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前孕後肥胖症,產後恢復秘訣!

美國研究人員近日發現, 懷孕前身體肥胖的婦女產下有缺陷嬰兒的可能性, 要比體重正常的婦女大得多。

研究人員對1997年到2002年間出生的1萬多名有先天缺陷的新生兒及其母親進行調查後發現, 懷孕前身體肥胖的女性所生的孩子患脊柱裂的幾率是正常體重婦女的兩倍。 其他與母親懷孕前肥胖有關的新生兒先天缺陷還包括心臟、肛門、四肢、隔膜和肚臍等。

懷孕前體重有些超重, 但沒達到肥胖程度的婦女, 所生的孩子有先天缺陷的可能性, 也比體重正常的婦女大, 但比肥胖婦女的可能性要小。

肥胖的定義

要評估肥胖與否, 最常見的是利用身高、體重計算出來的身體品質指數BMI(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 每個人的理想體重因身高不同而有所差異, 以BMI=22為基準, 介於18.5-24間為標準體格;低於18.5為體重過輕;高於24為體重過重;若BMI超過27就算是肥胖。

另外, 腰圍和體脂肪也可以用來做為肥胖的評估工具, 如果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 就算是肥胖。 但即使體重不重、腰圍不大, 若30歲以上男性體脂肪大於25%、女性體脂肪大於30%, 也算是肥胖族群。

所以, 減肥不單只是減輕體重, 更要有效減少腰圍及體脂肪, 才能達到真正的健康體位!

孕婦體重增加的合理範圍

懷孕期間, 婦女的體重一定會增加, 這包括胎兒、羊水、胎盤的重量(約4公斤),

以及為了因應生產可能的血液流失而增加的血液量, 還有懷孕期間子宮及乳房的增大、水分額外滯留與皮下脂肪沉積的重量等。 一般而言, 孕婦在整個孕期平均體重增加10-12公斤。

但是, 依據懷孕前體重過輕、標準或過重的情形, 每個人孕期可增加的體重也有所不同。 孕前體重標準者, 孕期體重增加11.5-16公斤;如果懷孕前體重過輕, 懷孕期體重應增加12.5-18公斤;若是懷孕前即體重過重, 孕期體重建議只增加7-11.5公斤即可。

孕期的熱量估算

懷孕期間所需要的熱量會依時期而不同, 越到後期, 每日所需熱量越高。 孕婦每日攝取的熱量可用簡單公式來估算:理想體重*40大卡+300大卡, 但應隨時視體重增加速度做調整。

減重最好在懷孕前進行

孕前肥胖的婦女大多缺乏健康的生活習慣, 建議婦女減肥最好在懷孕前進行, 並且採用安全的減脂方案, 以每週減少0.5-1公斤為目標, 如規律運動, 以及低糖、低鹽、低油、高纖食物等。 若懷孕時體重仍超過標準範圍, 則不建議在孕期中繼續減重, 只要嚴格的控制體重增加速度即可。

孕前肥胖會大幅增加孕婦及胎兒的危險

懷孕前就已經過重或肥胖, 或是懷孕時體重增加過快, 都會增加罹患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子癲前症的風險, 而且生產過程中發生難產、須剖腹產的機會都會增加, 也會提高胎兒發生巨嬰症、出生後低血糖的風險。 因此孕前及懷孕時維持適當體重是很重要的!

一人吃, 兩人補?當心全胖在孕婦身上

雖然現今社會營養過剩的問題已經大於營養不良, 但大多數長輩或是孕媽咪仍有“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 認為要多吃才會生出健康的小孩。 因此, 除了懷孕初期可能因妊娠反應造成食欲降低外, 大多數孕婦在懷孕期, 通常都像被解禁般, 盡情的進補, 甚至一天多餐, 使得體重直線攀升。

其實胎兒加上羊水、胎盤等重量, 不過4-5公斤, 若是孕媽體重增加過多, 尤其在懷孕初期, 只是徒增自己的脂肪, 對於胎兒並無幫助。 因此如何選擇營養、健康又不會增加體重負擔的飲食, 是孕婦最重要的任務。

產後減肥要點

對於產後體型不佳的新生媽媽, 要想減肥, 第一種方法就是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不僅利於寶寶的發育,

而且能夠有效的調整媽媽的生理機能, 使得新陳代謝更加順暢, 促進消耗多餘的脂肪組織。

2. 第二種方法就是進行產後纖體減重減脂的護理。 很多媽媽在產後把重點放在孩子身上, 忽略了減肥的黃金時期, 所以導致日後的體型不易改善, 月子印象給產後媽媽提供科學安全的減肥方案, 完全不影響母乳餵養, 還能調整各項身體機能, 很多媽媽已經變身辣媽了, 瘦身效果現場可見, 你也可以試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