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滄州晚報》:鹽山這位女俠“無中生有”生意越做越好!

摘要:在並不出產冬棗的鹽山縣邊務鄉竇邊務村, 33歲的張雪建了一個脆冬棗加工廠。 廠子規模不大, 卻在和眾多大企業的競爭中穩穩站住腳跟, 她有什麼妙招——

張雪像個“假小子”, 一頭短髮, 思維敏捷, 做事利索。 2014年, 她註冊成立滄州紅昊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 從製造彎頭管件到加工冬棗, 從外行變成專家, 從零客戶到供不應求。

張雪說, 企業雖小, 但要大處著眼, 細處做事, “無中生有”的冬棗生意照樣做得紅紅火火。

“偷藝”

結婚之前, 張雪就給家裡的工廠跑業務。 結婚後, 夫妻兩個也做些彎頭管件的生意。 但是,

這個生意賬太難要。 “我們本來資金就不多, 跑來生意有時還得墊錢加工。 ”有一年年底, 張雪外面的欠帳都沒要回來, “他失信於我, 但我不能失信於別人。 ”張雪取出了家裡所有的存款還上了自己借的那些錢。

那年過年, 兩個孩子都沒買一件新衣服, 張雪寒心了, 不想幹這買賣了。

轉行, 做什麼?之前, 有個朋友做脆冬棗加工, 張雪還曾入過一些股, “當時就當個副業, 賺些零花錢”。 乾脆, 副業變主業。

張雪要做脆冬棗加工, 親戚朋友一開始也並不看好, 因為當地並不出產冬棗, 原材料必須要去黃驊等地收購。

張雪雖然有信心, 但從工業轉到農產品加工, 最初兩眼一抹黑, 事情並沒表面想得那麼簡單。 張雪找了熟人, 去一家有多年生產經驗的大企業參觀學習。

“開始我做出來的脆冬棗果形不好看, 怎麼也想不明白, 去人家那一問才知道, 跟冷庫的調溫差異有關係。 ”張雪說, 那時候幾天就跑一趟, 看人家怎麼做, 借鑒了很多經驗。

“改招”

解決了工藝問題, 張雪又遇到了新“麻煩”, 就是和工人的“鬥智鬥勇”。

張雪的加工廠都是人工去核, “用去核機去除棗核之後, 棗形不規矩, 不好看, 人工去核都是朝著一個方向的。 ”

開始, 張雪給工人們按天計費, 一個人一天五六十元, 可工人們效率不高, 一天最多也就去100多斤棗, 和她的預想差距較大。 張雪先是鼓勵, 幹的多了就加錢, 工人們不買帳, 都說“幹不出來, 還是一天掙50元得了”。

漲錢不管用, 張雪又想其他招。 她專門找了一天, 什麼活都不幹,

就坐那去核, 給自己計數, 她以一般的速度和稍快一點的速度都試驗了一下, “再慢, 一個人一天出300斤也沒有問題。 ”

心裡有了數, 她開始改計酬方式, 從計時改為計件, “現在, 效率高的工人一天能去500斤棗, 掙一百四五十元。 ”計件之後, 工人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

“把關”

每年國慶日前後, 正是收棗的時候, 張雪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 “每天都去盯著, 從淩晨三點就開始, 一待就是一天。 ”張雪說, 脆冬棗做出來都大同小異, 區別全在口感, 而口感就來自源頭鮮冬棗, 所以每年收棗時從不雇人, 都是自己和家裡人去盯著。

“皮薄肉厚甜度高, 這樣的棗做出來保准好吃。 ”每次看到這種好棗, 就是多給人家幾毛錢, 張雪也得收回來。 “不能因為工廠小,

就降低要求。 ”每年, 該做的各種核對總和測試, 張雪一樣不落。 去年, 一家棗廠的棗被查出問題, 監督人員展開大範圍檢查。 “在那個市場上, 一個月我們的棗被抽檢了四次, 批批合格。 ”言語中, 張雪是掩飾不住的驕傲, “賣到市場的東西必須有根, 不能怕抽檢。 ”

“死磕”

採訪中, 張雪電話不斷, 都是催貨的。 現在, 小廠有大小三十幾個客戶, 都是張雪一個個開發出來的。 “堅持‘騷擾’和‘死磕’, 不斷刷存在感。 ”有原來跑業務的經歷, 開發客戶她不怵頭。

“脆冬棗基本都是咱們這邊出產的, 在網上搜索發現南方有銷售的, 那他肯定是採購別人的, 就是咱的潛在客戶, 我就打電話聯繫。 ”開始, 很多人都掛她電話, 一遍不行就再打一遍, “第二遍電話,

關係就稍微拉近點了。 再加個微信, 偶爾發個問候, 刷刷存在感, 慢慢就成了。 ”張雪輕描淡寫, 省去了中間的為難和挫折。

“除了打電話, 還要‘經得起折騰’。 ”張雪說, 一次她給客戶發樣品, 第一次, 對方說沒有收到。 第二次, 對方覺得口感不太好。 “這樣放棄的話, 頭兩次不都白乾啦?”幾天後, 張雪又給客戶發去了樣品, 這個客戶就成了。

張雪的客戶70%是南方的, 有的合作兩三年了, 都還沒見過面。 建立起這樣穩固的關係, 全靠品質和誠信。 “第一次合作時的信任很重要, 我給客戶發第一批貨都是先不收錢的, 想要再打款, 不行就直接給我退回來。 ”

“設想”

張雪的脆冬棗加工廠規模不大, 但每年都有變化。 忙活完收購的那些棗, 她就開始搞建設, “前年蓋了一個車間,去年又新建了幾個冷庫。”看得出來,張雪的目標可不止是這四五畝地的小工廠。“我經常去參加一些糖酒會,看看人家做的產品,學習新的東西。咱廠子雖小,但得站在前沿上。”張雪說,每次參觀回來,就越發覺得自己渺小,但也激發了創造的動力。

今年,加工完收購的這些冬棗,她要做新產品啦。“其實之前就嘗試過,但不太成功。”張雪要做的是薯片,就用當地的紅薯製作。“我們當地的紅薯叫唐山紅,顏色正、甜度高,我從小就是吃這個紅薯長大的。”原來,張雪嘗試做過幾次薯片,味道是不錯,就是顏色不好看,“因為我不放護色的東西,就想做純天然食品。”

就這樣,薯片先被擱置了起來。前不久,她把薯片拿到濟南研究院去做了實驗,實驗室做的顏色很好。下一步,就是請一個技術人員,就可以大批量生產了。“紅薯常年都有,在地窖裡保存得也好,這樣就可以常年生產了。”張雪摩拳擦掌,有些迫不及待了,“而且,生產薯片,我會是滄州獨一份。”張雪語氣中充滿興奮。

“前年蓋了一個車間,去年又新建了幾個冷庫。”看得出來,張雪的目標可不止是這四五畝地的小工廠。“我經常去參加一些糖酒會,看看人家做的產品,學習新的東西。咱廠子雖小,但得站在前沿上。”張雪說,每次參觀回來,就越發覺得自己渺小,但也激發了創造的動力。

今年,加工完收購的這些冬棗,她要做新產品啦。“其實之前就嘗試過,但不太成功。”張雪要做的是薯片,就用當地的紅薯製作。“我們當地的紅薯叫唐山紅,顏色正、甜度高,我從小就是吃這個紅薯長大的。”原來,張雪嘗試做過幾次薯片,味道是不錯,就是顏色不好看,“因為我不放護色的東西,就想做純天然食品。”

就這樣,薯片先被擱置了起來。前不久,她把薯片拿到濟南研究院去做了實驗,實驗室做的顏色很好。下一步,就是請一個技術人員,就可以大批量生產了。“紅薯常年都有,在地窖裡保存得也好,這樣就可以常年生產了。”張雪摩拳擦掌,有些迫不及待了,“而且,生產薯片,我會是滄州獨一份。”張雪語氣中充滿興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