, 或埋入地下, 或湮滅人間了……

明清時期的皇帝曾多次下令燒瓷工匠仿製汝瓷, 但因為找不到汝官窯窯址, 而不得其精髓。

宋 瓷

由於文獻記載不詳, 燒造汝官瓷的汝窯究竟在哪裡、它是如何燒造的,

也就成了千古之謎。

▲陳萬里先生實地考察窯址

(右第二位起至左依次為陳萬里、馮先銘、李輝柄)

時間來到20世紀, 在1950年, 中國古陶瓷研究行業的陳萬里等人, 專程去到有汝瓷發祥地之稱的河南汝州尋找汝窯窯址。

很遺憾, 當時並沒有找到古代汝官窯遺址。

▲清涼寺村窯遺址出土

但人們尋找汝官窯窯址的腳步卻從來沒有停止過, 無數的古陶瓷專家學者也為此費盡心血。

“清涼寺到段店, 一天進萬貫”, 一句流傳于河南寶豐縣清涼寺一帶的鄉間俚語訴說了這裡曾經有過的瓷貿易盛況。

這也引起了來此進行調查的考古人員的注意。

▲清涼寺汝官窯址

當時, 清涼寺村一戶人家的紅薯窖裡,

無意間發現了保存完好的一隻盤子(洗), 之後立即找專家鑒定。

▲汝窯青灰釉汝窯洗

湊巧的是, 當時(1986年)全國古陶瓷研究會議正在召開, 後經過與會專家鑒定發現, 原來這就是珍貴的汝瓷!

接下來河南省寶豐縣偏僻的清涼寺小村, 突然熱鬧起來。

1987年, 上海博物館依據在清涼寺採集到的汝窯碎瓷片和那件汝瓷洗, 首次向世人宣佈了汝窯窯址就在今天的寶豐縣。

▲清涼寺汝官窯址

據此, 1987至1989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寶豐縣清涼寺村進行持續挖掘, 挖掘出大量可修復的殘器。

此外, 專家還意外發現一個儲藏有汝瓷的藏坑, 隨之出土的還有一些宋汝窯器。

▲窯址發掘的支燒工具(左圖)與試火片(右圖)

這一藏有汝瓷的坑讓專家開始猜測汝官窯窯址會不會也在附近呢?

果然, 經過挖掘, 在2000年考古隊發現了十五座燒制汝窯瓷的窯爐和兩處作坊, 以及一些與制瓷有關的遺跡遺物。

至此, 這些御用汝窯的窯爐、作坊、澄泥池、釉料坑等重要遺跡相繼發現, 汝官窯遺址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

▲汝窯粉青釉折肩瓶

那麼有人可能會問了, 這個藏坑是怎麼回事?

原來是在這裡的一位老窯工為保護這些珍品, 偷偷藏的。

▲汝窯天藍釉盞托

老窯工世代為宋代皇帝燒制瓷器, 國破家亡的時刻老窯工不願意讓窯工們辛苦燒制的瓷器落入金兵之手。

▲汝窯窯址發掘的汝瓷殘片

所以老窯工當時潛入金兵控制的窯廠, 將準備獻給宋徽宗的汝窯珍品偷了出來!

之後將它們埋在了窯廠附近的一片小樹林裡。

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 這些汝瓷一埋就是800多年。

▲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其中一件高19.5釐米 口徑5.9釐米 底徑8.2厘的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最引人注目。

它頸部長腹分別刻以折枝蓮花, 器表滿施天藍釉。

光亮滋潤, 佈滿開片, 蟬翼紋晨星稀, 完全符合汝瓷的典型特色。

▲鵝頸瓶花紋展開圖

而當時汝窯窯址也出土了大量的汝瓷殘片, 按馬未都的話說, “那都是成筐的, 一眼望不到頭。 ”

▲汝窯窯址瓷片堆積層

雖然沒能有這些殘片, 但馬未都有一件完整汝窯器。

對於這真正的傳世汝窯, 馬未都竟坦言有點捨不得展示。

那麼這件傳世汝瓷究竟從何而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