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鄖陽好哥嫂十幾年如一日照顧殘疾弟弟

天氣晴好時, 朱元軍就會將朱志恒背到室外曬太陽。

天氣冷了, 徐改華總是怕小叔子著涼, 時不時為小叔子掖被子。

洗臉、洗腳、洗澡、上廁所、餵飯、穿衣……這些瑣碎的事, 徐改華已為她的小叔子朱志恒做了十幾年。

1997年, 時年28歲的朱志恒在一場意外中險些喪命, 撿回一條命後雙目失明、身體癱瘓。 剛開始幾年, 3個哥哥輪流照顧他。 2006年以後, 三哥朱元軍和三嫂徐改華肩負起照顧他的重擔。

十幾年如一日, 朱元軍夫婦對朱志恒悉心照料, 無怨無悔。 在他們的影響下, 兒子、兒媳也對叔叔孝順有加。

■文/記者 曾雨 實習生 熊焱楠 圖/記者 劉成臣

“我沒辦法置弟弟于不顧, 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救”

12月14日晚, 鄖陽區解放路凱琦公司家屬樓7樓朱元軍的家裡, 燈光中充盈著溫馨祥和。

48歲的朱志恒靜靜地坐在客廳沙發上, 他面容消瘦, 眼睛明顯凹陷, 雖睜著卻沒有一絲光。

1997年5月26日, 對朱志恒來說, 是個不願回憶的日子。

那年, 28歲的朱志恒在十堰城區跑計程車, 生活充滿希望。 但那一晚, 他卻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意外事故。 等他醒來, 已是兩天之後, 他躺在太和醫院重症監護室裡, 身上插滿各種管子, 疼痛中, 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朱元軍是朱志恒的三哥, 今年55歲, 回憶當時, 這個當過13年兵的錚錚男兒仍忍不住落淚。

那年, 朱元軍剛退伍一年多, 在一家工廠工作。

“那天, 我接到妹夫打到廠保衛室的電話, 得知弟弟出事了, 我整個人頓時崩潰了。 ”朱元軍說, 緩過神後, 他連假都沒來得及請, 攔了一輛摩的就往老家譚山鎮趕, 湊錢救弟弟。 “母親40多歲就過世了, 我當兵沒多久, 父親也走了, 連他最後一眼都沒看到。 ”朱元軍說, 兩個哥哥分家早, 父母把兩個妹妹和最小的弟弟朱志恒交到他手中, “就算有天大的難處, 我也要救弟弟”。

當晚, 朱元軍和兩個哥哥碰了頭, 拿出自己1萬多元退伍費, 共湊了2萬多元救命錢。 “那個年代, 家裡最好的東西就是雞蛋。 ”一回到家, 朱元軍就讓妻子徐改華把雞蛋都拿出來招待摩的司機,然後連夜坐兩個多小時摩的趕到十堰城區。 “弟弟在重症監護室裡昏迷了兩天兩夜,

輸了20多袋血, 僅頭一晚就花了3萬多元醫藥費。 ”見到弟弟的朱元軍淚眼模糊, 忐忑不安。 “當時, 家裡條件都不好, 弟弟傷勢嚴重, 可能救不過來。 ”朱元軍說, “但我沒辦法置弟弟于不顧, 當時想, 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救。 ”

朱元軍說, 那時, 他在工廠上班, 一個月180元工資, 妻子在老家種地, 還有一個孩子。

“如果我不管的話, 弟弟就沒人管了”

當時, 朱元軍請了一個月假, 每晚趴在朱志恒的病床邊, 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陪他熬過一劫。

為了救弟弟, 朱元軍負債累累。 “甚至在醫院都沒錢買飯吃, 只能幹餓著。 ”朱元軍抹著眼淚說, 那時通信不便, 只有遇到老家來的熟人, 才托人給家裡捎個信, 籌些錢過來, 這些錢都是從外面借的。

當年, 朱志恒準備在城區買房的五姐也將房子退了,

拿出4萬多元救命錢。

朱元軍說, 朱志恒在醫院治療了一個多月, 後因實在沒錢治療, 轉到鄖縣(今鄖陽區)當地醫院。 命雖然救過來了, 卻雙目失明、無法說話、四肢癱瘓。 “走路靠人背, 吃飯靠人喂, 就像個植物人, 但他的意識還清醒。 ”朱元軍說, 後來通過針灸能說話了, 但其他毛病始終不見好轉。

朱元軍告訴記者, 2006年以前, 朱志恒由他和兩個哥哥輪流照顧。 “之後, 他就一直待在我家, 由我們兩口子照顧。 ”朱元軍說, “如果我不管的話, 弟弟就沒人管了。 ”

讓朱元軍無比感動的是, 妻子徐改華對此並無怨言, 和他始終一條心。

朱元軍告訴記者, 他和妻子的工資都很低, 即便是現在, 兩個人加起來也就4000多元, 兩個孩子上學、成家、償還債務等,

一路走來, 日子過得十分緊巴。 “弟弟每月僅有480元低保費, 且照顧起來十分吃力, 但我愛人卻和我一起扛下來了。 ”

“等我們老了, 他又由誰來照顧呢?”

徐改華今年51歲, 從朱志恒出事後, 已累計照顧他十幾年, 從農村到縣城, 始終不離不棄。

十幾年來, 徐改華每天都是早上5時準時起床, 洗漱後便幫朱志恒穿好衣服, 扶他到洗手間解手。 “早年還需要人背到廁所去。 ”徐改華說, 她下樓買兩個芝麻餅或饅頭, 伺候小叔子吃完早飯, 她才出門上班。

朱志恒端起碗手就抖, 無法自己吃飯, 十幾年來, 都是徐改華一口一口喂他吃。 “洗臉、洗腳、洗澡、洗頭、上廁所、睡覺……好多事都是她幫助完成的, 就像照顧小孩一樣。 ”朱元軍告訴記者, 他有時還會偷懶, 但徐改華十分用心。“這麼多年,徐改華跟著我真是吃盡了苦頭。”

因腿腳不便,出事後,朱志恒幾乎沒出過門,就連理髮都是三嫂在家裡給他理。天氣好時,朱元軍夫婦會將他背到室外曬曬太陽。“別看他臉瘦,背著可沉了。”徐改華說,背著他上下7樓很辛苦,以前是她和丈夫背,兩個兒子長大後,就是他們父子3人背了。“有時想,我怎麼攤上這麼個家庭,過得清貧也就算了,還有個殘疾小叔子要照顧。”徐改華說,她也往壞處想過,可狠不下心來,“如果我不照顧他,他可能會去大街上要飯,想到這裡就會很難受。”

讓徐改華欣慰的是,兒子、兒媳婦都十分孝順。如給外婆過八十大壽時,兒媳婦主動要求留下照顧小叔,並沒有一絲嫌棄。“等我們老了,做不動了,他又由誰來照顧呢?兩個兒子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隨著年齡增長,徐改華也有隱憂。

不過,兩個兒子似乎明白母親的良苦用心。在大兒子結婚搬出後,22歲的二兒子則從貴州回到家鄉工作,幫父母照顧叔叔。

“三哥三嫂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

12月14日晚,朱元華一家小聚,這是一家人無比溫馨的時刻。6歲的侄孫坐在朱志恒懷裡,和他親昵著,朱志恒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十幾年來,三哥三嫂的悉心照料,朱志恒都記在心裡。

2015年冬,徐改華花100多元錢給朱志恒買了一件棉襖,回來後反倒被他說了一頓。“我每個月低保就480元,連吃飯都不夠用,你們條件也不好,買這幹嗎?”朱志恒說,他又不出門,穿兩個侄子的舊衣服就行了,不用破費。

與黑暗作伴,收音機成了朱志恒打發時間的重要工具。“都用壞3台了,是兩個侄子和侄媳婦送的。”

朱志恒平時喜歡聽一些養生節目,並根據節目中的方法,給自己按壓穴道。“雖然按不准,但還是死馬當活馬醫。”朱志恒說,他坐著的時候在想,要是能站起來走路就好了,但這麼多年過去並沒有什麼轉機,也不打算花錢治了。

朱志恒最喜歡的一首歌是《愛的奉獻》,“因為三哥三嫂對我太好了,付出了太多太多。”

為了減少對朱志恒的影響,朱元軍家裡的佈局從未改變過。朱志恒獨自在家時,摸著牆到洗手間解手。時間一長,通往洗手間的牆面已被磨掉一層皮,衛生間裡的一些設備也被他失手拽壞。

因為身體有殘疾,朱志恒每獨自上一次廁所,至少要用半個小時。“為了減少上廁所的頻次,每天儘量少喝水。”朱志恒說。

朱志恒告訴記者,他的兩個侄子都很懂事,常給他帶好吃的回來,就連小時候吃零食時,也是一人一口。兩個孩子從小有什麼心事也都和他傾訴,還會一人給他捏肩膀,一人給他揉腿,別提有多孝順了。

這種家庭溫暖,似一道陽光照進朱志恒的內心。

朱志恒告訴記者,因為不想拖累三哥三嫂,早年他曾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並將自己的器官捐獻出去,但他捨不得對他好的三哥三嫂一家。

在朱元軍家客廳裡掛著一張全家福,朱志恒雖看不見,但相片裡的每一個人都是他難以割捨的牽掛。

但徐改華十分用心。“這麼多年,徐改華跟著我真是吃盡了苦頭。”

因腿腳不便,出事後,朱志恒幾乎沒出過門,就連理髮都是三嫂在家裡給他理。天氣好時,朱元軍夫婦會將他背到室外曬曬太陽。“別看他臉瘦,背著可沉了。”徐改華說,背著他上下7樓很辛苦,以前是她和丈夫背,兩個兒子長大後,就是他們父子3人背了。“有時想,我怎麼攤上這麼個家庭,過得清貧也就算了,還有個殘疾小叔子要照顧。”徐改華說,她也往壞處想過,可狠不下心來,“如果我不照顧他,他可能會去大街上要飯,想到這裡就會很難受。”

讓徐改華欣慰的是,兒子、兒媳婦都十分孝順。如給外婆過八十大壽時,兒媳婦主動要求留下照顧小叔,並沒有一絲嫌棄。“等我們老了,做不動了,他又由誰來照顧呢?兩個兒子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隨著年齡增長,徐改華也有隱憂。

不過,兩個兒子似乎明白母親的良苦用心。在大兒子結婚搬出後,22歲的二兒子則從貴州回到家鄉工作,幫父母照顧叔叔。

“三哥三嫂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

12月14日晚,朱元華一家小聚,這是一家人無比溫馨的時刻。6歲的侄孫坐在朱志恒懷裡,和他親昵著,朱志恒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十幾年來,三哥三嫂的悉心照料,朱志恒都記在心裡。

2015年冬,徐改華花100多元錢給朱志恒買了一件棉襖,回來後反倒被他說了一頓。“我每個月低保就480元,連吃飯都不夠用,你們條件也不好,買這幹嗎?”朱志恒說,他又不出門,穿兩個侄子的舊衣服就行了,不用破費。

與黑暗作伴,收音機成了朱志恒打發時間的重要工具。“都用壞3台了,是兩個侄子和侄媳婦送的。”

朱志恒平時喜歡聽一些養生節目,並根據節目中的方法,給自己按壓穴道。“雖然按不准,但還是死馬當活馬醫。”朱志恒說,他坐著的時候在想,要是能站起來走路就好了,但這麼多年過去並沒有什麼轉機,也不打算花錢治了。

朱志恒最喜歡的一首歌是《愛的奉獻》,“因為三哥三嫂對我太好了,付出了太多太多。”

為了減少對朱志恒的影響,朱元軍家裡的佈局從未改變過。朱志恒獨自在家時,摸著牆到洗手間解手。時間一長,通往洗手間的牆面已被磨掉一層皮,衛生間裡的一些設備也被他失手拽壞。

因為身體有殘疾,朱志恒每獨自上一次廁所,至少要用半個小時。“為了減少上廁所的頻次,每天儘量少喝水。”朱志恒說。

朱志恒告訴記者,他的兩個侄子都很懂事,常給他帶好吃的回來,就連小時候吃零食時,也是一人一口。兩個孩子從小有什麼心事也都和他傾訴,還會一人給他捏肩膀,一人給他揉腿,別提有多孝順了。

這種家庭溫暖,似一道陽光照進朱志恒的內心。

朱志恒告訴記者,因為不想拖累三哥三嫂,早年他曾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並將自己的器官捐獻出去,但他捨不得對他好的三哥三嫂一家。

在朱元軍家客廳裡掛著一張全家福,朱志恒雖看不見,但相片裡的每一個人都是他難以割捨的牽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