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拙政園社區家風館開館 儒雅裝修展現家風家訓故事

蘇州裝修網獲悉, 昨日上午, 在平江街道拙政園社區二樓, 居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扇寫著“拙政家風故事”的屏風, 上面寫著最質樸的家風、最大氣的家風、最儒雅的家風等介紹。

崇文重教儒雅家風延續了一個世紀

展館以文圖方式展示了社區居民自己的家風故事。 在志願者的講解下, 看似單調的展示牆和屏風都活了起來, 一個個勵志的家風家訓故事讓居民們聽得感慨萬千。 楊世吉家庭的家風故事就是其中感人的一個。

在楊世吉家裡, 從他的祖父輩算起, 崇文重教的家風已經延續了一個世紀。

今年70歲的楊世吉出生于蘇州, 成長在北京。 楊世吉從小就聽父親講述蘇州的風土人情、文化故事, 對蘇州充滿了嚮往。 楊世吉1966年畢業于蘇州醫學院, 但他成為一名醫生, 其實源於一場“意外”。 楊世吉從小就喜歡畫畫, 高中時候, 他最初是想考上中央美術學院, 沒想到, 高考前三個月, 得了重感冒, 在病床上昏迷了兩天。 大病初愈, 楊世吉頓悟, 決定投身醫療事業。 那時文理不分科, 楊世吉學習成績不錯, 如願考上了蘇州醫學院。

在蘇州讀書期間, 楊世吉經常回到十梓街的祖宅裡。 他的祖父楊德來曾在這裡勤奮苦讀, 考上瞭解元。 1966年楊世吉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分配到國防部工作。

沒待多久, 楊世吉前往青海原子彈基地金銀灘工作,

為兩彈一星科學家看病。 1970年, 楊世吉從青海來到江蘇, 由內科轉為外科, 醫術日益精湛, 救治了無數的病人。

父母退休後, 楊世吉把他們接回蘇州故里, 後來兩位老人在蘇州去世。 楊世吉和愛人有兩個女兒, 一個在澳洲行醫, 一個在外交部工作。 楊世吉說, 自己一家人都愛讀書, 願意鑽進去學東西, 從父親到自己, 再到女兒, 都是如此, 也許這就是蘇州人的“文脈”吧。

俠義傳承的大氣家風跨越了半個中國

在家風館的開館現場, 社區傳統武術輔導站的李國強老師表演了一段燕青門綿掌拳, 博得陣陣掌聲。 在他身上, 瞭解到一個“不太一樣”的家風故事:家風家訓, 可以不止在血緣親人間流傳。

每天早晨, 李國強都會來到齊門橋下的小公園,

帶著一群人生龍活虎地練習武術, 時而打拳時而練劍。

李國強出生於徐州, 70歲時依然身姿矯健, 神采奕奕。 他的武術之路, 要回溯到1969年底。 那時候李國強到大豐農場工作, 有一次拉貨到倉庫, 同行的徐州老鄉一時興起, 開始在倉庫前耍起了功夫。 五十來歲的倉庫管理員沈潛走了過來, 兩三招就把他制得服服帖帖。 一群小年輕當時趕忙集體拜師, 跟著沈潛學武。

李國強是最認真的。 螳螂拳、燕青拳、青萍劍、燕青刀、太師鞭、丈八長矛, 他學了個遍。 學得越多, 越感慨老師沈潛的武藝積澱。 原來沈潛的師父名叫李雨三, 出自滄州武術世家, 是晚清武舉人。 抗日戰爭時期, 李雨三與沈潛在重慶偶然結識,

將武藝都傳授給了沈潛。

李雨三比沈潛大30歲, 沈潛比李國強大30歲, 說起這些師承故事, 70歲的李國強不無感慨。 與師父沈潛相處十多年後, 1982年, 李國強離開大豐農場, 到蘇州與愛人、女兒團聚。 離開師父的日子, 李國強依然每天勤練武功。 1993年, 李國強前往深圳工作, 在那裡收了不少弟子。

2007年, 李國強前往參加香港國際武術大獎賽, 獲得了三塊金牌, 分別是青萍劍, 通背螳螂拳和燕青門綿掌拳。 “我教徒弟也是用老師教我的方法, 由淺入深, 代代相傳, 在繼承中有發展, 這是中華武術的精髓, 希望盡我綿薄之力, 將它傳承下去。 ”李國強如是說。

守望鄰里的暖心家風溫暖了整個社區

“楊世吉和李國強這兩位居民的故事, 還都有些傳奇色彩。

”吳慧賢表示, 其實在普普通通的日子裡, 對有需要的人給予一點説明, 也是一種暖心的家風, “在拙政園社區, 這樣暖心的故事非常多。 ”

夏三媛是社區裡有口皆碑的“金鄉鄰”, 為人和藹可親, 鄉鄰有什麼困難, 她總會主動詢問, 盡力幫助。 十多年來, 無論颳風下雨, 夏三媛都會早早來到6號裡的孤老顧文華家裡。 “今天身體怎麼樣呀?想吃些什麼菜?家裡需要添置什麼東西?”這都是夏阿姨每天必問顧文華的三句話。

居民顧衛國則志願守護著一個路口。 每天在東北街和臨頓路路口引導車輛安全文明行駛, 協助交警維護交通秩序。

居民蔣益芝和丈夫曹承官一起經營著一家診所。 這家診所已經開設了20多年, 周圍的鄰居們有些小毛小病, 都會想到它。蔣益芝以前是一名廠醫,丈夫曹承官當了35年的火車司機。退休後,兩個人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這裡,為的是守衛好街坊鄰里的健康。

社區裡出了名的“好丈夫”、九旬退休教師施文潮參觀完家風館後感慨道,人的一生如同航船,家規、家訓、家風如同一座座燈塔,有了它們,人生的船才不會偏離正確的航道。

“拙政家風館是社區聯合向上公益為老服務社打造的正能量基地。”蘇州裝修網瞭解到,吳慧賢表示,社區今年開展了古今家風“探秘”、曬曬“傳家寶”等活動,設立起“好家風”志願隊,讓“拙政家風”這一品牌深入居民心中。(文章摘自中國姑蘇)

都會想到它。蔣益芝以前是一名廠醫,丈夫曹承官當了35年的火車司機。退休後,兩個人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這裡,為的是守衛好街坊鄰里的健康。

社區裡出了名的“好丈夫”、九旬退休教師施文潮參觀完家風館後感慨道,人的一生如同航船,家規、家訓、家風如同一座座燈塔,有了它們,人生的船才不會偏離正確的航道。

“拙政家風館是社區聯合向上公益為老服務社打造的正能量基地。”蘇州裝修網瞭解到,吳慧賢表示,社區今年開展了古今家風“探秘”、曬曬“傳家寶”等活動,設立起“好家風”志願隊,讓“拙政家風”這一品牌深入居民心中。(文章摘自中國姑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