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高考的自主選擇權,高中生及家長該如何從容面對

“選擇”, 新高考的關鍵字

文理科取消了, 等級性考試考什麼科目, 我們自己選;

合格性考試時間不再固定, 什麼時候考, 我們自己選;

走班和分層教學成為發展趨勢, 上什麼樣的班級, 我們自己選;

志願填報具體到專業了, 幾十個專業或專業組, 我們自己選;

……

新高考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 我們邁入一個全新的高考時代。 新高考, 新氣象。 此時, “選擇”一詞已經成為了高中學習中的關鍵字。

學習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從來沒有如此地放開, 我們終於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跟著教學進度走、學習規定內容的乖孩子了,

而是變成了需要為自己做規劃的主人了。

然而, 做了主人之後, 到底該怎麼選, 才能更有機會考上理想的大學, 學習想學的專業呢?面對如此多的“選擇”, 似乎更多的學生和家長陷入了新的更大的 “迷茫”。

選擇, 達摩克利斯之劍?

從先行先試的上海和浙江改革經驗看, 面對這種選擇權的放開, 學生和家長缺失顯得更加手足無措, 甚至由於錯誤的選擇而導致遺憾。

據統計, 僅浙江就因不瞭解國內大學的層次一個原因, 導致71名高分考生被錄取至三本獨立學院。

於是, 我們應該注意到, 本來有利於我們的權利, 倘若不會用, 或是沒用好, 反而給自己帶來了麻煩。

很奇怪啊?改革之前, 我們總是喜歡批評教學制度是死板的, 沒有自主性可言,

急切地想要自由選擇的權利;那為什麼選擇權給我們了之後, 還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選擇權, 真的是“達摩克利斯之劍”嗎?

讓我們先看一下沒用好選擇權的典型情形——

馬上要決定選科了, 之前從來沒想好過, 很著急, 很糾結, 看看別人怎麼選, 問問老師怎麼說, 一會兒覺得這個好, 一會兒覺得那個也好;

學期快結束了, 學過的幾個科目到底要不要合格性考試, 現在考完了以後會不會忘, 現在不考, 以後再考會不會佔用之後的複習時間;

終於考完了, 快要志願填報了, 到底要選什麼專業, 什麼專業前景好, 哪個大學好, 我要去哪個城市, 有人說這個好, 有人說那個好;

……

從這些情形可以發現, 不是選擇權不好, 而是自己不會用。

其實, 像歐美等教育發達國家, 一直非常強調學生的自主性, 我們如今也放開選擇權, 是教育進步的表現, 對我們的發展而言, 絕對是有利的。 之所以沒有用好, 其實是自己未能學業規劃相關知識匱乏, 以及自己生涯規劃安排出了問題而導致。

看透選擇的本質

大選擇大糾結, 小選擇小糾結。 面對一次選擇, 忙活一次, 糾結一次, 所以每一次都要冒著選不好甚至選錯的風險, 選擇往往成了一種牽絆。

其實, 歸根結底, 是沒有把這種選擇的本質看透。

新高考改革這些選擇, 並非考查我們“臨危不懼”的選擇能力;實際上, 如果我們把這些選擇連成一條線, 就能會發現, 選擇的背後其實考驗著我們對國內大學層次設置、專業領域設置、自己的學業、價值觀、學業規劃乃至整的個人生規劃。

學業規劃, 撥開選擇迷霧的良方

其實, 一旦從學業規劃的高度對待選擇, 匹配相應的知識和技巧, 無論家長還是學生, 應該很快豁然開朗了。 與之相對, 如果沒有一條完整的規劃, 各個選擇都是孤立的, 每選一次就要重新思考, 當然會迷茫、手忙腳亂。

把人生發展大方向明確了、學業規劃做好了, 面對各個選擇時才能思路清晰、鎮靜不亂。 此時選擇不再成為“選擇題”, 而是變為了“填空題”:確定3+x選科、考試方案、確定高校專業、選擇大學等等, 都是自己很明確的東西, 自然而然, 也就會衍生出從容和淡定。

因此, 新高考改革後, 我們要在“知己”的前提下, 結合未來的人生發展方向, 對自己高中三年的學業做出一個科學、系統、完整的規劃,

在學業規劃的引領下, 面對選擇, 就會不再迷茫;面對阻礙, 也將不再恐懼;面對前方, 才會從容淡定。

*本文為成傑之路原創。 未經授權, 不得摘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