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冬眠動物連連看:林蛙裝死、土撥鼠不冷

地松鼠和敘利亞倉鼠, 在冬天通常會冬眠, 但近日有研究表明:它們不像不冬眠的老鼠那樣, 能感到寒冷。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 冬眠的齧齒類動物進化出“不怕冷”神經元, 當溫度低於20攝氏度時, 其探測溫度的能力減弱了。 這種適應可能會使它們的體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下降, 但不會感受到這些條件的壓力, 從而引發季節性睡眠。

“如果這些動物能感到寒冷, 它們就不能冬眠, 因為感覺系統會告訴身體其他部分需要先變暖。 ”耶魯大學生理學家和神經學家Elena Gracheva說。 “這樣, 它們可能就無法繼續生存下去。 ”

Gracheva實驗室與該校Sviatoslav Bagriantsev小組合作,

發現地松鼠和敘利亞倉鼠獨立地進化出了相似的冷抑制適應能力。 雖然所有齧齒動物的軀體神經元上都有冷感接受器, 但在這兩個冬眠的動物體內, 啟動這些接受器更複雜。

為了比較冬眠動物和不冬眠動物的生物學特性, 研究人員對地松鼠、倉鼠和小鼠進行了實驗。 他們將這些齧齒動物放在兩個能控制溫度的盤子上:一個盤子約為30攝氏度, 另一個溫度較低的盤子(溫度從20攝氏度變化到0攝氏度)。 它們可以在兩個盤子之間移動。 研究人員觀察到, 小鼠總是更喜歡溫暖的盤子, 而地松鼠和倉鼠並沒有表現出對暖盤子的明顯偏好, 除非冷盤子接近5攝氏度。

還有誰在冬天睡大覺?

冬眠對動物的生存來說確實是一項了不起的生理壯舉。

沒有這種能力, 很多動物都會在冬天被凍死。 熊是冬眠動物中最出名的, 但它並不是唯一會冬眠的動物。 下面這些動物也喜歡在冬天“睡大覺”哦!

林蛙

如果是在冬末或早春, 你可能會發現一隻看起來像是死了的青蛙, 那可能是一隻正在冬眠的林蛙。 這種冬眠過程非常令人驚奇, 因為它們的心臟在冬眠過程中確實停止了跳動, 血液中甚至形成了細小的冰晶!當天氣回暖, 冰晶融化, 它們的心臟開始重新跳動。

大毒蜥

這種直徑超過30釐米的大蜥蜴是世界上僅有的兩種有毒蜥蜴之一。 你可以在美國西南部的一些地方找到它。 從11月到來年2月, 它們會冬眠, 直到天氣再次變暖後才蘇醒。

蝸牛

並不是所有的蝸牛都冬眠, 但當它們冬眠時, 卻是一個很酷的過程。 只要是極端天氣, 蝸牛都可以蟄伏, 這意味著無論是高溫還是寒冷, 它們都能倒頭“睡去”。 它們會用薄薄的粘液覆蓋自己, 以確保不受污染和身體變幹。

因為龜沒有自身調節體溫的機制, 所以它們必須在溫度開始下降時冬眠。 龜因種類的不同, 冬眠時間也不盡相同, 但一般在3到4個月間。

勞倫森大學的生物學教授Jacqueline Litzgus在文章中提到:淡水龜會在水裡冬眠, 這樣它們的體溫會保持相對穩定, 不會降到冰點以下。 此時, 它們會依靠泄殖腔呼吸, 即通過臀部來呼吸。

Litzgus解釋說:“當龜冬眠時, 它們依靠體內儲存的能量和血液流動從池塘中吸收氧氣, 這樣, 它們可以獲得足夠的氧氣來支援它們的最低需要而不用使用肺部。

龜有一個特別發達的地方——它們的臀部。 ”

幾乎所有的蛇在冬天都會經歷某種形式的冬眠, 儘管它們冬眠的時間長度取決於它們生活的地點。 例如,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蛇可能會冬眠幾個月, 而在德克薩斯州南部生活的蛇只冬眠一個星期。

蜂是否會冬眠存在爭議, 簡單來講, 這取決於物種。 蜜蜂不會冬眠——它們會在冬天聚在一起, 靠夏天收集的食物生存。 其他的蜂, 如大黃蜂等會冬眠。 一個群體中的大多數大黃蜂會死去, 但蜂后會在春天重新組建一個新的組織。

土撥鼠

土撥鼠冬眠期可以持續幾個月到將近5個月。 在這段時間裡, 他們的心率從每分鐘跳80次到100次,

甚至只有5或10次!土撥鼠甚至可以預測天氣, 土撥鼠"報春"已有126年的歷史。 據說土撥鼠在在加拿大的安大略, 每年2月2日土撥鼠都會出洞, 如果那天天氣晴朗, 看得見自己的影子, 它會嚇得躲到洞裡繼續冬眠, 這就表示春天還要6個星期以後才會到來;反之, 如果出洞這一天是多雲的天氣, 土撥鼠看不見自己的影子, 就表示寒冬即將結束。

睡鼠

睡鼠可以說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了。 它一生中的3/4時間裡, 都在睡覺。 即使不是在冬眠的夏天裡, 它們也是終日呼呼大睡, 直到夜間, 才出來到處活動, 在有刺的樹枝上跳來跳去, 覓食它們喜歡的漿果。 睡鼠儘管嗜睡, 卻有一套奇特的逃遁本領。 如果它的尾巴被捉住, 它就很快將外層皮膚蛻去, 使敵人只得到一點皮毛,而自己則逃之夭夭。

蜂鳥

蜂鳥並不完全屬於冬眠,而是進入了“麻木”狀態。如果天氣變冷,蜂鳥會進入停滯狀態,它們代謝下降來保存能量。很多時候,它們在這段時間會倒掛著,你可能認為它們已經死了。不過,這種情況通常不會持續很久。一旦溫度升高,蜂鳥就會飛走。

蝙蝠

與蜂鳥類似,天氣寒冷時,蝙蝠會為了保存能量進入“麻木”狀態。這種狀態通常從幾個小時到幾個星期不等。在這段時間內,蝙蝠的心跳可以從每分鐘挑動300至400次到每分鐘跳10次!蝙蝠冬眠的另一個很酷的地方是它們可以利用體內儲存的熱量説明自己恢復體溫。

臭鼬

像蝙蝠、蜂鳥一樣,臭鼬在冬天也會進入“麻木”狀態。這可能會讓許多人感到驚訝,因為我們通常認為臭鼬是冬眠動物,但這取決於它們的需要。在冬天,它們會出去尋找食物,但是如果需要的話,它們可以降低新陳代謝,節省能量,進入“麻木”狀態。

瓢蟲

秋天,當天氣剛剛開始變冷,成百上千的瓢蟲會聚集在一起,這是因為它們即將進入冬眠期。它們會尋找溫暖的遮蔽處,靜靜地等待著春天的到來。

本文由科技工作者之家平臺編創,內容整理自科學網、少年科學畫報,圖片來源於網路。

使敵人只得到一點皮毛,而自己則逃之夭夭。

蜂鳥

蜂鳥並不完全屬於冬眠,而是進入了“麻木”狀態。如果天氣變冷,蜂鳥會進入停滯狀態,它們代謝下降來保存能量。很多時候,它們在這段時間會倒掛著,你可能認為它們已經死了。不過,這種情況通常不會持續很久。一旦溫度升高,蜂鳥就會飛走。

蝙蝠

與蜂鳥類似,天氣寒冷時,蝙蝠會為了保存能量進入“麻木”狀態。這種狀態通常從幾個小時到幾個星期不等。在這段時間內,蝙蝠的心跳可以從每分鐘挑動300至400次到每分鐘跳10次!蝙蝠冬眠的另一個很酷的地方是它們可以利用體內儲存的熱量説明自己恢復體溫。

臭鼬

像蝙蝠、蜂鳥一樣,臭鼬在冬天也會進入“麻木”狀態。這可能會讓許多人感到驚訝,因為我們通常認為臭鼬是冬眠動物,但這取決於它們的需要。在冬天,它們會出去尋找食物,但是如果需要的話,它們可以降低新陳代謝,節省能量,進入“麻木”狀態。

瓢蟲

秋天,當天氣剛剛開始變冷,成百上千的瓢蟲會聚集在一起,這是因為它們即將進入冬眠期。它們會尋找溫暖的遮蔽處,靜靜地等待著春天的到來。

本文由科技工作者之家平臺編創,內容整理自科學網、少年科學畫報,圖片來源於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