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淄博市“第一村醫”馬學濤:為村民健康多做些實事

山東衛生新聞網訊 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迎仙村, 坐落於花山之陽, 牧龍山之陰, 村名直白“迎接仙人”之意。 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這個村裡的年輕人紛紛搬到了附近的城裡居住, 留守的大多都是老年人, 因此基層醫療服務工作愈發顯得重要。

2017年11月27日, 隨著淄博市衛計委“第一村醫”工作的安排部署, 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腎病科的年輕大夫馬學濤作為首批“第一村醫”, 走進了這個原生態的小村莊, 開始了他為期半年的駐村健康幫扶工作。

前期, 在高新區主管部門以及四寶山衛生院的支持下,

村民已經對“第一村醫”這個新生事物有了初步瞭解。 村裡唯一的一位鄉醫韓大夫已經六十多歲了, 村衛生室的條件也非常簡陋, 但卻是近千名村民健康的基本保障, 聽說從大醫院來了大夫, 身體有異樣的村民都紛紛走進村衛生室前來就醫。

12月3日, 是馬學濤駐村一周以來普通的一天。 不到八點, 他就驅車趕到了村衛生室, 收拾妥當後, 他迎來了今天的第一位病人張大爺。 張大爺手指燙傷後一直沒好利索, 聽說城裡大醫院的醫生來了, 就過來看看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在仔細瞭解了張大爺的病情並查看了傷口後, 馬學濤判斷他應該是燙傷後不注意手衛生, 加上近來天氣寒冷也影響了傷口癒合。 馬學濤一邊細心為張大爺的傷口消毒、換藥、包紮,

一邊耐心的告訴他, 可以帶個手套保暖, 平時洗手也要注意傷口的衛生, 另外過一周後再過來看看傷口的情況。

送走了張大爺, 閒不住的馬學濤又開始研究起村裡唯一的一台心電圖機, 這部心電圖機以前利用率並不高, 一是因為操作起來麻煩, 再就是鄉醫韓大夫在這方面還不太熟悉, 每次使用都要請衛生院的大夫幫忙。 不多會功夫, 馬學濤就把這台心電圖機拾掇利索, 下一步就可以為村民做心電圖檢查了。

閒置時間, 馬學濤對全村範圍內的基礎衛生工作進行了全面瞭解, 還對家庭醫生簽約情況進行了覆核。 村裡現有村民658人, 實際管理人口505人, 重點人群173人, 其中患有糖尿病20人、高血壓55人、老年人88人、腦卒中4人、冠心病5人、嚴重精神障礙1人,

村裡的年輕人大多都去城裡打工去了, 留守的以老年人居多。

中午時, 馬學濤簡單吃了點飯。 快2點的時候, 他繼續這幾天的入戶走訪工作。 在村委的幫助下, 先從村裡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開始, 上門為他們量血壓、體檢, 瞭解老人們的健康狀況以及平時的用藥情況。 通過走訪, 他發現老人們大都身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 有的還患有輕度的抑鬱症。 根據掌握的這些情況, 馬學濤分別給每位老人開出了健康處方, 能聽明白的, 他就耐心細緻的講, 實在聽不明白的, 他就手把手的示範, 從每一片藥物怎麼服用到平時生活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他不厭其煩地逐一為老人們進行了健康指導和用藥指導。

駐村兩周以來, 馬學濤感觸很深。 一方面, 被村民們的熱情淳樸所感染, 同時也發現村民的基層醫療衛生狀況不容樂觀, 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村衛生室的條件非常簡陋, 藥品及基本診療設施不足等等。 下一步, 他打算爭取醫院的支持, 不斷改善村衛生室的基礎醫療條件, 聯繫醫院的“杏林天使”志願者服務隊, 組織各科室的專家, 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等方面的專家上門為村裡的老人會診, 實實在在地為村民的健康做一些實事。 (李愛學/文, 王其超/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