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800多大學生挽留宿管阿姨,為何老師沒這“待遇”?

最近一段時間,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宿管徐阿姨上了熱搜, 不是因為她做了什麼不平凡的事, 而是因為她做了太多平凡的事。

徐阿姨名叫徐根娣, 是杭電27號樓的宿管, 雖然是一份普通的工作, 但她卻有“過人的本領”, 能夠記住該宿舍樓內所有學生的姓名、專業、班級、籍貫以及興趣愛好, 每次同學進入宿舍樓, 她都會喊道“*某某, 回來了”, 平時看到同學們衣服扣子掉了、破了, 徐阿姨都會義務為學生們縫縫補補。 自2014年以來, 27號的大學生們也自發形成了一個慣例, 每年都會為徐阿姨舉辦一個生日宴會, 每年這一天也是徐阿姨最幸福的一天,

因為在此之前, 她從未過過生日。

但是2017年的生日宴會, 除了幸福之外, 也多了幾分憂傷。 因為過了生日, 徐阿姨就要正式退休了, 生日宴會反而成了送別會。 所以同學們紛紛留言“徐阿姨別走, 穿上學士服的那一天, 我想喊您一聲'徐媽媽'”、“我記不清叫了您多少聲阿姨, 但每一聲阿姨後都會有一句‘回來了啊’, 讓我有一種到家的感覺”、“在這些年裡, 我們已經把您當做了我們的親人”。 這樣的畫面, 不禁讓人熱淚盈眶。

學校也善解人意, 在徵求了徐阿姨本人的同意後, 繼續返聘徐阿姨在27號宿舍樓工作。 看到這個暖人的新聞後, 不禁反思:為何一個宿管阿姨能夠得到800多大學生的深情挽留, 但陪伴我們更長時間的大學老師,

卻得不到如此“待遇”哪?

記得筆者大學時的班主任, 陪伴了我們五年時間(本人專業是五年制), 但直到畢業前夕, 他能叫得出名字的學生只有三分之二左右, 用他自己的話說, “雖然叫不出名字, 但眼熟”。 在大二那年, 我們班有個比較內向的女生, 因為遇到一些事情沒想開, 用跳海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為這事, 我們班開了一次班會, 清晰的記得班主任說了一句:她個名字我是有印象的, 我不是不認識她。 從那以後, 我知道了, 大學裡的班主任, 還不如學院的輔導員。

與其他專業的同學聊天後, 筆者覺得自己的班主任還算好的, 因為我們有自己的固定專業教室, 班主任一學期還能去幾次, 在其他沒有固定教室的專業,

有的同學一學期都未嘗能見到班主任一次, 甚至見到班主任的概率, 還不如見到校長的概率高。 連見都見不到幾次, 又怎能談得上情感。

中國有句俗語, “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 道出了學生對老師的尊重程度和期限。 但在如今的大學校園, 一個連班級學生姓名都叫不全的老師, 又怎會贏得學生對父親般的尊重;反而一個普普通通的宿管阿姨, 卻贏得了學生對母親般的敬仰。 所以筆者認為, 該向徐阿姨學習的, 不僅僅是宿管員, 還應該包括那些叫不上自己學生名字的老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