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新材料,或將締造未來礦業的全新業態

我國金屬礦山由淺層開採逐步轉向深部開採, 開採難度越來越大, 而且環保壓力的逐步升級, 也要求綠色智慧化開採。 因此, 礦業與大資料、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 以及同機器人、人工智慧等的相互融合, 勢必實現新技術與傳統礦業的無縫對接。

——新材料產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有色金屬尤其是稀有金屬是新能源、新材料的產業基礎, 新能源產業對新材料提出新需求。

——從木材、煤炭, 到石油、天然氣, 再到氫氣, 人類歷史上每一次成功的能源變革, 都有一個清晰的主線邏輯, 就是減碳加氫提升能量密度,

這就是能源革命的趨勢。

在近日舉行的2017中國礦業全產業鏈大會上,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趙白鴿、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幹勇、中國五礦集團副總經理馮貴權等專家學者分別從各自不同的角度闡述了礦業發展的新業態、新元素。

科技與礦業緊密結合

“礦業與科技及新業態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趙白鴿表示, 當前新的工業革命正在孕育高性能產業, 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 一批重大的顛覆性技術創新正在創造新業態、新產業。 大資料、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同機器人、人工智慧相互融合, 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更加快捷,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 產業更新換代加強。

新的發展趨勢將主要表現在資訊化、人工智慧、3D列印技術等新技術與礦業產業連結。

一位業內人士則認為, 礦業的資訊化智慧化是形勢所迫。 隨著來自國際市場的高產、高效、高品質、低成本礦產品的進入, 以及國內部分非常規掠奪式礦產品開採, 國內外礦山企業間資源、管理與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 迫使我國礦山企業在資源利用、環境保護、開採工藝、技術裝備、安全管理等方面必須進行變革, 以應對當前的嚴峻挑戰。 我國金屬礦山以地下開採為主, 許多礦山逐步由淺層開採轉向深部開採。 由於地下金屬礦山的資源稟賦條件、開採工藝、生產流程、生產裝備的差異, 以及資源的不確定性和動態性、工作場所的離散型、生產力要素的移動性、生產環境的高危險性等特點,

傳統開採方式面臨諸多難題。 智慧開採是通過對礦山生產物件和過程進行即時、動態、智慧化監測與控制, 實現礦山開採的安全、高效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會上, 更有業內人士形象地表示, 未來的數位礦山, 設備有感覺、有反應, 存在著礦山的生態系統, 並通過與生態系統的互動和諧發展。

新材料成為行業發展亮點

中國五礦集團副總經理馮貴權表示, 與新能源材料相關的基礎礦產品價格爆發式增長。 如全球碳酸鋰價格2016年只有7000美元/噸, 到2017年上漲達30%。

馮貴權認為, 新能源革命為新材料產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我國是稀有金屬礦產豐富的國家。 而有色金屬尤其是稀有金屬是新能源、新材料的產業基礎,

新能源產業對新材料提出了新需求。 這有利於我國新材料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同時也將大幅拉動戰略性礦產的需求。

我國一直鼓勵支持新材料研發應用。 工信部日前發佈的《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範指導目錄(2017年版)》, 明確了重點新材料名單。 同時, 工信部也強調了要做好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

從目錄中可以看到, 鋁板塊的高性能車用鋁合金板、高強韌輕量化結構件壓鑄鋁合金等;鈦板塊的高溫鈦合金、超薄壁鈦及鈦合金焊管等;稀土板塊的高性能釹鐵硼永磁體, 特種稀土合金等;新能源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材料;其餘包括石墨烯薄膜、液態金屬等均屬於國家重點關注品種。

工信部、財政部、中國保監會三部門聯合建立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 並開展試點工作, 旨在推動實施中國製造2025。 生產首批次新材料的企業, 是保險補償政策的支持對象。 符合條件的投保企業, 可申請中央財政保費補貼資金, 補貼額度為投保年度保費的80%。

保險產品方面, 中國保監會針對新材料推廣應用中存在的特殊風險, 指導保險公司提供定制化的新材料產品品質安全責任保險產品, 承保新材料品質風險、責任風險。 新材料首批次保險機制的責任限額將根據採購合同金額以及產品可能造成的責任損失額來綜合確定。 原則上政府補貼的責任限額不超過合同金額的5倍、且最高不超過5億元人民幣, 投保費率最高不超過3%。

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將會進一步促進新材料產業的蓬勃發展。

 新能源或將顛覆能源結構

“從木材、煤炭,到石油、天然氣,再到氫氣,人類歷史上每一次成功的能源變革,都有一個清晰的主線邏輯,就是減碳加氫提升能量密度。”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幹勇在大會上闡明了能源革命的發展趨勢。

幹勇表示,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這是各國實施能源戰略轉型升級達成的共識,氫能將在能源結構調整中發揮重要作用。氫能源符合新工業革命所宣導的分散式能源生產與利用方式的各項特徵,其在未來全球能源結構變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逐步為日本、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所重視。我國在轉變能源結構和開展節能減排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氫能的作用。

氫是高效的能量載體,可存儲和相互轉換,宇宙中含量最豐富,而且無污染、零排放,其實現途徑有電解水制氫、煤氣化制氫、甲烷重整制氫、工業廢氫。

相比傳統能源,氫能的優勢是低碳化。氫能作為一種綠色的二次能源,其主要優勢表現為,比電更容易分散儲存,可以像天然氣一樣利用管網進行規模化配送;獲取方式多元化,既可以從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制取,也可以從工業副產品中獲得,更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制取;制取的成本比較低。

幹勇認為,發展氫能產業是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轉型的必由之路,氫能利用將促進人類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

在氫能方面,我國“十三五”已經明確了發展風電等清潔能源制氫能力,持續開發煤制氫技術和生產佈局;重點投入包括氫氣的運輸、儲存及加注在內的氫能基礎設施;積極投資交通用燃料電池產業;推進固定式發電燃料電池產業。

據悉,神華集團已經先行一步,打造以煤炭清潔生產為主體,以煤炭清潔發電和清潔轉化為兩翼,以新能源、環保、核電、氫能產業為補充,適度多元化的產業佈局。

如今,氫能產業的發展在世界上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矚目。全球首份氫能源未來發展趨勢調查報告日前發佈。報告明確指出,氫能源是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方式,並且能夠催生相當於2.5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同時創造3000多萬人的就業機會。

在2050年之前,通過更大規模的普及,氫能源將占整個能源消耗量的大約20%,全年的CO2排放量能夠較現在減少約60億噸。

在需求方面,國際氫能源委員會的驗算結果顯示,到2030年要提供1000萬輛至1500萬輛燃料電池乘用車以及50萬輛燃料電池卡車行駛所使用的氫氣,另外在工業領域也有各種不同的用途。該調查報告指出,預計到2050年,氫能源需求將是目前的10倍,氫能源技術蘊藏著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21世紀的世界必須向擴大使用低碳能源方向轉型,氫能在能源轉型方面是不可或缺的,被定位為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方式。要實現大面積的普及,前期需要大規模的投資,但越早利用氫能,就能越早享受到氫能帶給經濟和社會的益處。

投保費率最高不超過3%。

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將會進一步促進新材料產業的蓬勃發展。

 新能源或將顛覆能源結構

“從木材、煤炭,到石油、天然氣,再到氫氣,人類歷史上每一次成功的能源變革,都有一個清晰的主線邏輯,就是減碳加氫提升能量密度。”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幹勇在大會上闡明了能源革命的發展趨勢。

幹勇表示,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這是各國實施能源戰略轉型升級達成的共識,氫能將在能源結構調整中發揮重要作用。氫能源符合新工業革命所宣導的分散式能源生產與利用方式的各項特徵,其在未來全球能源結構變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逐步為日本、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所重視。我國在轉變能源結構和開展節能減排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氫能的作用。

氫是高效的能量載體,可存儲和相互轉換,宇宙中含量最豐富,而且無污染、零排放,其實現途徑有電解水制氫、煤氣化制氫、甲烷重整制氫、工業廢氫。

相比傳統能源,氫能的優勢是低碳化。氫能作為一種綠色的二次能源,其主要優勢表現為,比電更容易分散儲存,可以像天然氣一樣利用管網進行規模化配送;獲取方式多元化,既可以從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制取,也可以從工業副產品中獲得,更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制取;制取的成本比較低。

幹勇認為,發展氫能產業是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轉型的必由之路,氫能利用將促進人類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

在氫能方面,我國“十三五”已經明確了發展風電等清潔能源制氫能力,持續開發煤制氫技術和生產佈局;重點投入包括氫氣的運輸、儲存及加注在內的氫能基礎設施;積極投資交通用燃料電池產業;推進固定式發電燃料電池產業。

據悉,神華集團已經先行一步,打造以煤炭清潔生產為主體,以煤炭清潔發電和清潔轉化為兩翼,以新能源、環保、核電、氫能產業為補充,適度多元化的產業佈局。

如今,氫能產業的發展在世界上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矚目。全球首份氫能源未來發展趨勢調查報告日前發佈。報告明確指出,氫能源是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方式,並且能夠催生相當於2.5萬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同時創造3000多萬人的就業機會。

在2050年之前,通過更大規模的普及,氫能源將占整個能源消耗量的大約20%,全年的CO2排放量能夠較現在減少約60億噸。

在需求方面,國際氫能源委員會的驗算結果顯示,到2030年要提供1000萬輛至1500萬輛燃料電池乘用車以及50萬輛燃料電池卡車行駛所使用的氫氣,另外在工業領域也有各種不同的用途。該調查報告指出,預計到2050年,氫能源需求將是目前的10倍,氫能源技術蘊藏著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21世紀的世界必須向擴大使用低碳能源方向轉型,氫能在能源轉型方面是不可或缺的,被定位為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方式。要實現大面積的普及,前期需要大規模的投資,但越早利用氫能,就能越早享受到氫能帶給經濟和社會的益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