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2017國際海事會展:上海重磅舉行,中國亮出4大核動力武器!

12月5日, 2017年中國國際海事會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作為船舶工業和航運業未來發展趨勢, 智慧船舶和智慧航運成為本屆會展各大展商的展示亮點和重點。

中船重工展臺展示了4種海洋核動力平臺及船舶。 包括2萬噸海洋核動力平臺、可潛式海洋核動力平臺、核動力綜合保障船、核動力破冰船。 可謂類型多樣, 實力雄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2萬噸海洋核動力平臺。 海洋核動力平臺是海上移動式小型核電站, 是小型核反應爐與船舶工程的有機結合, 可為海洋石油開採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

也可用於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領域。

據悉, 2萬噸海洋核動力平臺, 預計5年內開始建造。 早在2010年, 719所張金麟院士就帶領團隊開始研製, 並且擁有國家的大力支持。

張金麟院士, 曾任中船重工集團第七一九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副所長、所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可謂資歷深厚, 驚豔豐富。

殊不知, 海洋核動力平臺是中國首創技術。 平臺技術可填補中國在民用核動力船舶領域的技術空白, 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 對中國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全球能源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而核動力遠洋補給艦可以為航母提供服務, 保障航母的遠航, 增強航母編隊的戰鬥力。

其實, 早在1957年, 俄羅斯“列寧號”核動力破冰船就是全世界第一艘採用原子能反應堆產生的能量進行行駛的船隻,

並且在1959年12月7日首航, 比美國第一艘核動力水面艦艇導彈巡洋艦“長灘”號(CGN-9)早了兩年多時間。

不過, 我國冬季結冰的海域沒有俄羅斯那麼多, 所以, 破冰船的實用價值也沒那麼大。

我國國產海軍核動力水面艦船和民用核動力船舶均需大力發展。 我國目前的船舶核動力推進系統主要是海軍的核潛艇, 國產核動力水面艦船尚屬空白。 (ZW)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