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固始小夥捐獻造血幹細胞 愛心義舉為生命接力

■河南經濟報記者 李小寶 通訊員 周瀑 濮雷

為了救人一命, 他戰勝畏懼、說服家人, 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彰顯人間大愛;面對答謝大禮, 他不為所動、分毫不取, 詮釋責任與擔當, 堪為新時代青年楷模。 他就是河南省首例90後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固始縣柳樹店鄉八裡村小夥兒石星。

2011年5月, 當時還是鄭州師範學院動漫設計專業大二學生的石星參加了一個愛心活動, 成了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願者。

據瞭解, 中華骨髓庫是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石星的血樣採集後經過人類白細胞抗原分型檢測,

與相關資料一起錄入中華骨髓庫資料庫供血液病患者檢索。

當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的分型資料與患者相合時, 可以做捐獻準備。 但由於非血緣關係配對成功率較低, 志願者等待捐獻的時間可能很短, 也可能要等若干年, 甚至終身沒有機會。

當年10月份, 石星接到省紅十字會的電話, 被告知有患者和他的分型資料初次配對成功。 接著省紅十字會安排石星進行了全面體檢。

根據技術要求, 造血幹細胞捐助志願者與患者配型相合率至少要達到70%, 配型相合率越高越好。 幸運的是, 通過體檢和檢測, 石星身體條件完全合格, 而且他的分型資料與患者高度一致。

根據義務, 捐獻者一旦同意捐獻, 並完成身體康檢, 患者主治醫師根據患者病情制訂“造血幹細胞移植方案”,

志願者需在特定時間捐獻造血幹細胞。 第一次背著家人同意捐獻的石星由於是在校學生, 省紅十字會要求他征得家人同意。

石星首先將即將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事情告訴了同學, 結果出乎意料。 他的兩個同學勸他要慎重, 不要去冒這個險。 隨後, 石星將這件事又告訴了家人, 家人非常不解甚至強烈反對, 擔心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影響。 石星當時的女朋友(現在是愛人)孔明曉得知消息後也極力反對。

面對大家的反對, 石星不禁心生畏懼。 “聽他們說我也以為是把針插到骨頭裡面抽骨髓, 說實話我當時有點害怕。 ”石星回憶說。

然而, 想到捐獻造血幹細胞可以挽救生命, 石星很快戰勝了畏懼,

在查閱一番資料後, 他更加堅定了捐獻的決心。

鄭州師範學院資訊科學與技術學院辦公室主任郝偉旭說:“石星同學非常堅決, 也非常堅定, 不僅同意了, 而且很快就進入了捐獻階段。 ”

為了救人一命, 石星用查閱的資料最終說服了家人。 2011年年底, 石星成功捐獻了造血幹細胞。 河南省教育廳授予其2012年“河南省優秀應屆大中專畢業生”, 河南省紅十字會向他頒發了榮譽證書, 鄭州師範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授予其無私奉獻特別獎等, 社會各界也紛紛為他的愛心善舉點贊。

河南省紅十字會造血幹細胞資料庫負責人張書環說:“石星當時作為一個尚未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卻有這份勇氣, 特別難能可貴。 他是一個非常有愛的孩子。

為了保護捐獻者及受助患者的隱私, 避免無謂的困擾, 中華骨髓庫依照國際慣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兩年內, 不建議捐獻者和患者做正面接觸。 然而, 受助者李衛為了表達感激之情, 通過學校試圖聯繫石星。 當時石星已經畢業並在北京上班。 李衛是武漢一所大學的教授, 一直和石星有聯繫, 並介紹他到武漢工作, 還承諾提供自己的一套房子供他居住。

然而石星全部拒絕了。 他的愛心善舉以及拒絕答謝, 得到了廣泛讚譽和肯定。

2017年8月, 李衛瞭解到石星是固始人, 於是寫信給固始縣文明辦和紅十字會, 最終找到了石星。

“找了這麼多年, 終於把他找到了, 太感謝了, 這是我的救命恩人, 他給了我生命的種子,

他是我們新時代的好青年。 ”李衛說。

固始縣文明辦主任李厚隆表示:“石星同志自願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善舉, 為生命接力, 詮釋著愛心, 演繹著關懷, 是人道博愛的高尚行為, 給患者和家人帶來了希望和福音。 我們要大力宣傳他的善舉, 弘揚他的博愛精神, 號召全縣人民向他學習, 讓精神文明建設之花在固始大地越開越盛。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