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反應性抑鬱症自我治療

反應性抑鬱症又稱心因性抑鬱症, 是由強烈的精神刺激或持久的精神緊張等應激因素作用起病的。 臨床表現以突出的抑鬱情緒為主要特徵, 同時也存在認知、行為和軀體調節功能等多方面的障礙, 其症狀表現容易被人理解, 且與精神刺激因素有明顯的關聯, 病程可長可短。 南昌安康醫院介紹反應性抑鬱症

一、反應性抑鬱症的病因

一般認為在遭遇不良生活事件後, 在內因與外因相互作用下, 當超過了個體心理承受能力時就會出現心理障礙, 通常認為未被解決的心理衝突是發病的基礎。

突發的生活事件如交通事故、離婚、喪偶、失業、自然災害等可以使人患反應性抑鬱症。 慢性的應激也可使人發病, 在當今社會發展進程中, 生活節奏加快, 激烈的競爭增加了人們的精神壓力, 這些慢性的緊張性生活事件可以使人持久的精神緊張, 並發現這些人發病後以焦慮性抑鬱者為多, 因中年人遭遇的生活事件最多, 他們要負責家庭的經濟來源問題, 又要負責照顧老人和孩子, 所以中年以上患此病者較多。

但是, 人們在經受同樣的應激事件後, 有的人未出現明顯的精神異常, 有的人卻患了反應性抑鬱症, 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心理素質不同, 對外界精神刺激的承受能力有很大的差異性, 通常是性格內向、社交能力差、軟弱、依賴性強的人容易發病。

面對應激源, 人的應付方式也與是否發病有關, 具有易感素質的人對應激事件自我評價時, 往往認為應激事件超過了自己能力所能處理的範圍, 他們在認識和行為上普遍存在著非積極的應對策略, 如否認、逃避、認識歪曲, 對緊張性生活事件的應付方式往往是帶有情緒指向性的, 這些人往往是怨天尤人, 對別人是憤懣怨恨和譴責。 另外, 在衝突性生活事件面前, 是否發病還與人格、社會的支持、本人的健康狀況等多種因素有關, 其中是否能獲得良好的社會支持, 對緩衝心理壓力, 減少發病具有重要意義。

二、反應性抑鬱症的危害

1、增加家庭的負擔:家庭生活品質受到影響, 由於有復發性,

反復就醫, 自傷、自殺, 抑鬱症複燃控制則慢得多。 突然停用抗抑鬱藥出現的戒斷反應是軀體不適, 也可能導致為明確原因而去做大量的實驗室檢查, 造成醫用費用升高, 浪費醫療資源, 職業能力及軀體活動受到影響和社會適應不良。 家庭負性事件增加。

2、增加自殺風險:患有復發性抑鬱症的患者中, 每7個就有1個採取自殺行為, 自殺的案例中70%患有抑鬱症。 研究證實在自殺死亡者中, 50%到70%是死於抑鬱症, 15%的抑鬱症病人最終是自殺死亡的。

3、損害社會功能:患抑鬱症症狀後, 通常表現為思維困難, 睡眠障礙, 食欲下降, 腦力勞動的效率明顯下降, 很難勝任日常工作, 更談不上創造性工作。 還使人體免疫功能下降, 使慢性疾病的康復時間延緩,

造成生理活動減慢, 社會工作和生理能力下降, 性功能減退。

4、功能下降:通常表現為思維困難, 腦力勞動的效率明顯下降。 一向思維敏捷的科技人員或白領人士患抑鬱症後, 很難勝任日常工作, 更談不上有創造性。

三、反應性抑鬱症自我治療

1、擴大交往:豐富個人生活適當參加社會活動, 多與社會接觸, 多和他人交流, 多想一些開心的事, 能夠陶冶性情, 保持良好的心態。 經常與朋友分享煩惱, 容易宣洩壓力, 並且如果朋友恰好風趣、幽默、健談, 對預防抑鬱症狀更有效果。

2、飲食營養:多吃些富含維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 如穀類、魚類、綠色蔬菜、蛋類等, 對於預防抑鬱症也有明顯效果。

3、培養興趣:找一些能獲得快樂和增強自信的事來做,

如聽音樂、逛街、看電影、讀書、上網衝浪等, 培養興趣愛好對預防抑鬱症很有幫助。

4、起居規律:加強體育鍛煉勞逸適度, 在運動中獲得歡樂, 忘掉身邊的煩惱, 從而增強體質和植物神經的調節能力, 對防治本病大有益處。 同時, 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 保證充足的睡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