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年終盤點:軍改中“國防生”成為歷史名詞意味著什麼?

作者:家貓;

給GFS制度的墓誌銘

今年5月, 國防部新聞局公開表示, 從2017年起, 不再從普通高中畢業生中定向招收國防生, 也不再從在校大學生中考核選拔國防生;一段未臻完善的制度, 連同“國防生”的名字一起, 似乎被誰否定一般, 從此正式成為歷史。

國防生的錄取是提前批, 錄取分數線的高低, 受到報考學校的名氣、招收單位的需求、考生家庭的心理預期等因素的綜合影響。 結果便是, 知名學府的國防生錄取分數會被普通生低一點, 普通學校的反而會比普通生高。

分數線的變化, 反映出入伍動機的巨大差別。

例如考清北的國防生, 多是奔著清北去的;報考普通學校的國防生, 則是奔著部隊去的。 清北國防生的分數線之所以相對低, 是因為將來一起畢業的同學, 人家起薪一萬我六千;普通學校國防生的分數線相對較高, 卻是覺得考了國防生就業有保障, 同學待業我不愁。

依託地方高校進行培養的國防生, 主要任務就是好好上課, 把基礎體能練好也就OK。 真實的基層是什麼樣, 他們僅僅通過一兩次暑假的實習管中窺豹。 一批批的國防生在學校拼了老命學習, 到了單位一看“臥槽, 我學的一點用都沒有”。 而且, 這裡的“一點用都沒有”不是說學習和實踐脫節, 而是許多單位的基層崗位並不需要地方大學提供的教育和專業技能,

國防生的專攻優勢沒有用武之地。

而國防生的選培機制, 理論上應當是嚴進嚴出。 但是部分院校(尤其是若干高端學府)的選培辦, 不能接受或者承認學生不想去部隊這個事實, 這裡就出現一個可笑的結果:名校裡不能搞全程淘汰, 因為大部分都要主動把自己淘汰了。

國防生制度借鑒的是美國的rotc制度, 好多人都講軍地聯合培養人才、部隊需要高學歷人才占比等等。 但是中美國情畢竟不同, 對軍官的需求就更不一樣了。 改革開放以來數次大刀闊斧的裁軍, 引起了部隊官兵比例的變化, 甚至部分單位的軍官過剩使得軍校培養的人才尚且足夠堪用, 客觀上沒有軍官整體人員數量上的需要。 自上次裁軍以來,

幹部再度形成了從艱苦一線和枯燥基層向機關、院校的流動趨勢, 呈現了基層幹部缺編、機關幹部超編的現狀;新畢業的國防生, 大多只好首先分配到基層崗位, 從事與所學無關的簡單勞動, 這一紮根, 就是三年五載甚至十年八年。

想讓人安心的幹活, 就應當根本上從人員的篩選任用下功夫。

說到頭, 雖然我個人已經離開了綠色的集體, 但對於當前的軍改還是鼎力支持的。 從當前的形勢看, 軍改的進一步方案還是正在走向依託地方院校的道路, 大學生入伍提幹和士兵考學提幹並行, 把培養路徑向一個方向聚合, 讓軍隊的幹部都從義務兵開始, 然後考學提幹, 總體來說是一個公平有效的思路。

當然在大面上的公平之下,

大學生士兵考學當然比較低學歷士兵考學有優勢, 這樣也一定程度上算是利於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導向, 潛移默化地提高部隊人員的整體學識水準。 軍隊院校一定還會精簡, 軍官培養方式也會靈活調整, 不會再用長期脫離部隊的培養方式。

想想國防生18年, 國家走了一段彎路;放在個人的身上, 就是深深的一道刻痕。 祝福我的國防生兄弟們, 祝福中國軍隊, 但願中國軍隊的現代化道路能走得更輕快。

作者簡介:家貓, 願文字像爪子一樣鋒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