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威風的常山戰鼓,如今從農村走向全國舞臺,震撼世人

正定常山戰鼓歷史悠久, 早在戰國時期已具雛形, 至明代已盛行於民間, 石家莊市正定縣是歷史上"常山郡"所在地, 故稱其為"常山戰鼓"。 常山戰鼓是由鼓、大鈸、中鈸、小鈸、小鑼等打擊樂器組合而成的一種民間清鑼鼓, 主要用於廣場表演。 常山戰鼓與山西威風鑼鼓、蘭州太平鼓、開封盤鼓並稱"中國四大名鼓"。

常山戰鼓是由演奏打擊類樂器組合而成的民間鑼鼓, , 俗稱架鼓。 鼓隊編制少則十幾人, 多則上百人, 由單鼓、大鈸、小鑼、串鈴等打擊樂器組成。 單鼓直徑50釐米, 厚30釐米, 鼓手用彩綢將鼓系於腰間, 手執一對塗有紅漆鯉魚狀的鼓槌,

叉腿挺胸, 兩臂圓掄, 槌擊鼓面, 或擊鼓邊, 或兩槌互擊, 鼓點變化萬千。

表演時, 擊鼓者或站成圓圈, 或排成三角, 或一字排開, 面對面對敲;擊鈸打鑼者或站中間, 或列兩邊, 或與擊鼓者相對, 配合默契, 出神入化。 以"翻打"、"出手"、"搓音"、"花擊"、"繞脖"、"挽花"、"蹦跳"等優美動作, 時而如雷霆萬鈞, 驚天動地;時而似萬馬奔騰, 所向無敵;時而又急轉直下, 像雨打芭蕉, 歡快清脆。 只見鼓手騰挪跳躍, 鼓鈸上下翻飛, 鼓槌翻飛, 彩綢飄舞, 氣勢雄渾, 舞姿優美, 讓人目不暇接, 精神振奮。

常山戰鼓伴隨多種民俗活動而形成並發展, 多用於婚壽嫁娶以及節日典禮, 是農村民間文化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常山戰鼓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表演曲牌及套路基本為當地所特有。 常山戰鼓套路多樣、由牌繁多。 主要曲牌有《麼二三》、《小西鼓》、《大西鼓》、《邁大步》、《猴爬杆》等12首。

如今常山戰鼓這種傳統藝術, 已經走出了鄉村, 走向了省會, 走向了全國。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