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穩中求進”引領中國經濟持續大轉型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穩中求進”引領中國經濟持續大轉型

新華社記者周文其 白少波 潘強

20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繼續將“穩中求進”作為2018年中國經濟工作總基調。 受訪專家指出, 這將引領中國經濟持續大轉型, 為促使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更為穩固、世界經濟脫離新平庸提供關鍵支撐。

會議指出,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 要長期堅持。

“穩中求進”已連續七年成為中國經濟工作的總基調。 2016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還將其提升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表示,

在2018年, “穩”主要是指經濟增速保持穩定, 出臺的經濟政策保持穩定性, 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進”主要是要推動經濟實現更高品質的發展, 舉措包括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進一步破除阻礙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因素等。

中國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速為6.8%, 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不斷顯現。 然而, 目前乃至未來一段時期, 中國經濟仍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從世界範圍看, 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 也將對明年中國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表示, 目前不再提出指令性經濟增長目標, 但依然要堅持指導性的發展目標, 確保經濟增長走勢穩定,

為經濟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會議表示, “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 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 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

過去, 部分國家為了解決本國經濟問題, 出臺過一些過於激進的政策, 從實際效果看往往無助于本國經濟長遠發展。

余永定說, 明年中國出臺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時, 有望保持連續性、穩定性, 在經濟政策措施安排上, 會更加穩妥、更有節奏。

就海外較為關注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會議指出, 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 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確保對重點領域和專案的支持力度。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 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 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上述舉措, 將為經濟結構性改革創造更為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餘永定說。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 中國在過去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之中, 積聚了一些金融風險要素, 而在當前一些新業態的發展過程中, 又產生了一些新的金融風險點。

會議指出,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

“明年將更加積極穩妥化解累積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深入整治金融亂象, 切實加強金融監管協調, 進而有效維護金融安全, 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水準。 ”盧鋒說。

中共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的判斷。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指出, 推動高品質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推動高品質發展, 應當推動經濟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經濟學家劉世錦認為, 品質變革是主體, 效率變革是主線, 動力變革是基礎。 實現好這些關鍵變革, 中國才能在保持一定增長速度的同時, 開創品質效益明顯提高、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發展新局面。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繼續成為明年經濟工作的一條主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 明年要繼續調結構、擴內需、促創新, 培育新動能和提升傳統動能,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通過持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結構調整的步伐, 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 實現有品質和有效率的增長。 ”張立群說。

2018年, 中國有望針對一些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

出臺多項重大政策措施。 例如, 就住房領域, 此次會議指出,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說, 這一次住房制度改革的力度, 可能會觸及到土地財政這一住房相關性基礎制度。 若執行堅決, 產生的影響將不輸第一次房改。

經過多年實踐, “穩中求進”這一理念已經成為中國各級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共識, 並對中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關鍵指導作用。

例如, 中國經濟保持了穩定的中高速增長。 2013年至2016年, 中國GDP年均增長7.2%, 高於同期世界2.5%和發展中經濟體4%的平均增長水準。

經濟結構不斷實現優化。 2013年, 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 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2016年這一比重提升至51.6%,比2012年提高6.3個百分點。

2018年是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堅持‘穩中求進’,將促進中國經濟更平穩保持中高速增長、更穩健邁向中高端發展水準,為中國更好完成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奠定更好的物質基礎,並為世界經濟復蘇作出更大貢獻。”盧鋒說。

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2016年這一比重提升至51.6%,比2012年提高6.3個百分點。

2018年是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堅持‘穩中求進’,將促進中國經濟更平穩保持中高速增長、更穩健邁向中高端發展水準,為中國更好完成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奠定更好的物質基礎,並為世界經濟復蘇作出更大貢獻。”盧鋒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