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本“匠人中的匠人”秋山利輝: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術

秋山利輝

日本著名“秋山木工”創辦人、代表理事。

2010年成立秋山學校, 並擔任代表理事。

由於獨特的重視人才品格培養的工匠制度, 在業界及海內外受到矚目。

被稱為日本“匠人中的匠人”。 他27歲時創辦的秋山木工會社, 如今成為培育一流“匠人”的“黃浦軍校”。

不僅在日本國內, 甚至中國、美國和俄羅斯等國, 也有很多人慕名來訪, 秋山先生也接受過許多電視、雜誌等媒體的採訪。

1943年, 秋山利輝出生於奈良。 他與很多成為大師的人不一樣, 他小時候一點都不聰明, 小學六年到中學三年, 他考試成績總是倒數第一,

“初中二年級, 我才會寫自己名字。 ”他說。

功課不好也就算了, 總該有點其他特長吧, 比如:跑得快, 跳得高, 會唱歌。 但遺憾的是, 他中學時, “連跳箱都沒有跳過去, 長跑也比別人整整慢了一圈, 更不會唱歌跳舞。 ”父母及老師, 都覺得這小子完了。 將來肯定沒什麼出息。 秋山利輝自己也這麼認為。

13歲那年, 一個意外改變了他的命運。 鄰居家的雞舍壞了, 他自告奮勇幫忙維修。 老太太只當小傢伙開玩笑。 沒想到一周後, 秋山竟然做了一個很漂亮的兩層雞籠。 驚訝萬分的老太太說了一句話:“學會木工的話, 你一輩子就不發愁啦!”

秋山的眼睛一下亮了。 “世上沒有蠢貨, 只有放錯位置的天才。 ”他終於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從此, 放學回家路上, 他總喜歡跑去看木匠幹活,

看完回到家再自己揣摩。 不知不覺間, 秋山竟然學會了基本的木工活。

16歲那年, 初中畢業後, 秋山去一家寄宿式木工學校做了學徒。 前三年, 他做的都是跑腿的事情。 “特別是交貨, 大家都不願做, 可能是因為我傻, 師傅總是讓我去幹。 ”

為什麼大家都不願幹這活?一是這活太繁重了。 得在自行車後面套上板車, 然後把沉重傢俱放在板車上。 拖運傢俱不但累, 還會經常因為刹車不及而受傷;二是因為不易交貨。 好不容易運到目的地, 經常碰到泥瓦匠忙著幹活, 秋山打招呼, 別人不理睬。 不能就這麼回去啊, 交不了差。

“所以, 我就在旁邊給他們幫忙。 ”一開始, 工頭沒把秋山當回事, 但久而久之, 就動了惻隱之心, “你把傢俱放一邊,

就回去吧。 ”幹了三年大家都不願幹的瑣事, 秋山卻從中悟得了一名工匠應有的舉止和禮儀規範。

19歲那年, 秋山終於開始全方位接觸木工手藝。 美國物理學家費曼曾對他的學生說:“如果你喜歡一個事, 又有這樣的才幹, 那就把整個人都投入進去, 要像一把刀直紮下去直到刀柄一樣, 不要問為什麼, 也不要管會碰到什麼。 ”秋山就是如此, 他像一把刀一樣紮進木藝鑽研中。 三年後畢業時, 他成了學校最優秀的學生。

畢業後, 他進了一家木工所。 由於天分與努力, 秋山很快成了所裡收入最高的匠人。 但沒多久, 他就離開了。 “我吃了很多苦, 都忍耐了下來, 因為我想和師父學技術, 但師父並不用心培養人, 只是把徒弟當成賺錢工具。

隨後, 秋山加入了東京第一木工所。 一年後, 他又離開了。 接著, 秋山加入了日本排名第一的木工所。 一年後, 他又離開了。 “都只是把徒弟當成賺錢工具。 出來後, 我就下了決心, 如果我做師父, 絕對不能這樣。 ”

出來後, 秋山開始自己接活。 “真正的大師級匠人, 不為錢而工作。 ”秋山就是這樣, 客人來做傢俱, “我最後呈現給客人的物品, 一定超過他的要求一倍甚至更多。 ”

正因如此, 秋山的美名不脛而走。 很快, 五星飯店找他定做餐桌。 接著, 美術館找他定做各種用具。 再接著, 各種奢侈品牌開始來找他。 最後, 連國會議事堂、日本皇室都找來了。

秋山的名聲越來越響亮, 於是, 很多人慕名前來求學。 當時很多木工已經開始用釘子幹快活了,

但秋山依然堅持用榫卯結構, “我不做用用就丟的東西, 我做的是能夠傳世的傢俱。 ”

秋山心中有這樣一份固執的堅持, 他想把這份堅持傳遞下去, 當看到很多年輕人前來求學時, 一個想法便在他腦中油然而生:“我要辦一所培養一流匠人的學校。 ”於是, “秋山木工”便應運而生。 32歲那年, 秋山開始招收學徒。

在十幾年木工生涯裡, 從所經歷的事情裡面, 秋山發現了一條規律:“凡是對人熱情的木匠, 手上活也不錯;而對人不耐煩的木匠, 手上活也很一般。 ”

所以他總結出了一點:有一流的心性, 必有一流的技術。 於是, 秋山木工學校便有了一條立校語錄:“一流的匠人, 人品比技術更重要。 ”然後, 秋山開始構建自己的學徒制度。 這個制度, 技術占40%,而品行占60%。“我想培養的,不是會做事的工匠,而是會好好做事的一流工匠。”

為了把年輕學徒培養成一流工匠,秋山制定了一套“八年育人制度”,學費全免,但學員必須依規而行。

一年上預科(養成匠人基本習慣)

四年學做徒(跟師傅學習技藝品行)

三年學帶徒(學習怎麼帶領新學員)

根據“八年育人制度”,秋山又提出了“守、破、離”三字訣。

一到五年,學員要學會“守”。“模仿師傅的一切,對師傅所說的,要全部回答:是。老老實實吸收師傅傳授的知識。”

六到八年,學員要學會“破”。“就是融合創新,在守之上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把師傅傳授的基本形式,變成自身之本領。”

八年之後,學員就必須“離”。“我會將學員趕出學校,讓他們去開創自己的天地。”

很多人都罵秋山傻:“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就這麼走了。”但秋山回答:“我的目標是培養十個超越我的徒弟。”

招收每個學徒前,秋山會進行一次細緻的家訪。一是說服家長,讓家長認同自己的教育理念,“這樣家長才會全力支持,孩子來學校吃不得苦想退出時家長就會好好鼓勵他們。”二是為了瞭解學員的情況。

秋山擇徒要滿足三點:懂孝道、陽光、傻一點。“如果不孝順,小而言之,怎麼會對客戶好?大而言之,怎麼會對國家好?”“心裡裝滿陽光的人,才能溫暖別人。”“傻一點,我說右他就向右,做事情不走捷徑,更容易專精。”如果家訪的孩子具備這三點,恭喜,你可以成為秋山的弟子了。

進入秋山木工後,弟子們的學習,就從打好一聲招呼開始了。“我會讓聲音大的、能夠好好打招呼的人,先開始工作。”如果一個弟子打不好招呼,秋山是不會帶他去作業場所的。

早安,謝謝,失禮了,對不起……“我們必須學會這些讓別人聽了心情舒暢的話。如果你和別人打了招呼,但對方卻沒回應,這不是對方的問題,是你打招呼的方式有問題。打招呼的時候,如果你臉部僵硬,那麼對方的臉部也會跟著僵硬。如果是陰鬱沉重的問候,那麼對方也會跟著變得沉重,所以想得到很好的回應,必須先改變自己。”

而什麼樣的招呼才能達到秋山的要求呢?“在相遇的瞬間,如果你能夠通過打招呼,讓對方內心泛起一絲笑容,那才算可以。”

每一條要求都這麼高,弟子們一開始當然做不好,所以必然要被秋山大罵。秋山每一次訓斥弟子,都抱持“拼了命”的態度。“因為我要對他的人生負責。”

在40年授徒中,秋山教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木工,其中有50名被視為世界木工大師,活躍在各個國家,成為日本木工稱霸全球的“頂樑柱”。

日本的百年老店和創新企業,為何能居世界之首,並遠遠超過其他各國。原因就在於各行各業,都有秋山這樣的傳承。

秋山這樣說:“真正頂尖的人、大師級的人,都是‘德’在前面。我的工作就是培養一流匠人,用八年時間,慢慢教他德行、做人,成為一流的人之後,就能成為一流的工匠。有了德行和精神,才能走得很遠很高。”

“一個人不論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並且一心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於是,他不但會有足夠勇氣去承受外界的壓力,而且會有足夠的清醒來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

這句話,正是秋山之寫照。秋山很喜歡中國,他說:“匠人精神就源於中國”。他喜歡《一代宗師》,尤其喜歡裡面的一句話:“見自我,然後見天地,最後見眾生。”

轉載自:匠人谷

技術占40%,而品行占60%。“我想培養的,不是會做事的工匠,而是會好好做事的一流工匠。”

為了把年輕學徒培養成一流工匠,秋山制定了一套“八年育人制度”,學費全免,但學員必須依規而行。

一年上預科(養成匠人基本習慣)

四年學做徒(跟師傅學習技藝品行)

三年學帶徒(學習怎麼帶領新學員)

根據“八年育人制度”,秋山又提出了“守、破、離”三字訣。

一到五年,學員要學會“守”。“模仿師傅的一切,對師傅所說的,要全部回答:是。老老實實吸收師傅傳授的知識。”

六到八年,學員要學會“破”。“就是融合創新,在守之上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把師傅傳授的基本形式,變成自身之本領。”

八年之後,學員就必須“離”。“我會將學員趕出學校,讓他們去開創自己的天地。”

很多人都罵秋山傻:“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就這麼走了。”但秋山回答:“我的目標是培養十個超越我的徒弟。”

招收每個學徒前,秋山會進行一次細緻的家訪。一是說服家長,讓家長認同自己的教育理念,“這樣家長才會全力支持,孩子來學校吃不得苦想退出時家長就會好好鼓勵他們。”二是為了瞭解學員的情況。

秋山擇徒要滿足三點:懂孝道、陽光、傻一點。“如果不孝順,小而言之,怎麼會對客戶好?大而言之,怎麼會對國家好?”“心裡裝滿陽光的人,才能溫暖別人。”“傻一點,我說右他就向右,做事情不走捷徑,更容易專精。”如果家訪的孩子具備這三點,恭喜,你可以成為秋山的弟子了。

進入秋山木工後,弟子們的學習,就從打好一聲招呼開始了。“我會讓聲音大的、能夠好好打招呼的人,先開始工作。”如果一個弟子打不好招呼,秋山是不會帶他去作業場所的。

早安,謝謝,失禮了,對不起……“我們必須學會這些讓別人聽了心情舒暢的話。如果你和別人打了招呼,但對方卻沒回應,這不是對方的問題,是你打招呼的方式有問題。打招呼的時候,如果你臉部僵硬,那麼對方的臉部也會跟著僵硬。如果是陰鬱沉重的問候,那麼對方也會跟著變得沉重,所以想得到很好的回應,必須先改變自己。”

而什麼樣的招呼才能達到秋山的要求呢?“在相遇的瞬間,如果你能夠通過打招呼,讓對方內心泛起一絲笑容,那才算可以。”

每一條要求都這麼高,弟子們一開始當然做不好,所以必然要被秋山大罵。秋山每一次訓斥弟子,都抱持“拼了命”的態度。“因為我要對他的人生負責。”

在40年授徒中,秋山教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木工,其中有50名被視為世界木工大師,活躍在各個國家,成為日本木工稱霸全球的“頂樑柱”。

日本的百年老店和創新企業,為何能居世界之首,並遠遠超過其他各國。原因就在於各行各業,都有秋山這樣的傳承。

秋山這樣說:“真正頂尖的人、大師級的人,都是‘德’在前面。我的工作就是培養一流匠人,用八年時間,慢慢教他德行、做人,成為一流的人之後,就能成為一流的工匠。有了德行和精神,才能走得很遠很高。”

“一個人不論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並且一心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於是,他不但會有足夠勇氣去承受外界的壓力,而且會有足夠的清醒來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

這句話,正是秋山之寫照。秋山很喜歡中國,他說:“匠人精神就源於中國”。他喜歡《一代宗師》,尤其喜歡裡面的一句話:“見自我,然後見天地,最後見眾生。”

轉載自:匠人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