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科院院士王乃彥: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利在千秋

最近, 電視上播出了一個名為《中國青少年科學總動員》的科普益智競賽類節目, 我覺得很好。 我認為, 節目的主辦方中國科協響應黨中央號召, 努力開展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的工作, 提出青少年科學總動員的號令, 具有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三會”上指出,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 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 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 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 其中關鍵在於青少年的科學素質的提高。

我們要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熱愛祖國、熱愛科學, 有理想、有學問, 生氣勃勃, 富有創新精神的青年人, 他們是國家在未來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 那麼, 應如何培養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情呢?我認為必須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應該激發廣大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的熱情, 認清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 青年人所擔負的偉大而光榮的使命, 要以這種強烈的歷史責任感, 努力學好本領, 報效祖國和人民。 時代呼喚著青年一代的成長, 時代期盼著青年人在報效祖國實現中國夢中的豐功偉績。

另一方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培養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情,

青少年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 要培養和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使他們熱愛科學。

中國科協及各省市科協在青少年中大力提倡科技實踐活動, 組織了各種形式的科技俱樂部, 舉行了旨在鼓勵科技創新的各種形式的青少年科技競賽。 宣導“大手拉小手”活動, 鼓勵教授、專家、院士積極的關心和參與到青少年的科技實踐活動的組織指導和評審工作中, 形成了大家關心青少年成長的局面。

2001年, 教育部和科協共同發起和推動了“做中學”科學教育實驗專案, 在幼稚園和小學中進行的基於動手做的探究式學習和教育, 促進我國幼稚園、小學科學教育發展, 推動素質教育實現,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這些活動大大地激勵了青少年愛科學的熱情, 也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生氣蓬勃的、富有創新精神的青少年。

科學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具有科學思維, 具有科學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西方發達國家在基礎教育中要求對每一個學生從小就進行科學的思維方法的教育, 使得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具備一定的科學素質, 科學教育的目的就是使科學思維方式能夠變成社會上更多人的思維方式。

教育是個人、家庭、民族和國家在未來發展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教育在為明天國家的安全、繁榮和昌盛奠定著最重要的基石, 青少年的科學教育又是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為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振興中華,

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科學和教育的水準, 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切實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捨得把資金投入到科研和教育, 是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的偉業。 正如鄧小平同志說過的那樣:“在別的方面忍耐一點, 甚至犧牲一點速度, 把科教問題解決好。 ”

我們重視青少年的科學素質的提高, 是因為我們堅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 在迎接新的工業革命挑戰中,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人才培養的工作, 只要我們堅持做下去,

我們的國家就大有希望,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會實現。

本文來源 | 科學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