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為的激勵分配制度真心讓人佩服!這種模式華為也叫棒!

文/作者:劉老師

(點擊右上角“+關注”[管理逆襲]頭條號, 有乾貨、有資訊、有態度)

案例:華為的薪酬分配制度

華為員工不是主要拿工資的, 而是拿獎金和分紅的。 華為有句俗語很好的描述了收入情況:三年一小坎, 五年一大坎。 意思是入職華為三年內大部分靠工資, 三年後獎金逐步可觀, 五年後分紅逐步可觀。 所以對華為員工來說, 工資只是零花錢, 高額的獎金和恐怖的分紅+升值才是大頭。 據稱華為員工中百萬年薪的已經超萬人。

關於分紅和升值:

按華為《2015年虛擬受限股份紅預通知》, 每股份紅1.95元, 升值0.91元,

合計2.86元, 工作五年基本可達十五級, 飽和配股(包括TUP)9萬股, 分紅+升值達2.86*9萬=25.74萬元, 即使不飽和配股, 基本分紅也可以達到稅前20萬。 工作10年, 17級配股普遍超過20萬, 稅前分紅+升值超過50萬, 而23級虛擬股票超過200萬股, 稅前分紅+升值超500萬。

關於獎金:

獎金在華為實施“分灶吃飯”後, 不同BG(Business Group), 不同體系差別很大, 且獎金跟當年績效相關。 例如2015年終端BG一年發了2次獎金, 讓其他BG羡慕、嫉妒、恨!一般入職5年, 績效中等以上, 職級15級, 年薪稅前30-50萬;入職10年, 績效中等以上, 職級16-17級, 年薪稅前50-100萬。 職級18級以上, 考評中等以上, 年薪稅前都超百萬, 估計數目數千人, 加上海外常駐人員外派補助, 年薪稅前超百萬人數估計超萬人。 (圖為華為通信研究實驗室)

華為的薪酬等級表

華為雖然績效福利令人羡慕外, 但考核極其嚴格。 對於個人績效評比, 一般來說:10-15%考評為A, 不超過45%的B+, 40-50%考評為B, 5-10%考評為C或D, 考評為C或D, 三年不能漲工資、配股, 獎金當年為0, 號稱“一C毀三年”。

在一手“蘿蔔”一手“大棒”的驅動下, 華為員工級別越高, 責任心一般也越強, 因為公司的業績和團隊的績效跟個人的收入強相關, 這支軍隊以超強的戰鬥力不斷攻城掠地。 據說, 大企業員工加薪有三寶:加班、股份、雙薪。

為什麼年底年初是員工的離職高峰期?

主因之一:一年之計在於春。 如果對上年不滿意、又對未來不看好, 在新年春天做出新的職業安排, 已經成為職場人士的一種思維習慣。

主因之二:拿完年終獎或年薪走人。 現在全國人民都在等拿年終獎、年薪,

然後看實際拿到多少, 不過大多數人都不會滿意實際結果, 所以走人幾乎成了定式。

如何防止員工在春節前後離職?

權益之計:

1)年終獎或年薪分兩次發, 年前一次, 年後一次。

2)高年薪者部分收入延遲一、二年發。

3)春節返崗的給予重獎。

4)簽訂各種合同, 類如培訓合同, 約定更長的服務週期。

長久之計:

1、實施長效激勵計畫, 類如合夥人模式, 在員工拿到上年分紅之前, 已經鋪排好明年的合夥人計畫。

2、實施三至五年的年薪制, 給員工可以明確預期的未來。

3、訂立主動加薪計畫, 類如KSF、PPV, 讓員工為自己加薪、擁有更多加薪機會。 (下面詳細介紹這兩種模式)

4、在組織上做矩陣式組織、細胞式組織, 在文化上推行積分式管理等, 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我們團隊研究了24年薪酬績效管理, 建議如下:

一、KSF加薪法——適用於管理層、一線銷售

KSF是一種能讓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薪酬模式, 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管道, 並在每一個管道上找到平衡點, 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 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 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 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 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舉個例子:

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理, 工資怎麼發?按照傳統的薪酬模式, 可能是固定工資, 或者是固定工資+績效工資。

每個月收入不會有太大變動, 自然他也沒什麼積極性做更多的事情, 他只要保證不出什麼問題就行了。

至於費用率, 成本, 員工流失率, 利潤率, 和他沒關係, 他也不會在意。

如果採用KSF薪酬模式, 他會有6-8個加工資的管道, 在原有平衡點上: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 獎勵31元, 每減少10000元, 少發25元;

總產值每多3000元, 獎勵5.3元, 每少3000, 少發4元;

報廢率, 每降0.05%, 獎勵2.5, 每上升0.05%, 少發2元;

及時交貨率, 每上升0.05%,獎勵2元, 每少0.05%, 少發2元;

員工流失率, 沒流失, 獎勵50元, 每流失1人, 少發250;

KSF增值加薪法, 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 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 創造更好的結果, 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來說, 員工拿的越多, 意味著他做出了更好的結果, 員工收入越高, 企業效益越好!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在我們輔導過這麼多企業後, 總結:KSF設計落地常見難題的10大問題!1、正激勵少, 負激勵多。

點評:獎少罰多的情況下,員工很難投入努力,真心付出。(不需舉例,公司現在存在的通病,也導致了員工大量流失)

2、要求不清晰、不明確,在實際運用中很難操作。

舉例:“每月遞交合格的促銷方案1份,得200元;按公司要求執行促銷活動,得200元;

點評:什麼叫合格?什麼叫按公司要求執行?這需要明確的標準及內部內識,否則在操作中會因為標準不明確引起扯皮。

3、忽視 平衡點的重要價值。平衡點是用來平衡企業與員工的共同利益,老闆認可,員工亦能接受,這就是共贏的支點。

舉例:指標為”核心員工流失率“,如果平衡點為:流失率為0,獎罰標準為:每月流失一名半年工齡的少發100元,每月流失一名一年以上工齡的少發150元,沒有獎勵空間。

點評:如果每月的流失率為0,那麼年度的流失率為0,而部門有20人,去年全年流失了5人。這種情況下參照去年的資料,平衡點最多定為5人(因為現在人員流動的壓力沒有下降),否則,公司提出了理想化的目標,員工無法完成目標,即使被迫接受也對考核心存不滿。

4、缺乏資料支撐,或者不尊重歷史資料規律。

舉例:某公司經營狀況不佳,近三年營業額有下降的趨勢,2015年營業額8000萬,2016年營業額7500萬,2017年行情並沒有好轉。2017年的營業額目標為8500萬。

點評:提升營業額是老闆的想法,但是在員工看來這個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並且確實在策略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很難實現,這個目標員工不會買單,無論老闆怎麼施加壓力,員工就是沒有動力。對些應該用其他指標一起聯動使用,在此不多說。

5、指標提取沒有深度,跟企業經營目標的粘合度不高。

舉例:某區域經理的指標”銷售額工資、毛利工資、區域儲值卡餘額、可控費用率、人才培養、重點工作達成、財務資料準確等。

點評:這更多是一些過程性指標,挖掘的深度不夠,對公司經營目標及利潤的提升沒有實質性的幫助,應該改為:營業額、成交率、客單價、新客戶增長、庫存周轉、重點產品銷量點比、毛利率等。

6、BSC維度不全面。用BSC四維度的方式選取指標,財務指標重點,但不是全部。7、SMART目標少,管理標準多。8、用績效考核代替管理制度。

舉例:某行政經理的一項指標“行政管理”,要求:每月例會不少於5次,每少一次少發100元,不多於10次,每多1次少發100元;2、制度建設:每月制定不少於一項制度;

點評:例會的目的是什麼?跨部門的溝通,如果沒有必須的事情,是否有必要一定要舉行各部門的會議,並且組織會議對於部門經理來說是一項低價值的工作;制度優化是否需要有硬性的要求?最後導致公司有非常多的繁文縟節,反而影響了公司的發展,績效管理去向為做而做的不局面。

9、崗位目標、指標與公司戰略目標、經營成果粘合度不高。10、激勵刻度的設置與測算不到位。

舉例:某企業月平均利潤148萬,在設定利潤產值指標時定為:“每增加50萬,獎勵500元,每降低30萬,少發300元”。

點評:很顯然這是不合理的,沒有考慮利潤增長的副度。

以上十點是設計KSF時一定要注意避免的。

總結:

很多時候,老闆的格局,決定企業的高度,老闆願意和員工分錢,並懂得如何分錢,企業一定會上下一心,共同做大蛋糕。錢,是分得越多,賺得越多。職場中,工資是幹出來的,不是要出來的。要想讓老闆給你加薪 ,唯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是必然真理!

您有更好的建議和看法? 歡迎評論、交流(請留下你的足跡)歡迎添加下面小編個人號,保持更緊密交流互動。

個人號|劉老師(44630 3356)——免費發送激勵機制視頻

職位|諮詢師

負激勵多。

點評:獎少罰多的情況下,員工很難投入努力,真心付出。(不需舉例,公司現在存在的通病,也導致了員工大量流失)

2、要求不清晰、不明確,在實際運用中很難操作。

舉例:“每月遞交合格的促銷方案1份,得200元;按公司要求執行促銷活動,得200元;

點評:什麼叫合格?什麼叫按公司要求執行?這需要明確的標準及內部內識,否則在操作中會因為標準不明確引起扯皮。

3、忽視 平衡點的重要價值。平衡點是用來平衡企業與員工的共同利益,老闆認可,員工亦能接受,這就是共贏的支點。

舉例:指標為”核心員工流失率“,如果平衡點為:流失率為0,獎罰標準為:每月流失一名半年工齡的少發100元,每月流失一名一年以上工齡的少發150元,沒有獎勵空間。

點評:如果每月的流失率為0,那麼年度的流失率為0,而部門有20人,去年全年流失了5人。這種情況下參照去年的資料,平衡點最多定為5人(因為現在人員流動的壓力沒有下降),否則,公司提出了理想化的目標,員工無法完成目標,即使被迫接受也對考核心存不滿。

4、缺乏資料支撐,或者不尊重歷史資料規律。

舉例:某公司經營狀況不佳,近三年營業額有下降的趨勢,2015年營業額8000萬,2016年營業額7500萬,2017年行情並沒有好轉。2017年的營業額目標為8500萬。

點評:提升營業額是老闆的想法,但是在員工看來這個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並且確實在策略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很難實現,這個目標員工不會買單,無論老闆怎麼施加壓力,員工就是沒有動力。對些應該用其他指標一起聯動使用,在此不多說。

5、指標提取沒有深度,跟企業經營目標的粘合度不高。

舉例:某區域經理的指標”銷售額工資、毛利工資、區域儲值卡餘額、可控費用率、人才培養、重點工作達成、財務資料準確等。

點評:這更多是一些過程性指標,挖掘的深度不夠,對公司經營目標及利潤的提升沒有實質性的幫助,應該改為:營業額、成交率、客單價、新客戶增長、庫存周轉、重點產品銷量點比、毛利率等。

6、BSC維度不全面。用BSC四維度的方式選取指標,財務指標重點,但不是全部。7、SMART目標少,管理標準多。8、用績效考核代替管理制度。

舉例:某行政經理的一項指標“行政管理”,要求:每月例會不少於5次,每少一次少發100元,不多於10次,每多1次少發100元;2、制度建設:每月制定不少於一項制度;

點評:例會的目的是什麼?跨部門的溝通,如果沒有必須的事情,是否有必要一定要舉行各部門的會議,並且組織會議對於部門經理來說是一項低價值的工作;制度優化是否需要有硬性的要求?最後導致公司有非常多的繁文縟節,反而影響了公司的發展,績效管理去向為做而做的不局面。

9、崗位目標、指標與公司戰略目標、經營成果粘合度不高。10、激勵刻度的設置與測算不到位。

舉例:某企業月平均利潤148萬,在設定利潤產值指標時定為:“每增加50萬,獎勵500元,每降低30萬,少發300元”。

點評:很顯然這是不合理的,沒有考慮利潤增長的副度。

以上十點是設計KSF時一定要注意避免的。

總結:

很多時候,老闆的格局,決定企業的高度,老闆願意和員工分錢,並懂得如何分錢,企業一定會上下一心,共同做大蛋糕。錢,是分得越多,賺得越多。職場中,工資是幹出來的,不是要出來的。要想讓老闆給你加薪 ,唯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是必然真理!

您有更好的建議和看法? 歡迎評論、交流(請留下你的足跡)歡迎添加下面小編個人號,保持更緊密交流互動。

個人號|劉老師(44630 3356)——免費發送激勵機制視頻

職位|諮詢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