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樣投資自己,就已經贏了身邊90%的朋友!

大家對於“自我投資”的概念可能並不陌生,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 “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你自己”, 說白了, 就是花碎片時間去學習, 去提升自己嘛。 道理雖然簡單, 但操作起來其實十分不容易。

今天, 咱們就來聊一聊, 如何高效地進行自我投資。 我認為需要把握好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明確現階段的提升目標, 制定適合自己的計畫

和市場上眼花繚亂的金融產品一樣, 用於提升自我的投資品也有很多, 比如英語、健身、攝影、演講、財務知識等等, 如果你什麼都想涉獵, 東一榔頭西一棒槌, 這麼廣泛撒網地學下去,

只會消耗你的時間精力, 而且十分低效。

所謂術業有專攻, 在學習成長的路上, 最主要的就是找到, 這個時期我們最需要學習的是什麼, 然後制定相應的目標和計畫。 小投認為, 希望在職場上尋求突破的年輕人, 最好是選擇與工作有直接聯繫, 彼此之間有系統性的投資品。

比如, 你是一名市場行銷人員, 按照職業要求, 應當提升自己的口語表達、商業談判、文書撰寫等能力。 那麼, 報韓語班、學攝影, 在這個階段對你的有效幫助就不大了。 不妨通過寫作訓練課程, 來鍛煉自己的書面表達與邏輯思辨能力;觀看TED演講, 模仿演講者的語氣口才和儀容著裝;甚至找出商業談判相關的書籍, 用“主題閱讀”的方法來構建這方面的知識體系。

總之, 一定要保證自己所學的東西是系統性的。 千萬別以為看幾篇文章, 或者聽幾節音訊課程, 就能夠完全掌握這個領域的知識了。 碎片化的資訊只能作為茶餘飯後的點心, 要想真正提升內功, 還是得靠系統化的修煉。

第二個原則, 是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

“沒有時間”, 這恐怕是大多數人想要自我投資的人都會遇到的難題。 仔細想一想, 光是工作就已讓人精疲力盡了, 結束了一整天的忙碌, 回家只想看綜藝, 或者刷段子調節一下, 週末還要社交、娛樂, 哪裡還有時間留給自我提升?

其實, 時間是有彈性的, 早晚的上下班時間、就餐前排隊等待的時間、洗澡的時間, 這些碎片時間, 都可以規劃利用起來。

就拿上下班時間來說。

如果你家離公司比較近, 騎行或快步走上下班, 每天便多出了半個小時的鍛煉時間。 如果你家離公司較遠, 那就完全可以利用乘坐地鐵、公交的時間, 讀10頁書、看一節課程視頻;如果你是開車上下班, 便可以聽聽音訊節目, 利用這些時間來獲取新知識。 就餐排隊的時間, 三五分鐘, 最適合流覽新聞和行業最新動向。

第三個原則, 那就是將學習任務轉變為生活習慣

很多“成功學大師”都宣稱21天就可以養成一個好習慣, 這其實是完全沒有科學道理的, 只不過是利用了人們急於看到努力成果的心理。

高效的自我投資, 不僅僅是要按照計畫完成學習與練習任務, 更重要的是, 要將原先施加給自己的任務, 漸漸內化成不可或缺的生活習慣,

一旦形成習慣, 便會像理財投資中的複利一樣, 帶來越來越顯著的自我投資成果。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 並不在於花了多少天, 而在於你是否從自我投資的方式中獲得了快樂與提高, 並且從內心認同這樣的行為模式。 如果在試圖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只感受到了痛苦, 那麼別說21天, 哪怕是堅持了210天, 一旦鬆懈, 便會前功盡棄。

這裡就要說回到第一點了, 如果我們選擇與提升工作技能相關的投資品, 所學知識與工作聯繫緊密, 那麼每項學習帶來的進步, 都能反映在工作中, 這種實實在在的成就感, 便能為我們堅持下去提供動力。

總的來說, 以上三點, 可以總結為一個循序漸進的步驟:

首先, 確定現階段自我投資的目標,

做好學習訓練任務的規劃。

其次, 充分利用碎片時間, 將短時間內可完成的學習任務安排到這些時間中。

最後, 將任務安排逐漸轉變為習慣, 充分享受自我投資帶來的效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