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藥膳隴原」參芪蕨麻豬

【藥膳隴原】參芪蕨麻豬

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中醫學藥食同源文化, 充分發揮中醫藥養生保健和治未病的優勢作用, 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滿足人們對藥膳養生防病、治病療疾、康復疾病的需求, 甘肅省衛生計生委、中醫藥管理局、省中醫院專門組織專業人員編寫了適合於中醫工作者以及食品、保健食品研發人員和廣大藥膳食療愛好者使用的《甘肅藥膳集錦》, 小編將給大家細細介紹

參芪蕨麻豬

【原料】

甘肅黨參、隴西黃芪各5g;合作蕨麻豬肉(五花肉最好)300g。 生薑、蔥、黃酒、花椒、八角茴香、草果、五香粉、桂皮、醬油、精鹽、白糖各適量,

植物油1000ml(實耗30ml)。

【做法與用法】

蕨麻豬肉洗淨, 入水鍋燒開去浮末, 加入放有花椒、八角茴香、草果、桂皮、生薑(拍松)的調料袋, 煮七成熟, 走紅;黨參、黃芪洗淨煎成汁;生薑切末, 蔥切蔥花。 蕨麻豬肉取出用刀改成片, 加參芪汁、蔥花、薑末、料酒、醬油、精鹽、白糖拌勻整齊排放在碗中, 上籠蒸爛, 反扣在平碟中上桌。 佐餐食用。

【適用人群】

本方具有補肺健脾、益氣養血、增長氣力、豐壯肌肉的作用。 適用於脾胃不足、氣血虛弱之人乏力倦怠、氣短懶言、自汗多汗、頭暈目眩、面色萎黃等的調補。 經常食用本方有長力豐肉、潤膚養顏的保健功效。

【組方詮解】

本方為甘肅民間驗方, 由馮勝利先生研發。 合作蕨麻豬又稱“山野蕨麻豬”, 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定西市岷縣境內農牧民放牧、放養生產的特色豬,

因長期放牧、放養于草場、山野採食天然蕨麻而稱為“山野蕨麻豬”, 因中心產區在甘南州合作市, 故亦稱“合作豬”。 該豬種體小皮薄, 肉質細嫩、肥膘肉少、五花肉多、瘦肉率高, 味鮮肉香, 斷奶仔豬肉無腥味, 營養豐富, 除成年豬肉供鮮肉食用、仔豬烤乳豬外, 也是加工臘肉的上乘原料。 據甘南州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測定, 蕨麻豬肉蛋白質的含量為20.66%, 氨基酸含量豐富、種類齊全, 氨基酸總量為90.51g/100g, 必需氨基酸總量為32.62g/ 100g, 異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含量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提出的理想蛋白質中相應氨基酸的含量, 脂肪含量為3.65%, 飽和脂肪酸為26.048%、不飽和脂肪酸為46.587%、多不飽和脂肪酸為13.665%,
含有多種脂肪酸, 是多不飽和脂肪酸的良好來源。 甘肅農業大學通過研究發現, 蕨麻豬肉中各種營養成分比較全面, 與當地黑豬相比較, 幹物質含量高3.10%、、蛋白質含量高1.06%、脂肪含量低1.23%、、灰分含量高0.23%。 由於蕨麻豬終年放牧、放養在遠離工業污染的邊遠地區, 是純粹的天然綠色肉食品, 同時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是一種品質優良的肉食品, 所以“合作蕨麻豬” 通過了省級地理標誌資源評審, 也成為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運動員備戰保障產品。

方中以蕨麻豬為主, 合入黨參、黃芪組成。 蕨麻豬肉味甘微咸、性平稍涼, 入脾、胃、腎三經, 《本草備要》指出:“豬肉, 其味雋永, 食之潤腸胃, 生精液, 豐肌體, 澤皮膚”;《千金藥方》記載:“(豬肉)補腎氣虛竭,

……補虛乏氣力”。 黨參、黃芪味甘、性溫, 歸脾、肺二經, 黨參補脾益氣、養血生津, 黃芪益氣升陽、補肺健脾, 是常用的補肺健脾、增長氣力、豐壯肌肉的補益佳品。 三者合用, 具補肺健脾、益氣養血之功, 宜於脾胃不足、氣血虛弱諸證食用。

★ 【甘南蕨麻基本情況】 ★

蕨麻, 既為藏醫常用藥材, 亦是藏民族十分喜愛的滋補養生食材。 藏語稱“戳瑪”、“卓瑪”、“卓老沙僧”等。 因其具有滋補和強體作用, 故在歷史記載中也有人參果、長壽果、仙人果等美稱。

相傳, 唐玄奘一行四人去西天取經, 在萬壽山五莊觀他的徒弟偷吃了萬年成熟的“人參果”後, 途經甘肅省甘南等藏區, 豬八戒藉口為眾人化齋, 躲在一個樹叢裡偷吃未吃完的“人參果”, 不料被跟蹤而來的孫悟空識破,

孫悟空大喝一聲, 豬八戒一驚, 將“人參果” 失落地下。 從此, 甘南等藏區便生出了挖之不竭的“人參果”、“仙人果”, 而甘南等藏區日常食用的蕨麻米飯、蕨麻稀飯即稱神仙飯、神仙粥。 傳說雖然荒誕, 但這裡所說的“人參果”指的正是蕨麻。 問世于八世紀的藏醫學經典著作《月王藥診》、 《四部醫典》中就有蕨麻葉的記載, 而關於藥用根部即蕨麻的文獻記載至少可追溯到大約十一二世紀的《珍寶圖鑒》, 撰於清代的《晶珠本草》中的蕨麻內容即主要引自於此書:“蕨麻甘、涼, 止熱痢。 《圖鑒》中說:‘蕨麻生長在山溝, ……塊根狀如羊糞。 味甘, 性涼, 人畜皆食。 秋天, 性變溫, 故秋蕨麻質佳, 春蕨麻性涼。 功效止瀉。 ’如上所述, 本品即眾所皆知的蕨麻。 ” 中醫最早記錄蕨麻的當為清代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現代青藏地區中草藥著作如《青海高原藥物圖鑒》、《西藏常用中草藥》、《中國藏藥》、《中華藏本草》,以及大型藥物著作如《中藥大辭典》、《全國中草藥彙編》、《新華本草綱要》、《中華本草》等都有收載。

蕨麻為薔薇科植物鵝絨委陵菜膨大乾燥的塊根。薔薇科委陵菜在國內廣大地區均有生長,但《新華本草綱要》記載“只在青藏高原,本種始有塊根發育”,即在高海拔地區蕨麻根的中下部形成塊根,而在溫暖低平地區不形成膨大的塊根。蕨麻主產于青藏高原的溝穀草甸、山坡草地、田野路旁,目前尚無人工栽培,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各藏族自治州出產者以根塊肥厚、富含營養、味道甘甜、品質上乘而享譽中華。

中醫認為蕨麻味甘、性平稍溫。功能健脾益胃、益氣補血、生津止渴、收斂止血、止瀉止咳,並有利痰的作用。主治脾虛腹瀉、下痢、吐血、下血、崩中等病證。亦可滋補和強體,用於體質虛衰、營養不良、身體抵抗力降低等的調補。蕨麻藥膳既可煮粥煮飯、燉湯蒸菜,亦可作為甜羹、甜點等的原料廣泛使用。

蕨麻含鞣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及其蕨麻素、蕨麻多糖、黃酮類化合物、膽鹼、甜菜堿、組胺酸等成分。蕨麻中氨基酸種類齊全,其中精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的比例最,蕨麻中鉀、鈣、鐵含量相對較高。

現代研究證明,蕨麻素對化學性肝損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蕨麻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蕨麻水提液和醇提液對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均具有增強作用。另外,蕨麻尚有抗疲勞、抗寒冷等作用。

” 中醫最早記錄蕨麻的當為清代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現代青藏地區中草藥著作如《青海高原藥物圖鑒》、《西藏常用中草藥》、《中國藏藥》、《中華藏本草》,以及大型藥物著作如《中藥大辭典》、《全國中草藥彙編》、《新華本草綱要》、《中華本草》等都有收載。

蕨麻為薔薇科植物鵝絨委陵菜膨大乾燥的塊根。薔薇科委陵菜在國內廣大地區均有生長,但《新華本草綱要》記載“只在青藏高原,本種始有塊根發育”,即在高海拔地區蕨麻根的中下部形成塊根,而在溫暖低平地區不形成膨大的塊根。蕨麻主產于青藏高原的溝穀草甸、山坡草地、田野路旁,目前尚無人工栽培,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各藏族自治州出產者以根塊肥厚、富含營養、味道甘甜、品質上乘而享譽中華。

中醫認為蕨麻味甘、性平稍溫。功能健脾益胃、益氣補血、生津止渴、收斂止血、止瀉止咳,並有利痰的作用。主治脾虛腹瀉、下痢、吐血、下血、崩中等病證。亦可滋補和強體,用於體質虛衰、營養不良、身體抵抗力降低等的調補。蕨麻藥膳既可煮粥煮飯、燉湯蒸菜,亦可作為甜羹、甜點等的原料廣泛使用。

蕨麻含鞣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及其蕨麻素、蕨麻多糖、黃酮類化合物、膽鹼、甜菜堿、組胺酸等成分。蕨麻中氨基酸種類齊全,其中精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的比例最,蕨麻中鉀、鈣、鐵含量相對較高。

現代研究證明,蕨麻素對化學性肝損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蕨麻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蕨麻水提液和醇提液對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均具有增強作用。另外,蕨麻尚有抗疲勞、抗寒冷等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